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8598415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知识点总结说明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1、说明文的语言(语言表达角度最主要的两点): 平实 生动 2、说明文的顺序:(1) 空间 顺序(从 上 到下,从里到 外 ,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等)。(2) 逻辑 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3) 时间 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等)。 3、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总-分 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 并列 式 递进 式等。4、说明文的中心句:出现的位置 开头 或 结尾

2、,有时在 句中 。(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5、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列数字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

3、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列图表 :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注意: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 下定义要求完整,而 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引资料 :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6、说明文的常考重点题型: 类

4、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记叙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作用题都从结构和内容上考虑答

5、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一、词语:(1)赏析加点词语:分析: (1)词本义 (2)文中义(3)句义(把词语文中的意思表述出来)(4)表达好处。模式:是意思,在此处说明了,表现了的感情。(2)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内容上分析: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二、文章概括: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模式:写了xx人的xx事。说明道理文章内容的概括方法:模式:“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三、赏析句子

6、题。分析:(1)修辞或者特殊句式 (2)具体分析修辞或者特殊句式(3)写出的内容(注意作用词)(4)这样写的好处(有明显的感情也要点出来)知识点: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特点,使之人性化,达到形象生动的特点。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模式:(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即此句运用了从而表现了表达了四、记叙顺序及作用?顺叙

7、(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作用: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结构上根据具体情况说一下。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注意:五、文章段落作用题: 分析:(1)结构上(2)内容上(包括写法上)知识点:1、结构上:(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2、内容上:开篇点题、气氛渲染、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等等。3、写法上:托物言志、以小

8、见大、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4)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六、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知识点: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等)。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七、分析人物形象题。 分析:(1)与他相关的事(2)与他相关的话(3)直接形象八、评价感悟类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

9、求的全部答出。议论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本文讲述了什么道理?分析:(1)位置 (2)句式知识点:位置:题目点明开头提出(事例引出/名言引出/直接提出/引用提出)一般文章为总分总结构。结尾总结,一般文章为分总结构。文章中间句式:一般是判断句,有判断词,或能转换为判断句。注意:(1)开头有事例,一般中心论点在事例之后。(2)解释、引用、重申的内容不能成为中心论点。(3)结尾如果发出号召,论点在前面。(4)论点不用修辞手法;不用否定句(若是,要将其肯定过来)(如果题目是论点,不用改动);不用疑问句、反问句。(5)“因此”是论点的标志词。中心论点只有一个

10、,分论点可以有好几个。二、论点与论题分析:(1)定义不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前者如“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后者如说谦虚。(2)要求不同。论点的提出要求正确、鲜明、观点要明确,赞成或是反对,不能含糊其辞,态度要鲜明。论题的确立却没有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可以是某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或现象。(3)形式不同。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如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论题常是一个短语,如想和做发问的问题谈骨气。(4)位置不同。论点的位置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三、开头有什么作用?

11、名言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名言后边模式:道理论证,引出并证明了的论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事例开头,而且论点就在事例之后模式:事例论证,引出并证明了的论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比喻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其后 模式:比喻论证,引出并证明论点,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直接提出论点模式:开门见山,直接亮明了作者的论点。此种情况较少。虽然是名言、事例或比喻开头,但后面跟的是论题模式:引出论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四、议论文的论据分类:(1)事实论据:事实胜于雄辩(公认的事例、史料、统计数字)人+事+结果(2)理论论据:引用据典(名人的话成为人们公认的真理、经典著作)作用:用论据准确、具体、严密地从正面(反面)论

12、证了的观点,使论点更有说服力常考题型:(1)论据能否去掉或颠倒论据顺序(1)不能(一般情况下)(2)在内容上写了,论证了观点(就近,可以是总论点也可以是分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3)结构上起到照应作用或两节之间的关系(4)删后或改后后果(2)论据是否合理(1)只要能论证论点的论据就是合理的(2)内容上写了什么(3)与论点的关系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或与论点是一致的(3)补充论据找到前几个论据排列的规律a.有无照应 b.是否按时间顺序c.论证何论点(就近) d.注意限制性的要求e.句式上一一对应五、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论点

13、,通俗易懂,易让人接受。对比论证:将和作对比(或从正反双面进行对比),突出证明了的论点,给人深刻鲜明的印象。道理论证:通过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证明的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六、议论文论证结构知识点:(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总、分总(2)并列分析:1)行文中常常标有“第一”、“第二”或者“首先”、“其次”或者“从上看”、“以上分析”。2)几个并列的层次出现的首句之间是并列的。3)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同时在讲“是什么”(论点的补充)或“为什么”(论点的重要性)或“怎么做”(具体的做法)。(3)层进分析:1)标志词如“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2)几个层次或者段落讲的是“

14、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会怎样”的两个或以上方面。(4)对照式。两节之间是一正一反的关系。分析:1)正反对比论证法2)事实论据七、议论文的语言:知识点:特点: 准确、严密 概括性和简洁性。 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常考题型:(1)“”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模式一:不好。“”词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更加符合事实;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模式二:该词去掉后语句意思发生了某某方面的变化,与事实不符。去掉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2)某段或句在文中的作用分析: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注意要将观点放入其中)结构上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下文论题或论点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