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讲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课后达标检测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8599480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讲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课后达标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讲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课后达标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讲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课后达标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讲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课后达标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讲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课后达标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讲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课后达标检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一、选择题1(2015高考海南卷)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ANaBMg2CO2 DF解析:选C。这些离子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的电子层结构。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四个选项中离子半径最大的是O2。2元素周期表有许多有趣的编排方式,有同学将短周期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进行排列得到如图所示的“蜗牛”元素周期表。图中每个“”代表一种元素(图中字母不表示元素符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M、X三元素位于同一主族BK、Z两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都显酸性CY元素的得电子能力较K元素弱DK、L、X、Z四种元素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ZLX

2、3K3解析:选C。L、M、X分别为Na、Mg、Al,位于同一周期,而不是同一主族,A项错误;K、Z分别为N、Cl,N的氢化物为NH3,其水溶液显碱性,B项错误;Y为P,N元素的得电子能力较P元素强,C项正确;N、Na、Al、Cl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ClN3NaAl3,D项错误。3(2016潍坊模拟)下列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得出的推断中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该金属失电子能力越强B若存在简单阴离子R2,则R一定位于A族CaA2、bB、cC3三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序数cabD铅位于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交界处,可作半导体材料解析:选B。A选项,由

3、Na与Ca的活泼性强弱可知错误;C选项,原子序数abc,错误;D选项,铅是金属,属于导体,错误。4.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C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分别是()AO、P、Cl BN、Si、SCC、Al、P DF、S、Ar解析:选A。设A、B、C三元素原子序数分别为a、b、c,由三元素相对位置可知a81b,a81c且b10c10(a2)2;又知bc4a,所以a8,b15,c17,即A、B、C分别是O、P、Cl。5(2016赤峰一中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4、SiH4比CH4稳定BO2半径比F小CNa和Cs属于第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强DP和As属于第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弱解析:选C。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的非金属性强于Si,P的非金属性强于As,因此CH4的稳定性大于SiH4,H3PO4的酸性强于H3AsO4,故A、D项均错误。O2和F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由于O原子比F原子核电荷数少,故半径:O2F,B项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C项正确。6X、Y、Z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短周期元素,X和Y同周期,Y和Z同主族,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内质子

5、数之和为31,则X、Y、Z是()AMg、Al、SiBLi、Be、MgCN、O、S DP、S、O解析:选C。A项中Mg、Al同周期,但Al、Si不同主族,故错误。B中三者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5,不等于17,故错误。D项三者质子数之和为1516839,不等于31,故错误。7(2016洛阳质检)应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正确的组合是()铊(Tl)与铝同主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大于HCl硒(Se)位于元素周期表第A族,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A BC D解析:选D。在元素周期表中,铊位于铝的下

6、面,其金属性比铝的金属性强,不与碱反应,错误;由NH3溶于水显碱性可知错误。8根据表中有关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元素代号原子半径0.741.601.521.100.991.860.750.82最高或最低化合价21571532313A.元素与元素处于同一周期B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元素的原子序数C元素的还原性比元素的强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解析:选D。只有2价,故其为O。由的最高正价为7 价知其为Cl。的最高正价都为5价,且的原子半径大于的,故知为P,为N;同理可知分别为Li、Na。的原子半径比的大,比的小,可知其为Mg。的原子半径比的大,比的小,可知其为

7、B。然后根据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可知答案。二、非选择题9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的元素种类数如下表所示:周期序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元素种类数28818183232(1)第六、七周期比第四、五周期多了14种元素,其原因是_。(2)周期表中_族所含元素种类最多。(3)请分析周期序数与元素种类数的关系,然后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类数为_(填字母,下同)。A18 B32C50 D64(4)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在独居石(一种共生矿,化学成分为Ce、La、Nb的碳酸盐)中,查明有尚未命名的116、124、126号元素。试推断其中116号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_。A第六周期A族 B第七周期A族C第七周期族

8、D第八周期A族解析:(3)根据题意可通过分析已知数据归纳出潜在的规律:周期序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元素种类数22128222822218232182323224232242可见,规律是2n2(n1、2、3),由此预测第八周期元素种类数应为25250种,答案为C。(4)116861416,则为第七周期A 族。答案:(1)第六、七周期在B族出现了镧系、锕系(2)B(3)C(4)B10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有关性质)。把与下面元素有关的性质相符的曲线标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1)第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_。(2)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_。(3)F、Na、M

9、g2、Al3的离子半径大小顺序_。解析:根据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同周期元素最高化合价从左向右逐渐增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结合具体的图像就可以解答。答案:(1)b(2)c(3)a11(2016安徽师大附中模拟)XW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其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元素性质或结构信息X单质为有色气体,有毒,可用于自来水消毒Y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熔化时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Z其单质的体积在空气中约占4/5左右V单质为淡黄色晶体,质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W位于第 A族,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之一回答下列问题:(1)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V2的离子

10、结构示意图为_。(2)Z的单质特别稳定,原因在于_;X、Y和V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填元素符号)。(3)X的氢化物和Z的氢化物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4)WV2常温下呈液态,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已知WV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VO2和WO2,若0.1 mol WV2在1 mol O2中完全燃烧,则所得气体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L。解析:短周期的元素X的单质为有色气体,可用于自来水消毒,则X为Cl;铝箔加热至熔化并不滴落,原因是表面形成高熔点的氧化膜兜着,Y为Al;单质Z在空气中体积约占4/5左右,则Z为N;V的单质为淡黄色晶体,不溶于水,

11、微溶于酒精,V为S;W位于第A族,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之一,W为C。答案:(1)第三周期第A族(2)氮气分子中氮氮键为氮氮三键,难断裂Cl(3)NHH2ONH3H2OH(4)22.412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与盐酸反应最缓慢;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利用下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

12、4,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为_,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溶液吸收尾气。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 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的现象为 _,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溶液的洗气瓶。解析:(1)钠、钾同主族,钾的金属性强;钠、镁、铝同周期,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钾钠镁铝,故钾与盐酸反应最剧烈,铝与盐酸反应最缓慢。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失去的电子数越多,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越多。(2)氯气和Na2S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单质硫。(3)本实验利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然后使氯气与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反应,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来比较氯和碘非金属性的强弱。过量的氯气会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应用碱液(如NaOH)吸收。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比较硅和碳的非金属性强弱,制得的二氧化碳中若有杂质氯化氢存在,则不能说明是二氧化碳与Na2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