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推拿基础知识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623068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推拿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一章推拿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一章推拿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一章推拿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一章推拿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推拿基础知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推拿基础知识ppt课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推拿基础知识,第一节 推拿的概述,一、推拿的概念,(一)推拿的定义 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人体的手、肘、足或器械,主动或被动地使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身体的特定部位,通过“推而行气血,摩而顺其气,拿而舒其筋,按而调其经,点而理其络,揉而活其血”等产生的物理作用,改变人体的特定部位或全身的生理病理过程,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之目的的一种方法。,(二)推拿的分类,1医疗推拿:常见病推拿;急症的推拿。 2运动推拿:局部的推拿;全身推拿。 3美容推拿:面部美容推拿;全身健美推拿。 4保健推拿:局部推拿;全身推拿。 5情景推拿:夫妻推拿;美发推拿。,(三)推拿的手法要求(十字诀),1有力:推拿须具备

2、一定的力度,但这种力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推拿手法及客人的体质、部位等不同而变化。 推拿力度: 体重力无限应多用 体内力有限应少用 在推拿力道方面,世界各国着重点不尽相同。日式指压较多应用上半身的体重;港式除吸收日式指压用力方法外,更着重于用全身的体重来进行压;泰式推拿则注重调动全身能施术的部位,来节省体力;欧美的推油疗法以油质减少摩擦力,使推拿力道更容易渗入肌肉之中;中式推拿较多的使用体内力,手法比较全面。 2持久:手法连续作用一段时间,保持力度和动作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一般推拿手法停留约2-3秒左右;日式指压手法停留时间约35秒左右;截法停留时间最长,约20秒以上。 3均匀:推拿手法

3、必须均匀而有节奏,乎稳而有弹性,速度不可时快时慢,压力不要时轻时重,移动的幅度不能时疏时密。 4柔和:推拿手法须轻而不浮,沉而不滞,灵活而温柔,和缓不急不躁,切不可生硬粗暴,更不能损伤肌肤和其它组织。 5渗透:持续有力的手法,力达肌肉深层,出现酸、沉、胀、麻、痛、放散等得气感。推拿治病,手法是关键。古人云:“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之为手法也。”各类手法形式与手法技巧,都是功力的体现。,(四)推拿体位,1仰卧位:面部向上仰卧,可作头面部、胸腹部及四肢的推拿。 2俯卧位:面部向下俯卧,可作头部、腰背部及下肢的推拿。 3侧卧位:面部向左或向右,可作身体

4、两侧部位、背部上侧及筋骨推拿。 4坐位:可作头面部、肩背部、颈部及上肢推拿。 5站立位,二、推拿的原理,(一)推拿的手法原理 (二)推拿的作用原理 1西医学作用原理 2中医学作用原理 (三)保健按摩的作用原理,三、推拿的适应症,(一)各种疼痛性疾病 (二)各种炎症性疾病 (三)各种慢性疾病 (四)内分泌及功能紊乱疾病 (五)妇儿科疾病 (六)美容、减肥 (七)保健养生、休闲放松、娱乐,四、推拿的禁忌症,1皮肤破损者,不宜推拿。如湿疹、疮疡、烧烫伤、开放性疮口等。 2有出血性倾向的患者,不宜推拿。如恶性贫血、紫斑病、血小板减少等。 3有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不宜推拿。 4有严重心脑血管、

5、恶性肿瘤等危重病人,不宜推拿。 5骨关节、骨质有疾病者慎用。 6精神病患者慎用。 7妊娠和月经期妇女的腹部、腰部、合谷穴等部位慎用。 8身体特别虚弱者、醉酒者、过度疲劳者、过度饥饿者或吃饱饭半小时以内者,皆不宜推拿。 9诊断不明者不宜推拿。,第二节 皮肤的构造(美容按摩基础),一、 皮肤,(一)皮肤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皮肤是人体的面积最大器官,成人皮肤面积为1.5-2.0m2左右,其重量约占人体重量的15,厚度为05-4.0mm。 皮肤: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二)皮肤生理作用,(1)保护作用: (2)感觉作用: (3)分泌作用: (4)排泄作用: (5)表现作用: (6)体温调节作

6、用:,二、面部皮肤性质的测定,(一)皮肤特征的测定法 可运用肉跟观察: 1干性皮肤特征分泌油脂少,干燥、皮薄、红白细嫩,毛孔不明显,特别是眼的四周皮肤常干燥而有小皱纹,往往经不起风吹日晒,易受刺激。 2油性皮肤特征分泌皮脂旺盛,外观油腻光亮,毛孔粗大,易发生痤疮,但不易起皱,能经受各种刺激。 3中性皮肤特征肌质不粗不细,富有弹性,不易起皱纹,冬天感觉干爽,夏天则润滑,对外界刺激不太敏感,以发育期少女为多见。 4混合性皮肤特征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皮肤。一般前额、鼻翼及下颌三个部位毛孔粗大,油脂分泌多,甚至有黑头粉刺、暗疮,其他部位皮肤较干燥。女性中约80的人属于此类型皮肤。 5敏感性皮肤特征大

7、多毛孔粗大,油脂分泌偏多,使用化妆品后会引起皮肤过敏、红肿、发痒,出现丘疹,甚至刺痛。这类皮肤对冷热刺激比较敏感,有的在阳光照射后出现红斑,有的因饮酒或食用刺激性的食品而出现皮肤过敏现象。 (二)皮肤脂度的测定法 1家庭测定法:任何人洗脸均有皮肤绷紧感。在洗脸后不做任何化妆,观察绷紧感消失时间,如在20min内消失属油性皮肤;30min内消失属中性皮肤;40min内消失属干性皮肤。 2纸巾试抹法:取一柔软的干纸巾或吸墨纸,轻压鼻翼两旁、额部、颊部,然后观察纸巾:呈透明状,满是油光,或者透明点每厘米5点以上,可融合,属油性皮肤;无油光,无变化,或透明点每厘米在2点以下,不融合,属干性皮肤;微透明

8、,介于二者之间,属中性皮肤。 (三)皮肤酸碱度的测定法 人体皮肤的酸碱度一般在pH4565之间。男性倾向酸性,pH4560;女性倾向碱性,pH565,上述正常范围内均为中性皮肤。个体差异最低可在pH40,最高可达pH84。如果酸碱度在pH40或40以下者,为油性皮肤;酸碱度在pH70或70以上者为干性皮肤。,第三节 经穴的基本知识,一、概述,(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经脉组成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十二经脉有一定

9、的起止,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规律,同体内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 奇经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奇经八脉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如下三方面的作用: (1)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如“阳维维于阳”,组合所有的阳经;“阴维维于阴”,组合所有的阴经;带脉“约束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冲脉通行上下,渗灌三阴、三阳;督脉“总督诸阳”,任脉为“诸阴之海”等。 (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可由奇经“溢出”,给予补充。 (3

10、)奇经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腑的关系较为密切,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 2.络脉的组成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二、腧穴的分类、作用及定位法,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与“输”相通,有转输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在历代文献中,腧穴有“节”“会”“骨孔”“气穴”“穴位”等不同名称。 (一)腧穴的分类 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1.十四经穴 2.奇穴 3.阿是穴 (二)腧穴的治疗作用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三)经穴定位法 经穴定位的方法分四种,即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和简便取穴法。四者在应用时互相结合,以体表解剖标志为主,折量各部位的距离分寸,并用手指来比量,从而确定经位置。,常用骨度折量寸表 结 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