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技术规程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614201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技术规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技术规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技术规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技术规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技术规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技术规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技术规程ppt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管技术规程(试行),王嘉鸣,2009年5月,前 言,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管技术规程(试行)系根据国土资源部2008年8月印发的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结合有关省分矿山具体情况编写的。 本规程以矿山地质测量技术要求为主,适度涉及了与矿山地质技术有关的少量监管内容。但是,本规程涉及的监管内容如与相关行政管理规定相悖时,应以正在实施的行政管理规定为准。,1、矿山储量动态监管的目的、任务 1.1、矿山储量动态管理的目的 矿山储量动态管理的目的是适时、准确地掌握省内的矿山企业当年开采、损失、保有资源储量数据,了解矿产资源储量变化情况及原因,促进矿山矿产资源储量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为矿政管理

2、提供基础性资料。,第一部分:矿山储量动态监管的相关要求,1.2、矿山储量动态管理的任务 1.2.1、根据矿山建设生产的不同阶段,结合矿床地质条件、资源储量保有程度、矿山开采顺序,提升资源储量类型,为矿山建设生产提供资源储量依据。 1.2.2、进行资源储量变动分析,了解变动的原因,落实资源储量变动的具体地段和部位,估算矿山当前的保有资源储量。 1.2.3、对矿山企业占有矿产资源的质量进行评估。及时掌握和分析资源储量的利用状况,查清资源储量损失的原因和地段,提出降低开采损失的建议。 1.2.4、适时测定与修订资源储量估算指标,优化相关估算参数,力争达到既能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矿产资源,又能保证矿山

3、企业的经济效益。 1.2.5、及时更新资源储量估算与管理台帐。按照国家统一要求,按时编报矿产资源储量报表,履行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与报销手续。 1.2.6、为矿业权人服务。对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建议或指导,尤其要侧重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方面。 1.2.7、为即将闭坑的矿山企业提供闭坑前的警示性地质技术资料,2、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管的组织形式与机构管理 2.1、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管(技术)机构是依法取得相应的地质勘查资质、独立承担民事、刑事责任,具有符合监管工作需求的技术人员、技术设备、相应的储量工作经验、实施有偿服务的地勘单位或社会技术性组织。 2.2、矿山企业应该

4、建立矿山地质测量机构。大、中型矿山尤为重要。小型矿山也应该配备地质测量人员。 2.3、动态监管机构及人员在储量动态监管工作中,应该依法、按章履行职责,杜绝乱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规违法行为。 2.4、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全省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管。按行政区划由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施施,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在所在市统一部署下,积极参与工作。,3、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管技术资料的使用范围 3.1、占用储量登记所需要的矿山地质资料; 3.2、延续矿业权所需要的地质储量资料; 3.3、乙类矿产矿业权流转的地质储量资料; 3.4、矿区范围内新增矿产储量的依据。,4、监测工作程序 4.1 、储量动态监管

5、工作开展之前应该与矿山企业签订相关工作合同,合同中要明确委托与受托双方的权利、义务、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违约责任等内容。 4.2储量动态监管工作开展野外作业前应该收集与矿山有关的资料,大致包括:采矿许可证、矿山生产情况(采矿方法、设计规模、年产量、矿石销售情况、综合利用情况、开采回采率、采矿损失率、选矿回收率、)相关地质资料、矿山执行的工业指标、相关测量数据及其他应该收集的资料。,4.3、储量动态监管工作一般程序如下: 4.3.1、收集前人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按相关规程要求,部署监测(勘探)线或监测网; 4.3.2、施测矿区范围与监测线; 4.3.3、开展矿区地质测量,施测和编录采矿工程; 4

6、.3.4、分析以往样品的可用性,尽可能地利用前人样品,在新块段或对前人分析成果有异议时,应当布置和采取必要的地质样品; 4.3.5、编制或修编矿区地形地质图、储量估算图; 4.3.6、整理监测资料,编写监管报告; 4.3.7.资料归档、提交验收; 4.3.8、根据验收意见修改检查监管报告,资料存档。,4.4、储量动态监管工作应该在矿山合法、有效面积内开展工作。 4.5、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管(技术)机构在工作中发现矿山企业有越界现象时,应该及时报告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并通知矿山企业,年度报告中应该有所记载。 越界量只是推测的,准确的界外量在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授权后才能实测。 4.6、停采矿山

7、的界内有以往采下的矿石堆(数量较多)时应该估算其矿量。,5、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管技术资料的验收,5.1、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报告是储量动态监管的技术性最终成果,是储量动态监管使用的对象。为了保障年度报告的质量,市级评估员应当对提交的报告进行初审,初审意见中除包括对报告的优、缺点的概略性总结外,必需包括确认的资源储量数据,以备管理部门使用。初审后由省、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报告进行技术性验收,对各市提交报告的验收率不低于20%,并由专家组出具验收意见,报告单位与市级评估员应该按审查验收意见对原报告或初审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改,根据验收备案的管辖权限 分别由省、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合规性备案。

8、,5.2、重要矿产资源或特大型矿区的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报告,省厅将汇同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专门验收,并派遣有关专家参与审查验收。5.3、验收分野外验收和室内验收两种形式,也可以合并进行,验收的重点是原始资料、文字报告、有关图件、相关表格、取样化验和测量成果。其中的储量估算部分与为矿山服务等有关内容是验收的重点。,5.4、省厅在必要时,将组织力量分年度或不定期的(核)抽查各地区的储量动态监管成果,(核)抽查的重点是中型以上规模或规模较大的矿山,省级核查将有专门技术要求进行规范。5.5、本“技术规规程” 是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报告验收的技术标准。,第二部分:矿山测量工作,6、矿山测量工作的一

9、般性要求 6.1、矿山测量统一采用(1954)北京坐标或(1980)西安坐标系和黄海高程系,高斯正投影统一采用3分带取整米数不保存小数点。投影变形条件见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程(GBT18341-2001) ,6.2、全仪器法的测量工作应重点布置在下列范畴 (1)矿区范围及拐点直角坐标; (2)监测工作布设的监测线和利用前人的重要勘探线; (3)与矿体有关的要素测量(位置、形态、出露情况等); (4)近井点或其它重要工程、大型矿山井下测量; (5)重要取样线或取样点; (6)其它需要测量验证的地段。,6.3、半仪器法仅可以用于小型矿山的井下测量或小断面及其坑道断面不规则的矿山使用,但应该使用钢尺两

10、次以上量距取平均值。 6.4、矿山测量的允许误差为2倍中误差,小型零星分散矿山或乙类矿山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3倍中误差。 6.5、建立测量控制网时可使用GPS按静态和快速静态定位原理,测量精度分级只要求D、E级,操作技术要求见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GB/T18314-2001)。 6.6、为了保持成果的连续性,在建立控制网时一般采用该区原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6.7、平面控制点(测量)是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的基础,必需保证足够的精读,其测网与测点的精读与密度应该参照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程(GBT18341-2001) 执行。 6.8、小型矿区只要精度允许,可以放低一个控制精度级

11、别。各等级导线网最弱点与起始点、相邻路线中最弱点的相对点位中(图面)误差不大于1毫米(与常规要求放疏2倍以上)。 6.9、高程测量。区内基本高程控制,应与测区范围相适应,并于国家水准点连测。当测区甚小且无发展远景,又距国家水准点甚远时,可不连测,采用近似高程的局部高程系。,6.10、各级水准的闭合、符合路线长度,结点线长,支线长度均不作强制性规定;但是,检测已测测段高差应不大于50(K米)。 6.11、高程估算不做统一规定,以满足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要求为主。 6.12、野外观测时,应注意气候条件,但观测时间不予限制,每一时间段观测次数不少于2次(图根除外)。 6.12、测区内重要测点、矿区坐标

12、拐点、近井点及其勘探基线端点应该埋石,标石应该能够长期保存,便于测绘。 6.13、测量仪器应该定期校验和年检。,7、地质勘探工程测量 7.1、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应根据矿区已有的三、四等三角点,一、二级三角点和图根点进行。在尚未建立控制网的地区,应测设勘探基线作为布设和测定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依据。当该区控制网建立以后,应进行连测改算。 7.2、当矿区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在开展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前,可利用矿区内已有的三角点,一、二级图根点补充,但最多只能加密至三级。,8、勘探(监测)网测量 8.1、已建立测量控制网的矿区 8.1.1、勘探(监测)网测量的布设,可在勘探网设计图或地形图上,选定同一勘探线上

13、相距较远的两个交叉点图解其坐标,作为勘探网的起算数据,或由地质人员实地指定一基点及方位,经连测后作为勘探网的起算数据。 8.1.2、勘探(监测)线端点、工程点、剖面控制点的理论坐标,自起算点按各点距离及方位用解算法推算。,8.1.3、勘探(监测)线端点、工程点、剖控点,由其附近的控制点用仪器或量距极坐标法,角线交汇法或视距极坐标法将其布于实地。 8.1.4、布设后的勘探(监测)线端点、剖控点的定测,要符合图根点测量要求(图根点测量要求参照相关规程)。 8.2、未建立测量控制网的矿区,应由地质人员实地确定基点和方位后,按设计的勘探线间距,施测基线与勘探线的交点位置。,8.3、勘探基线在施测前应先

14、行定线 8.3.1、勘探基线钢尺或其它精密光学测距法测定,如任务紧急可临时用经纬仪视距导线法测定。 8.3.2、勘探基线测定精度要求为:勘探基线上各交叉点间距离往返测差不大于1/1000,往返高差不大于0.04*D,(D以百米计的距离,不足300米以300米计) 。 8.3.3、勘探基线也可以用经纬仪视距导线法测定,施测后应建立测量控制网,对所布设的工程点按规定重新定测。,8.4、勘探线剖面测量:8.4.1、勘探线剖面测量应按下表规定测定剖面端点和控制点:,8.4.2、剖面控制点间距离不超过下表规定:,8.4.3、当图切剖面时,应地形原图或在图廓变形不大于1毫米的复制聚脂薄膜地形图上进行。 8

15、.4.4、剖面方向一般按左西右东原则,当恰为南北方向时,按左北右南原则。 8.4.5、剖面图内容按地质和测量要求绘制。 8.4.6、剖面图绘制精度应附和下述要求 8.4.6.1、相邻X、Y线高程线的间距;两工程点间;其理论值于实际值之差图上(放宽要求后)不大于0.5毫米。 8.4.6.2、测站点、剖面点对相邻的剖控点及高程线距离与实量值之差图上(放宽要求后)不大于1.0毫米。,9、坑道测量 9.1、坑口点可根据实际地形条件,自近井点以经纬仪极坐标法(量距或光电测距),角线交会法、复测量距支导线法测设。 9.2、施测坑内中线时,可用三点挂线法每2030米,激光经纬仪法每100米,应在顶板沿设新的

16、中线点。 9.3、坡度小于1/100的坑道,可直接用三角高程或水准测定掌子面底板高程。 9.4、设在坑道顶板上的中线点可以做为导线点。 9.5、测量仪器不能进入坑道时,可在以知点的基础上利用罗盘和钢尺测量坑道。 9.6、全长在400米以内的导线,应往返测量各一次,两次测量误差不大于1厘米。,10、矿区坐标测量: 10.1、矿区坐标测量应以有效采矿许可证上的坐标为基础,实地施测为准。 10.2、监测单位不得自行改变矿区坐标。 10.3、如果登记坐标与实测坐标相差较大,监测单位应纪录误差原因、把正确坐标也标注在图上和报告上。 10.4、矿区坐标测量精度参照前述相关规定。,第三部分: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管地质工作技术要求,11、矿山年度报告地质研究程度的基本要求 11.1、对矿区区域地质部分不作具体要求,如果需要仅作一般沿用性描述即可。 11.2、报告应重点研究矿体地质特征,要基本查明矿体分布范围、数量、规模、产状、形态、赋存规律、有益、有害组分、夹石情况;矿体连续性、各矿体对比条件等内容。 11.3、在地质认识没有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可以沿用原地质资料。 11.4、应该研究原勘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