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平台PPT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8625210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1,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平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平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平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平台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平台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平台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平台PPT课件(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公共卫生信息系统,2,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有哪些?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医疗保障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本章主要内容:,10.1 公共卫生服务的概念 10.2 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化的需求 10.3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概述 10.4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10.5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10.6 当前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困难与问题 10.7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 10.8 医疗保障体系 10.9社区卫生服务系统 10.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0.11 卫生信息系统安全工作,4,10.1 公共卫生服务的概念,公共卫生也指公众

2、卫生,它涵盖疾病预防、健康促进、提高生命质量等所有和公众健康有关的内容。它从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医学,发展到以群体为中心的社区医学,具有以人为本, 以全体人群为对象, 以社区为基础, 以政策为手段, 以健康促进为先导的特点,进而演变为一种社会管理职能。,5,10.2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化的需求,!2003年上半年的非典型肺炎重大疫情灾害,暴露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发展的滞后。这不仅严重影响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业和公众安全,更直接关系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医疗卫生的信息化随着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以及社会各界对进程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6,如果非典持续

3、3个月,中国旅游业受较大影响,将减少旅游收入1400亿人民币;如果把间接影响算进去,中国经济将有2100亿人民币受到影响。,公共卫生事件SARS,从SARS危机看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重建,SARS对中国经济的影响:,7,在卫生部2003年颁布的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指出, 我国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存在如下五大问题:,疫情报告、疾病监测时效性差。 卫生信息网络覆盖面小。 医疗救治系统信息不灵。 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不适应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需要。 缺乏国家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信息整合能力差。,8,我国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实行旬、月报和逐级统计报告制度。2000年,由国家和地方投资,依

4、托国家公用数据网建立了卫生防疫虚拟专网,实现了县及县以上疾病控制机构间的疫情报告和数据传输。但是,在疫情报告、疾病监测的数据源头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告还是使用纸质报告卡,通过邮寄或电话方式向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然后,再由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全国统一的软件录入计算机,“逐级上报”,“逐级审批”,不仅报告周期长,且容易发生人为干预现象。在SARS防治中,个案病例从发病到国家收到报告的时间,全国平均为8-9天,从住院确诊到国家收到报告的时间为3-4天。报告时间的滞后,严重延误了战机。,9,疫情报告、疾病监测系统的网络仅仅覆盖全国县、市、省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而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

5、件报告单位和报告人,主要是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种形式开业诊所及其医务人员,却不能实现网上直报。,10,全国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严重缺位,只有个别地区开展卫生执法监督信息化工作,全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过去,卫生系统信息建设由于在信息标准开发、数据编码和交换方式等方面没有投入,使得医疗、预防和卫生管理之间信息不能共享。,11,10.3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概述,10.3.1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概念 10.3.2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发展背景 10.3.3 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 10.3.4公共卫生信息系

6、统的作用及意义,12,10.3.1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概念,中国公共卫生系统主要由各级医疗行政部门、医院、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组成。相对应的,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对这些机构所涉及到的各种信息进行规划和管理。,1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14,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不同目的, 不同数据, 不同方法,15,10.3.2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发展背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要求抓住机遇,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顺应世界经济发展,采取

7、各种有力措施促进我国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将信息化建设贯穿于各个层次与领域。,16,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卫生工作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些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客观上要求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卫生改革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卫生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也能推动卫生改革的深化,已日益成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卫生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17,10.3.3 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8、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1指导思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远景目标提出的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任务,围绕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提出本规划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18,2基本原则,统一标准,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基本前提。 安全性和系统运行保障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要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 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是国家卫生总费用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居民卫生总费用的相对比例还不高,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经

9、济实效原则,注重投入产出效益,不盲目追赶技术超前,防止大起大落,力图以较少的投入,产出适宜的效果。 我国地域范围广阔,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不搞一刀切。,19,3建设目标,2010年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到2010年,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建立起功能比较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与卫生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卫生信息化体系,经济发达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余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要处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20,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 围绕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开展以地(市)范围为单元的区

10、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工作,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区域化卫生信息系统包括电子政务、医保互通、社区服务、网络转诊、居民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实现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21,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在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网络覆盖面。依托国家公用数据网,完善预防、保健机构的网络功能。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逐步将网络延伸到乡镇,在城市地区,实现预防、保健机构之间和与卫生行政、医疗机构之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加强公共卫生领域信息资源的收集、开发和利用。制定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传输和利用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和完善国家和地区公共卫生

11、资源、健康与疾病、预防服务、妇幼保健数据库,通过公共卫生信息网站,向社会和居民提供信息咨询、健康教育等服务,不断扩大信息资源利用程度,充分发挥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的价值。,22,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加快卫生系统电子政务建设。按照国务院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建成中央、省、地市三级卫生行政部门电子政务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网站和数据库建设,促进信息发布,政务公开,网上办公,咨询服务,增强透明度和公正性。,23,卫生执法监督系统建设目标 依托国家卫生信息网,建成覆盖全国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 网络系统,互连互通,实现卫生监督信息数据收集

12、、信息共享。 加强卫生监督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开发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功能规范和信息标准体系。省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建立网络化信息系统应用,实现受理审批,监督信息公布查询等网络化应用目标。省级以下卫生监督机构,建立内部卫生监督网络化办公,全面使用计算机处理卫生监督业务。,24,完善医学科技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完备的网络化医学文献情报数据库系统,发展医学数字图书馆系统。进一步推进医药信息学研究和应用工作,开展生命信息学研究,推进分子医学,包括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工作。,25,4主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卫生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强卫生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加强信

13、息资源开发建设 进一步推动医院信息系统发展 大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系统软件的开发和研制 推进卫生系统各专业领域信息化建设 大力加强医药卫生信息学的研究和交流,26,10.3.4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作用及意义,提高公共卫生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及服务可以实现异地共享 为宏观卫生管理服务 全面提高卫生服务科研和决策支持 促进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化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7,10.4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结构及功能,10.4.1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 10.4.2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网络功能,28,10.4.1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纵向网

14、络建设是形成 “五级网络、三级平台”。五级网络就是依托国家公用数据网,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建立连接乡镇、县(区)、地(市)、省、国家五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双向信息传输网络,形成国家公共卫生信息虚拟专网;三级平台就是在地(市)、省、国家建立三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纵向到底。,29,30,10.4.2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网络功能,县(区)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网络接入和功能:在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计算机工作站,有条件县(区)可以建立局域网,通过拨号或专线方式接入国家公用数据网络。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和医疗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任务要求,

15、完成数据收集、上报、下载、建立基本数据库和分析报告工作。,31,地(市)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及其功能:在全国以地级市(包括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建立局域网,专线方式接入国家公用数据网,与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机构连接形成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网。地(市)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功能主要包括区域各类公共卫生数据库、数据传输、预警预报、医疗救治、指挥调度、视频会议、信息发布等功能。,32,省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功能:在全国以省为单位建立省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系统平台设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网络平台及其功能与地市级类似,主要包括本省公共卫生

16、数据库和指挥中心建设、具有数据传输、预警预报、指挥调度、视频会议、信息发布等功能。,33,国家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功能:包含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数据中心、指挥中心功能。国家在中国CDC建立全国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监测数据库;在卫生监督中心建立全国卫生监督执法数据库;在统计信息中心建立全国卫生资源和医疗救治信息数据库;在卫生部建立国家综合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作为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国家公共卫生卫生信息系统基础构架,34,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框架,35,10.5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10.5.1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础网络建设 10.5.2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 10.5.3 医疗救治信息系统 10.5.4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 10.5.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 10.5.6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实施,36,10.5.1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础网络建设,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础网络建设的主要任务(3条) 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医疗、预防、卫生监督机构建立局域网或PC工作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