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复 习(四)人教版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8622245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复 习(四)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复 习(四)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复 习(四)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复 习(四)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复 习(四)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复 习(四)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复 习(四)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复中国近现代史复 习(四)习(四)人教版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四)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新中国建立和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 索,“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各民族人民共同发展;新中国外交成就。 2. 难点: 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知识框架的建立;重要问题的理解;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四) 一. 历史阶

2、段特征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从 1949 年到 1956 年是中国 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由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 1956 年至 1976 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 曲折前进时期。这二十年,由于党和人民对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理论 准备,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规模和社会主 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上,“左”倾错误发展起来,以致酿成“文革”浩劫,与国际社 会的发展机遇失之交臂。尽管如此,社会主义建设在此期间仍然取得一

3、定成就,积累了经 验教训,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 “文革”结束后,经过两年的徘徊前进,当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正确地总结建国以 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文革”的教训,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上,拨乱反正,开创新的局面,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在 确定工作重心转移的同时,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针对拨乱反正中出现的错 误思潮,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逐步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沿着这条基本路线,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4、,迈出了对 外开放的步伐,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为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一国 两制”的构想,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提出了新的方针。港澳回归标志着我国在完 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了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社会主 义改造开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使少数民族地区先 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为实现民族平等,党在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在民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

5、后,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指引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许多国家建 立了外交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团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并起到了积极作用。70 年代,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中日关系出现了 正常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要调整,愿意在和平共处原则基础上, 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90 年代,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 知识框架 5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一)识记: 1.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

6、平隆重举行,讨论新中国成 立的问题。大会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 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2.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 3. 1950 年 10 月,彭德怀率志愿军赴朝抗美。 4.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 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 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进行土地改革。 (二)分析: 1.“三反

7、” “五反”运动内容及作用: 1951 年,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国家 机关和企业中开展“反贪污” 、 “反浪费” 、 “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三反运动教育 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在私营企业中开展“反行贿” 、 “反偷税漏税” 、 “反偷工减料” 、 “反盗骗国家财产”和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五反”运动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 狂进攻,打击了他们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中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开始 建立了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

8、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 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 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新中国的成立,冲破了 帝国主义的东方防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 和被压迫人民取得解放的斗争。 52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一)识记: 1. 在恢复和发展生产中,涌现了许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著名的有鞍钢工人孟泰, 农业劳动模范耿长锁等。 2. 1952 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9、。 (二)综合: 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有 效措施: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工商业。 53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识记: 1. 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 的时期内,逐步实现过的社会主义改造。 2. 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工业方面开始改变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 奠定了初步基础;农业方面,生产任务也按计划完成;交通运输业成就也很大,人民的生 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 3.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一批劳动模范,如:工

10、业劳动模范有王崇伦,赵梦桃等, 农业劳动模范有李顺达等。 4. 1954 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发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的首要任务是制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 (二)分析: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意义:到 1956 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改造。这样,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 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一. 识记: 1. 1957 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 2. 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

11、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3. 在蓬勃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有:艰苦创业的大庆油田工人王进喜。公而 忘私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舍身抢救国家财产 的青年女工向秀丽等。 4. 19591961 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原因有:“反右倾”斗争等“左”倾错误的进 一步发展;自然灾害严重;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二. 理解: 中共八大 时间、地点:1956 年秋 北京 主要内容: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 建立的情况下,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

12、农业国现实 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 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大会提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社会主 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 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经济 建设方针。 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 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三. 分析: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正确指导思想: 1956 年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在社会主义制度

13、确立的 条件下,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总任务的规定以及综合平衡中稳 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的制定) 。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 出;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制定和实行。 71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一)识记: 1. 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的文章,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2. 1966 年夏,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发出“五一六通知”和“十 六条” )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3.“文革”中,林彪、江清一伙把刘少奇定为所谓的“叛徒、内奸、工贼” ,并在党的八 届十二中全会上将他永远开除

14、出党,造成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二)理解: 二月抗争:1967 年 2 月,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陈毅,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等老一 辈革命家挺身抗争,强烈批评中央文革小组的种种荒谬做法。力图抵制“文化大革命”的 “左”倾错误。江清一伙诬之为“二月逆流” ,以“资产阶级复辟逆流”的罪名,组织对他 们的围攻,进一步打击迫害老同志。二月抗争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意志,表现了老一辈革命 家无私无畏的凛然正气。 72 【粉碎林彪、江清两个反革命集团】 (一)识记: 1. 1971 年 9 月 13 日,林彪叛逃并摔死,称“九一三事件” ,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 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2. 九一三事件后,周

15、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 1973 年国民 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3. 1975 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4. 1976 年 10 月,党中央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江清反革命集团。 (二)理解: 四五运动:1976 年四月五日清明节,北京和各地群众利用清明节掀起全国范围的悼念 周恩来、痛斥“四人帮”的强大运动。其中,以首都天安门广场的悼念、抗议活动最为浩 大。这就是四五运动。运动遭到残酷镇压。邓小平被诬为“天安门事件”的后台,再次被 打倒。四五运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8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识记:

16、1. 1977 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出现了全新的面貌。 2. 在 1978 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 主义的观点。 3.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理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地点:1978 底 北京 主要内容: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会还决定拨乱 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历史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 期。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思想也是在这次会上开始形成的。这次会议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8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一)识记: 1. 经济体制的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