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PPT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8625184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PPT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崔善日 延边州卫生局 2010-11-16,2,一、突发事件的定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和对全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宁构成威胁和损害,有重大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3,二、突发事件的分类,(一)自然灾害 (二)事故灾害 (三)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水旱灾害,台风、暴雨、冰雹、沙尘暴 等气象灾害, 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 风暴潮、海啸 等海洋灾害, 重大生物灾害、 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燃灾害,5,事故灾难 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

2、 工矿企业、商贸、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 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供气、通讯、信息网络等公共设施、设备事故 核与辐射事故 重大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事故,6,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2005年共发生群体性事件、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金融突发事件等各类社会安全事件467.8万余起。浙江省东阳市环境污染导致的“4.10”大规模群体事件;胜利油田解除劳动合同11.29上访事件。,7,8,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传染病疫情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3、食品、饮水安全事故 4、职业危害(急性

3、中毒 ) 5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健康问题 6、 三恐事件 7 、动物疫情 8、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预防接种、预防服药后出现群体性异常反应、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等),10,1、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 2、食物中毒 3、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性疾病 4、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 5、职业中毒 6、自然灾害 7、恐怖事件8、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等,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11,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1、突发性 不太可能事先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换句话说,我们要应对的正是那些完全没有征兆的突发事件。 2、不可预知性 对于一个突发事件,人们很难以

4、最适合的方法进行准备。在事件发生之前,准确判断所需的技术手段、设备、物资和经费都是不太可能的。 3、多发性 2002年仅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处理的中毒事件就高达5401起,12,4、多样性 微生物源 细菌、病毒等8大类 个体差异 理化源 现在全球已登记的化学物种类超4,000万种,对其毒性认识较深刻的仅数千种 同样的毒物不同接触途径、剂量和个体差异,都会带来表现形式的差异; 5、复杂性 很难预测其蔓延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 同类事件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处理也难用同样的模式来框定;,13,6、群体性 群体多人,跨地区 7、严重性 轻者 中毒、患病 对健康的长期影响 重者 死亡 公众不安和

5、恐怖 诉讼和赔偿 对经济的打击 社会稳定 国家安全,14,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进行预警,15,我国将进入突发事件发生的高发期,社会因素 改革已进入社会结构的全面分化时期,社会制度系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家庭制度)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制度变迁。在这样的变革过程中,利益和权力将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重新分配和转移,形成诸多不稳定因素 南京9,14 流动人口,数量、频率和速度加快 AIDS、结核 工业化的饲养家禽 禽流感,16,自然因素 森林

6、开发、兴修水库,导致生态破坏 钩体、血吸虫 气候变暖,生态改变 霍乱、登革热 抗生素滥用,病原变异 结核、疟疾 “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我国将进入突发事件发生的高发期,17,传染病仍是人民健康 和社会安定的严重威胁,在过去的30年中,又发现了近40种新病原 ,其中大部分是病毒. 新出现10种、重新出现7种传染病 克雅氏病、爱拨拉、AIDS、丙肝、禽流感、G-需氧杆菌 O157:H7 O139霍乱、包柔螺旋体 霍乱、登革、白喉、流脑、裂谷热、黄热病、结核病 1997年,香港特区发生了禽流感 1999年,苏皖交界地区发生为O157:H7大肠杆菌的暴发流行,估计发病人数超过2万人 在美国当今传染病死

7、亡病因占第三位。 自1980年到1992年,由于艾滋病和老龄化对病原体抵抗力的下降,美国死于传染病的人数增加了58%。,18,新发传染病的特点,新发传染病的不确定性 何时发生? 何地发生? 何种发生? 在疫情发生初期 临床医生不认识,不知如何诊治 预防医生不认识,不知如何控制 政府首长得不到明确建议,不知如何决策 大众得不到有效的宣传和教育,不知如何应对 (恐慌、社会不稳定),19,五、存在的问题,20,防治SARS彻底暴露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来已久的问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健全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的综合能力不足 缺少现场应急反应队伍 缺少法律支持与保障,卫生执法监督工作不到位

8、 缺乏现代危机沟通艺术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21,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22,应急管理指导原则,贵在预防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 迅速反应的原则 专业处理的原则 适度响应的原则 风险沟通的原则 综合协调原则 行动一致性原则 综合考虑的原则 维护政府的原则 社会动员的原则 持续改进的原则,23,贵在预防的原则,制定好科学的应急预案,适当进行应急处理的预演,做好应急储备工作,预测和分析即将到来的危机;开展隐患排查是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促进应急管理从被动防范转向源头管理的有效手段。,24,以人为本的原则迅速反应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应急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为

9、了挽救生命,保护财产、保护环境和经济。 迅速反应的原则应急预案层级越少,预案体系的逻辑结构就越简单,预案之间的联动就越快,应急管理的效果也就越好。第一时间、越级、限定时间、及时核查。见事早、行动快、解决在萌芽状态。,25,以人为本的原则迅速反应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应急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挽救生命,保护财产、保护环境和经济。 迅速反应的原则应急预案层级越少,预案体系的逻辑结构就越简单,预案之间的联动就越快,应急管理的效果也就越好。第一时间、越级、限定时间、及时核查。见事早、行动快、解决在萌芽状态。,26,行动一致性原则 综合考虑的原则,行动一致性原则明确和恰当的角色、责任、权力和各应急管理参与

10、成员的能力。 综合考虑的原则从预警阶段、准备阶段、应急处理阶段和评估恢复阶段全面综合进行考虑。一是不要轻易认定出现了重大的公共危机,引起社会恐慌;二是在重大危机到来之际要有察觉,不付出不必要的代价。,27,应急处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边调查、边处理的原则 时效性原则 及时决策 及时发布消息 亲临现场的原则 协同性原则 科学适度的原则 合法性原则,28,时效性 原则,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而且可能破坏性、危害性和负面影响极大,有的事件发展尤为迅速,因此处理事件的时间因素显得最为关键。如果及时、准确做出反应,则能够迅速控制事件发展,变被动为主动,如果反应迟钝,优柔寡断,势必延误战机,陷入被动,2

11、9,协同性 原则,由于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和公共性,在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医疗卫生、民政、公安、交通、通信、信息、财政、计划、物质甚至以及武警、军队等多部门参与,有时还有志愿组织和个人参加 部门越多协调问题就越突出 交叉、重复往往伴随空白、推诿和扯皮 要明晰政府职能部门与机构的相关职能,优化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发挥整体功效,30,1、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公共卫生由政府买单的长效机制 建立多部门协调,全社会参与的机制 2、建立法律保障体系 3、加强专业机构建设 群专结合,以专为主 美国目前已经把传染性疾病列为比军事威胁还要严重的国家 安全性威胁-兰德报告,9.11事件后,成立国土安全部 中国SARS之后建

12、立和完善四大体系,变危机为机遇,31,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 体系,应急反应体系 体系,医疗救助 体系,卫生监督 执法体系,四个体系,教育培训,人才队伍,公共卫生立法,运行保障,科研,工作依托,32,33,合法性 原则,处理突发事件有时可能是在非常规状态的非程序决策和操作 要注意行为的合法性,避免“好心办坏事” 不要误用、滥用权利 SARS防治过程中一些做法值得反思 突击制定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办法,34,科学适度的原则,危机处理难免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和损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谨慎、适度地行使突发事件的管理权,以期将这种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处理

13、突发事件,尤其是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时,要依靠科学 组织的决策者应当火速派遣相关技术专家赶赴事发现场,加入危机管理组织,用科学的方法应对危机。 适时调整对策,把握火候,掌握尺度,35,信息报告的原则 快速、 如实 消息发布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信息报告 消息发布的原则 及时、准确 、科学 切忌抱着侥幸心态隐瞒信息 大众传媒渠道无法控制 危机事件瞬息万变 谣言止于权威消息 建立公共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发布权威的信息,满足民众知情权,宣泄不满情绪,减小不必要的社会恐慌,突发事件的报告与公布,36,传染病报告时限,(一)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

14、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二)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三)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37,报告的撰写,一、初步报告 二、进程报告(连续、及时、准确) 三、结案报告,3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一)应急反应的原则 (二)应急反应的措施 (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分级反应 (四)应急反应的终止,39,做好应急物资与设备准备,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15、的物资与设备的准备,是完善其常态运行的物质基础。 首先要根据科学、可行、尽可能轻装上阵的原 则,做好应急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的准备,应急机动队员可以根据事件性质,决定着装与否和着装内容。 第二,要做好现场用消毒器械、消毒剂的准备,并保证其适用、有效、满足需要; 第三,做好现场采集和实验器材的准备; 第四,应急车辆应随时待命,做好交通工具应急准备; 第五,配备应急通讯设备,确保应急工作通讯联络畅通。,40,尽快提高应急组织与队伍的应急处理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与处理能力,是应急组织与队伍综合素质的体现。其蕴含着疾病控制人员的专业深度、宽度、政策水平、灵活与应急能力、决策能力、分析总结能力,4

16、1,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提高我们这支组织队伍的应急处理能力。 一是积极赴现场参战,进行实战锻炼; 二是多进行模拟现场演习; 三是结合基本理论多进行案例分析,42,我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典型案例,2003年2月20日误食鼠药中毒事件 2004年9月10日细菌性痢疾事件 2006年“2.13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2006年11月20日河豚鱼毒素中毒事件 2010年8月2日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 2006年6月17日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43,几种常见疾病及中毒调查,44,五、毒磨菇中毒,(一)致病因素 (二)中毒特点 (三)诊断要点 (四)应急处理,45,六、扁豆中毒,(一)致病因素 (二)中毒特点 (三)诊断要点 (四)应急处理,46,七、豆浆中毒,(一)致病因素 (二)中毒特点 (三)诊断要点 (四)应急处理,47,八、亚硝酸盐中毒,(一)致病因素 (二)中毒特点 (三)诊断要点 (四)应急处理,48,九、有机磷中毒,(一)致病因素 (二)中毒特点 (三)诊断要点 (四)应急处理,49,结 束 语,50,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