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规章制度-浅谈振动疗法在康复中的研究及应用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48605320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规章制度-浅谈振动疗法在康复中的研究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规章制度-浅谈振动疗法在康复中的研究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规章制度-浅谈振动疗法在康复中的研究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规章制度-浅谈振动疗法在康复中的研究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规章制度-浅谈振动疗法在康复中的研究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规章制度-浅谈振动疗法在康复中的研究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规章制度-浅谈振动疗法在康复中的研究及应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来源于网络,如有重复请自行下载浅谈振动疗法在康复中的研究及应用浅谈振动疗法在康复中的研究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浅谈,振动,康复,疗法,研究浅谈振动疗法在康复中的研究及应用 本文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振动疗法在骨质疏松康复中的应用方式和临床疗效,以此来评估振动疗法的推广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骨质疏松患者,将其随机分配为振动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30例,对振动治疗组骨质疏松患者实行振动治疗方式,对常规治疗组患者执行常规治疗方式,并对比两浅谈振动疗法在康复中的研究及应用 本文内容: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振动疗法在骨质疏松康复中的应用方式和临床疗效

2、, 以此来评估振动疗法的推广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骨质疏松患者, 将其随机分配为振动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 每组30例, 对振动治疗组骨质疏松患者实行振动治疗方式, 对常规治疗组患者执行常规治疗方式, 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以此来评估振动疗法在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实验和对比分析, 可以得出振动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的结果, 且P0.05, 认为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振动疗法在骨质疏松中的治疗具有显着的应用效果, 为患者的康复奠定了基础, 为此, 各大医院可以加强振动疗法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关键词:振动疗法; 康复; 研究; 应

3、用;0 引言现阶段的骨质疏松治疗方式大多数只是能够单纯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针对患者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 并没有从根本上减少和抑制患者骨质逐渐下降和骨量不断减少的症状。临床医学实验表明, 不同程度的振动会对患者骨骼重建造成一定量的影响, 并促进骨骼的再次生长, 并且还有医学人员通过临床医学实验证实了, 有利于骨骼重建的最佳振动频率是10-50Hz, 并且证实了任何看不见的细微振动都是会促进骨骼的再次生长。振动疗法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 现有的临床医学实验证明振动疗法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具有良好且显着的效果。1 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于2016年到我院接受

4、治疗的60例骨质疏松患者, 将其随机分配为振动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 每组30例。其中, 振动治疗组有14名女性患者, 16名男性患者, 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岁;常规治疗组有13名女性患者, 17名男性患者, 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岁。判定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状的依据如下:第一, 患者具有骨骼疼痛感, 且经常感到四肢无力, 并呈现出下肢肌肉痉挛等现象;第二, 应用骨骼诊断标准, 来判定患者骨骼量和骨质情况;第三, 患者的x光片中呈现出骨质疏松的状态。1.2 研究方法对常规治疗组的骨质疏松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式, 对振动治疗组的骨质疏松患者应用振动疗法, 具体如下。1.2.1 具体的治疗

5、流程振动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的周期为三个月, 患者需要在一周内接受5次振动疗法, 护理人员负责将振动仪器的频率调节至30Hz, 将振幅调整至0.5mm, 并将每次的治疗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在应用振动疗法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垂直站立在振动平台, 并将双手放置在振动仪器的把手位置, 双脚之间的站立距离与肩同宽, 同时确保身体的直立程度, 将身体站立的中心逐渐转移到脚后跟, 避免出现重心不稳的现象, 此外, 这样的站姿还能确保振动疗效由上至下均匀传递。在接受振动治疗的期间, 护理人员需要分别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各项身体指标, 其中最主要的是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在每个治疗疗程开始前和结

6、束后, 要按照规定测量患者需要注意的身体指标, 在检查过后, 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及时记录下来, 并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完善的振动治疗方案。1.2.2 振动治疗的辅助工作第一, 护理人员需要应用双能X线检测方式测量患者的骨质密度, 具体的测量部位需要结合患者的患病情况和治疗情况来确定, 大多数患者需要测量的部位是L2-L4位置处的双侧股骨。第二, 护理人员需要拍摄患者腰椎位置的正位影像和侧位影像, 已经膝盖的正位影像和侧位影像,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患者的病情, 以便提高振动疗法应用的合理性和针对性。第三, 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的病史联通每次治疗结果共同记录在患者的治疗档案中, 并明确每

7、位患者的适应症状和禁忌症状。第四, 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 在确保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健康程度的基础上, 采取相应的振动治疗方式, 切实提高振动疗法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疗效。1.3 观察指标康复效果:对我院患者进行康复效果对比, 主要是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能力等内容, 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判。共分为三个评判指标, 分别为无效、有效和显着。其中, 无生活自理能力的为无康复效果, 有自理能力, 但是行为能力恢复一般的, 为有效, 而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并行动较为方便, 能够自主进行运动会的为效果显着。对总有效率进行汇总。患者治疗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后, 对患者进行治疗满意度调查, 采用我院自制患者满

8、意度调查表, 其中不仅包括对患者的治疗态度, 日常护理等内容, 而且包括患者的治疗效果等多项评判内容。调查结果包括:不满意, 一般和满意三种, 最后对总满意度进行汇总对比。1.4 统计学方法我院本次研究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3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和X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和t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对比常规质量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振动组在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 给予振动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其中, 振动组的治疗效果为90%, 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3%,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2.2 两组

9、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对出院患者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 振动组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其中, P0.05, 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3 结论骨质疏松, 是一种以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量减少为基本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 主要的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 临床表现为要背疼, 身长缩短, 驼背和易骨折等。这样的病情不能进行完全防御。随着近些年骨质疏松病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 临床处理方法逐渐增多, 人们病情的康复得以很大程度的提高2.在康复治疗中, 它主要是促进患者综合的, 协调的恢复正常生活功能和生理功能, 包括精神上和心理上, 重在护理4.根据相关研究显示, 振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效果显, 能够有效提高治疗

10、效果。振动治疗仪可以通过振动作用, 对人体骨骼的骨应力进行作用, 促进骨细胞在增长区内进行生长, 提高骨量3.其中, 应力的方向与骨纤维分布的方向是相同的, 这样的基础上, 应力不会导致骨结构发生变化, 能够有效对抗骨丢失情况的产生, 从而有效避免药物治疗下副作用产生的情况。在人体内施加相应振动, 会促进骨骼手里增加, 实现透过肌肉对骨骼施加的外力, 促进骨应力的增强, 这时的振动方向则与人体日常活动的方向相同, 有利于将骨的生长情况进行改变, 从而促进骨密度的增加, 将股强度进行增强6.其中, 振幅、帧频和时间等是治疗骨质疏松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有利于促进骨质疏松的康复。本研究将我院患者进行随

11、机分组, 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振动治疗组, 常规治疗组采常规治疗方法, 振动治疗组在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 给予其振动治疗法。结果显示, 常规治疗组的康复效果为63%, 振动组的康复效果为90%, 振动组明显优于常规组73%, 并且,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 振动组为97%, 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满意度的, 其中, 均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振动疗法在骨质疏松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显着,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同时增加患者治疗满意度。综上所述, 振动疗法有利于骨质疏松患者的康复, 不仅相应的治疗效果较为显着, 而且对应的患者治疗满意度也较高, 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宋敏, 侯淑

12、肖。音乐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 (02) :19-21.2张小满, 石萍, 喻洪流。振动疗法在康复中的研究及应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6, 35 (05) :538-543, 548.3符之富。振动疗法结合超声波治疗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4刘国召。低载荷机械振动对骨折愈合影响最佳周期选择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 2017.5袁泉, 李慨, 侯书军。机械振动与截肢康复强化技术A.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工程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第七届全国康复医学工程与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集C.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工程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2010:5.6王颖。机械振动疗法在上背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01) :69-70.7李颖。人工振动疗法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2, 30 (04) :433-434.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