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化学实验章末综合检测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8600988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化学实验章末综合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化学实验章末综合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化学实验章末综合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化学实验章末综合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化学实验章末综合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化学实验章末综合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化学实验章末综合检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化学实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2015高考上海卷)检验用硫酸亚铁制得的硫酸铁中是否含有硫酸亚铁,可选用的试剂是()解析:选B。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将高锰酸钾溶液滴入溶液中,若溶液中有硫酸亚铁,则可与硫酸亚铁反应,从而高锰酸钾紫色褪去,而NaOH、KSCN以及都会与Fe3反应,故选B。2(2015吉林摸底)用化学方法区别MgSO4、Al2(SO4)3和Fe2(SO4)3三种溶液时,最好选择下列试剂中的()ANaOH溶液 BKSCN溶液C氨水 D石蕊试液解析:选A。足量的NaOH溶液滴加到MgSO4、Al2(SO4)3和F

2、e2(SO4)3三种溶液中时现象分别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沉淀消失、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现象各不相同,故A正确;KSCN溶液只能鉴别出Fe2(SO4)3,故B不正确;氨水与MgSO4、Al2(SO4)3反应均有白色沉淀生成,故C错误;三种溶液都呈酸性,滴入石蕊试液现象相同,故D不正确。3(2016长沙高三月考)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下列各选项中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NaHCO3),滴入适量的NaOH溶液B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过量CO2气体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O2中加热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

3、(OH)2溶液,过滤解析:选D。Na2CO3溶液中含Na2SO4,加Ba(OH)2溶液,Na2CO3、Na2SO4都与Ba(OH)2反应产生沉淀,无法除去Na2SO4。4(2016沈阳高三模拟)某无色气体,可能含HCl、CO2、NO2、HI、SO2、HBr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把溶液分成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另一份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 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对于原无色气体推断一定正确的是()A一定存在HClB一定存在SO2C肯定没有CO2D不能肯定是否含有NO2、HI解析:选B。原气体为无色气体,则肯定不存在NO2;根据混合

4、气体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可知,原气体中一定不存在HI、HBr;一份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气体中一定含有SO2;另一份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为AgCl,但由于引进了Cl,所以无法确定原气体中是否含有HCl,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D错误,B正确;根据题干中信息无法确定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C错误。5(2015高考江苏卷)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 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 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

5、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3固体解析:选B。A选项,用pH试纸测定CH3COOH溶液的pH时,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其结果偏大,所以错误;B选项,滴定管在用水洗后,应用待装液润洗23次,所以正确;C选项,有机相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所以错误;D选项,加热分解碳酸氢钠固体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所以错误。6(2015高考山东卷)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操作及现象结论A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Ksp(AgCl)Ksp(AgI)。B.不能确定是否含有Fe2,正确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应该是先加入KSCN溶液,无变化,再加入氯水,溶液变红色,证明溶液

6、中存在Fe2。C.上层呈橙红色,说明Cl2与NaBr反应生成了Br2和NaCl,则Br的还原性强于Cl。D.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NH4Cl分解产生HCl和NH3,HCl和NH3在试管口又重新反应生成NH4Cl,是化学反应,不是升华。7(2016太原五校联考)利用下列实验装置不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A利用装置证明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B用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C装置中分液漏斗内的液体可顺利加入蒸馏烧瓶D装置可实现制取CO2的“即关即止,即开即用” 解析:选B。装置中钠与水反应放热会使广口瓶内气体膨胀,U形管内红墨水左低右高,故A项正确;用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

7、O3的热稳定性,NaHCO3和Na2CO3的位置颠倒过来才有说服力,故B项不正确;装置中分液漏斗和蒸馏烧瓶相通,压强相等,液体能顺利滴下,故C项正确;装置中当夹紧止水夹后,右侧压强增大,液面下降,大理石与盐酸脱离,反应终止,故D项正确。8(2015高考四川卷)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选C。A.定容时读数的方法错误,视线应平视容量瓶刻度线,A项错误;B.HCl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气体,使得Cl2中混入杂质CO2,应选用饱和NaCl溶液,B项错误;C.在中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铁作原电池的负极,正极反应:2H2OO24e=4OH,消耗O2,使得左侧试管中压强减小,则

8、右侧试管内的导管中红墨水会上升一段液柱,C项正确;D.制得的乙炔中会含有H2S、PH3等杂质,这些杂质也具有还原性,也会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无法检验乙炔的还原性,D项错误。9(2016郑州高三模拟)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解析:选C。A项,容易发生倒吸现象,故错误;B项,氯化铵加热时分解生成HCl和NH3,在导管口遇冷又生成氯化铵,所以得不到氨气,且收集氨气时导管应伸入试管底部,故错误;D项,温度计测量的是反应液温度,应该插入液面下,故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5分)10(14分)(2016孝感高三检测)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

9、混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供选试剂:Na2SO4溶液、K2CO3溶液、K2SO4溶液、盐酸(1)操作的名称是_,操作的名称是_。(2)试剂a是_,试剂b是_,固体B是_。(填化学式)(3)加入试剂a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加入试剂b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该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填“能”或“不能”)。若不能,应如何改进(若能,此问不用回答)?_。(5)若要测定原混合物中BaCl2的质量分数,除了要准确称量混合物的质量外,至少还要获得的数据是_的质量。解析: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可用K2CO3将BaCl2转化为BaCO3沉淀,过滤即可分离,BaCO3溶于盐酸,蒸发

10、结晶制得BaCl2固体;滤液的成分为KCl和过量的K2CO3,需用盐酸除去过量的K2CO3,再蒸发结晶才能制得KCl固体,故本题设计的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固体B(BaCl2)中的所有钡离子全部来源于原混合物,因此只要测得固体B或沉淀A1的质量,据“钡量”守恒可确定BaCl2的质量分数。答案:(1)溶解过滤(2)K2CO3HClBaCl2(3)K2CO3BaCl2=BaCO32KClBaCO32HCl=BaCl2CO2H2O(4)不能应在操作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后再蒸发结晶(5)沉淀A1或固体B11(14分)(2016昭通高三模拟)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

11、完成了一些常见气体的制备以及相关物质性质探究(夹持装置及连接用的橡胶管已省略,其中装置E有多个供使用)。可供选择的液体试剂及固体药品:液体试剂固体药品稀盐酸、稀硝酸、NaOH溶液、浓氨水、5%H2O2溶液、浓盐酸、浓硫酸、饱和食盐水CaCO3、CaO、MnO2、KMnO4、CaC2、碱石灰、Cu、Zn、Na2S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中a仪器的名称:_。(2)可由A装置制取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2的气体有_(任意写两种)。(3)已知氨气和氯气在常温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B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的反应装置,则仪器的连接顺序是A_C_B。写出装置B(无需加热)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完成上述实验需选用仪器D和E,D中选用()、E中选用()。(填写序号)a无水氯化钙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饱和食盐水 d五氧化二磷e碱石灰 f浓硫酸(5)C内出现大量白烟,另一种生成物常用作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6)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检验白烟物质中的离子:_。答案:(1)分液漏斗(2)H2、NH3、NO、CHCH(任填两种)(3)DEE2MnO16H10Cl=2Mn25Cl28H2O(4)ec、f(5)3Cl28NH3=6NH4ClN2(6)收集白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