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浅谈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48604988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浅谈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浅谈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浅谈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年浅谈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年浅谈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浅谈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浅谈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篇一:浅谈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2)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1)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2)频谱利用率高。(3)在144kbps(最好能在384kbps)能达到全覆盖和全移动性,还能提供最高速率达2Mbps的多媒体业务。(4)支持高质量话音、分组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5)有按需分配带宽和根据不同业务设置不同服务等级的能力。(6)适应多用户环境,包括室内、室外、快速移动和卫星环境。(7)安全保密性能优良。(8)便于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9)可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融合,包括蜂窝、无绳电话和卫星移动通信等。(10)终

2、端(手机)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价格较低。 四、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4G系统中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无线通信全球覆盖;二是提供无缝的高质量无线业务。目前正在构思中的4G通信具有以下特征:(1)网络频谱更宽。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ps的传输速率,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 3G网络的20倍;(2)通信速度更快。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终端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它有更快的无线传输速率。据专

3、家估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速率可以达到10M20Mbps,最高可以达到100Mbps; (3)通信更加灵活。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因为语音数据的传输只是4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4)智能性更高。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目前还难以想象的功能;(5)兼容性更平滑。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收,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较为容易地过渡到4G通信

4、。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3G平稳过渡等特点。 五、总结 总之,随着新问题、新要求的不断出现,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相应地调整、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纵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第四代通信技术的优点,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移动网络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将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篇二:现代移动通信论文 西北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设计题目: 姓 名: 学 号:专业班级: 系所中心: 指导老师: 起讫时间: 设计地点:现代移动通信 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天线线阵

5、张记强 201271060137 2012级物联网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贾 向 东 2014年12月1日-12月20日2014年12月20日摘要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日俱增的移动用户数量和日趋丰富的移动增值服务,使无线通信的业务量迅速增加,无线电波有限的带宽远远满足不了通信业务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同频干扰和多址干扰的影响严重,更影响了无线电波带宽的利用率。并且无线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使信号在无线传输过程中产生多径衰落和损耗。这些因素严重地限制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因此为了适应通信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新技术的出现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智能天线技术就应运而生。

6、智能天线技术为解决频率资源不足、提高移动通信系统容量和系统服务质量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1998年我国电信科学研究院向国际电联提交的TD-SCDMA RTT建议并于2000年确定为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主流标准之一,第一次提出以智能天线为核心技术的CDMA通信实施方案。在TD-SCDMA中,智能天线作为关键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系统性能。 由于智能天线本身的优越性,因此早在1990年就有智能天线在蜂窝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随着G3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目前,智能天线的商用化进程也加快。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实现的。首先介绍了智能天线技术的背景;其次介绍了智能天线的原理和相关概念,并

7、分析了智能天线中的自适应算法。而论文主要研究了平面阵列的性能,并通过MATLAB仿真实现了智能天线圆阵排列。 关键词:移动通信;智能天线;MATLAB;圆阵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移动通信发展简介 1.1.1通信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的演进 1.1.2无线接入方式的演变 1.1.3从大区模拟通信到蜂窝数字通信 1.2第三代移动通信 1.3智能天线技术的由来 1.3.1智能天线简介 1.3.2传统解决方法的瓶颈 1.3.3智能天线实现的实际考虑 第二章 智能天线简介 2.1智能天线原理 2.2智能天线的基本结构 2.3智能天线的应用技术 2.4智能天线的分类 2.4.1自适应方向图智能天线 2

8、.4.2多波束切换天线 2.5智能天线中的自适应算法 2.6智能天线国内外应用及研究现状 第三章 基于MATLAB的智能天线线阵排列仿真 3.1智能天线平面阵列仿真 第四章 总结 第一章绪论 1.1移动通信发展简介 1.1.1通信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的演进 从通信技术的出现到现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也越来越壮大。通信业务也从仅仅是语音通信发展到了数据、视频通信。然而,要使用户最终享受通信网络和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快捷,就必须让用户和通信网络方便连接。最先用户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是通过铜线等金属线来实现。但是,由于铜资源的稀少,成本高,而且同时所能提供的传输带宽远远满足不了广大用户的宽带应用要求。后

9、来发展到用同轴电缆对用户进行通信网络接入。 人们对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这些要求,采用光纤作为用户的接入媒介,可以提供很宽的带宽,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其费用对于个人和商业用户来说非常昂贵,一般只用于主干传输线路。最重要的是由于通信线路的布局不能实现随时随地方便地接入。因此,无线通信方式逐渐发展,并可以提供移动灵活性和宽带接入要求,很快成为传统有线接入方式的替代品。1934年,人们就开始利用微波无线电系统传送电话横越英吉利海峡。1947年,美国贝尔研究所在纽约与波士顿之间建立了宽带模拟微波中继系统。70年代以后,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开始投入使用。渐渐地,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个人通信领域并且产生

10、了移动通信。 1.1.2无线接入方式的演变 模拟蜂窝系统的技术是采用频率复用实现网络的大范围覆盖,它在每个小区采用频分多址技术FDMA(FrequeneynivisionMultipleAecess),即对于在同一基站覆盖的范围内同时工作的多个移动台,基站是以工作频率来区分的,每一个移动台都使用不同的频率与基站通信。然而,电磁波的频率资源是有限的,随着移动用户与日俱增,最终将导致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为了扩大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必须开拓新的接入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也采用了数字技术。从此移动通信中出现了新的无线接入技术时分

11、多址技术TDMA(五meoivisionMultipleAeeess)。将特定长度的时间段划分为多个时隙,每个移动台对应特定的时隙进行接收或发送信息,这样,在同一个频率点上,基站就可以根据不同时隙来区分同时工作的多个移动台。将FDMA和TDMA技术结合起来,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 虽然TDMA技术的出现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容量,但其容量上限受到硬件处理速度的限制。随着扩频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诞生了新的无线接入技术码分多址CDMA(CodenivisionMultipleAeeess),多个移动台在同一个小区Cell中工作的时候,每一个移动台拥有唯一区别其他移动台的正交伪随机码,基站是

12、通过码型区分移动台的,这样,在某一个特定频率点、某一个特定时隙点,可以有多个移动台同时有效工作于一个小区内。由于可以找到的准正交码的数目巨大,大大提高系统的容量。信系统的容量将更大。若将FDMA、TDMA、CDMA技术结合在一起,则可以移动通但在实际的CDMA系统中,所用的码型是相互准正交,故存在非完全正交带来的多址干扰。 1.1.3从大区模拟通信到蜂窝数字通信 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的一个过程。模拟通信系统就是所有传 输和处理的信号及其信号处理手段都是模拟的。7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并于1979年在芝加哥试运行,这是世界上第一 个蜂窝模拟移动通信系

13、统。进入阅年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走向成熟并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到90年代初,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网占了全世界移动通信网的大多数,并使移动电话业务得到快速普及。模拟移动通信被称为第一代移动通信。早期的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是在大的覆盖区域中心设置大功率发射机,采用高架天线把信号发送到整个覆盖地区(半径可达几十公里);为该覆盖区域内的用户提供无线接入服务。 这种系统的不足是它同时提供给用户使用的信道数有限,满足不了移动通信业务迅速增长的需求。例如,在70年代于美国纽约开通的IMTS(Im讲ovedMobile介lephonesevriee)系统,仅能同时提供12对信道供使用,如果出现第13对用户要求通

14、话,只能出现忙音。随着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人们抛开模拟技术而采取了数字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信号的传输质量;扩大了通信系统的容量;同时采用数字加密技术,提高了传输信号的保密性。同时为了解决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这个问题,出现了蜂窝网覆盖的概念。 蜂窝网是把原来的大覆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Cell(在蜂窝系统中称为小区),各小区均用小功率的基站发射机进行覆盖,并为该小区内的移动用户提供无线接入服务。这样,在保证通信质量的情况下,一个任意形状的大区域都可以用若干个Cell进行覆盖,使大区域里可以同时容纳的用户数大大提高。以至今还在使用的GSM和S

15、I一95为代表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称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为了通过移动通信能够提供无线工internet业务和多媒体业务,提高移动通信中数据的传输率,使之满足人们日益对带宽的需求,因而的第三代移动通篇三: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探讨 内蒙古科技大学 现代通信概论 结课论文 入学年级2011 级 所在班级通信2班 学生姓名 王凯波 学 号 1167119213 指导教师 张宝华 2012年5月22日浅谈现代移动通信技术 纵观全球迅猛发展的高科技,电信业必将成为21 世纪世界经济的火车头,通信技术正发生着百年未遇的巨大变化。伴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

16、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业务。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展望了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移动通信;3G;发展;展望;WCDMA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 年提出了GSM Phase 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 Phase 1及Phase 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 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