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与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8588622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5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与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与答案 ( 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 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 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 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 小题,每小

2、题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 相较于夏商周,大一统国家的显著不同是 A. 地理环境 B. 生产方式 C. 国民构成 D. 制度特征 2.史记记载, 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 人主也, 太公虽父也, 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 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 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C. 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 宗法关系要服从君权 3. 南朝梁武帝时,学校教育有所发展,建有国学,以五经教授,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国学馆学生, 不限贵贱, “引寒门隽才,不显人数”。并

3、且出现了“甲科”之名,只要考得好,就是“牛监羊 肆,寒品后门” ,都要“随才试吏” 。对此材料合理的解释是南朝梁武帝 A. 重用人才,废除九品中正制 B.重视学校教育,采取考试取官的方式 C. 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彻底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4. 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 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 系的演变 A. 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 B. 保障监察权力的高效运作 C. 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D. 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 2 5. 鸦片战争,中西会面,三千年一大变

4、局,西人面对的是闭塞的中国,国人面对的是陌生的西方。 为此,一些有识之士积极搜集资料,编写书籍,如林则徐的四洲志、梁廷枏的海国四说 、 魏源的海国图志 、徐继畬的瀛寰志略等。这些书籍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 A. 主动了解西方世界的动向 B.积极探寻求强求富的策略 C. 全面展现救亡图存的热情 D.着力提升民众素养的意愿 6.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 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第二次”给当时中国社会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有人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B.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

5、意义,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新思潮 C. 统治者意识到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逐渐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D. 形成了西学东渐的高潮,直接导致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萌发 71906 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 1924 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A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 C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D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 8. 五四运动发生, 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 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

6、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 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主要是因为 A. 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B. 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 C. 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 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 9中共中央宣言提出:本党愿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 权的暴动政策,及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 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表明( ) A国共两党政治主张达成一致 B中共因维护民族利益而放弃民主革命 C三民主义是联结国共的纽带 D中共以民族大业为重团结国民党抗日 10. 大国交战函数:P( 1 F) (1 C)

7、,意为:两极实力的悬殊程度(1F)多边与两极的实力悬 殊程度( 1C)均与两极直接交战的可能性(P)成正相关关系。据此,下列历史推断或结论合 理的是 A. 两极格局中争霸大国正面交战的可能性较低 B. 大国间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一定导致热战 3 C. 国家力量对比均衡就可以彻底避免战争发生 D. 多极化趋势加强使得美俄对决 的 可能性增大 11.1903 年,有英国企业家宣称:最初,自己单独经营一家企业,后来有了几个合作者。当实业超 过了合作者所提供的资本,于是就组织了股份公司。现在,又需要把若干股份公司集合成为我 们所谓的一种联合。这说明“联合” A. 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B. 适应了工业

8、化发展的需要 C. 推动了自由主义 的 发展 D. 标志着世界市场的扩大 12 1921 年,苏俄谷物播种面积为7980 万俄亩,粮食征收了23300 万普特; 1922 年,谷物播种面 积为 6620 万俄亩,粮食征收了36100 万普特。这一变化 A抑制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见证了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C推动了工农联盟政权巩固D扩大了粮食税的征收范围 第 II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本部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314 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5 1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 分。 13. ( 本题 21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 回顾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历程,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前进是重要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豪杰务 学诗、 书 ,随从外权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 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 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 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 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 构成的财富日益增

10、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人们所追求的目的 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1)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再谈一谈对“在梭伦改革后的80 年间, 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 4 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的理解。(8 分) 材料三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 1933 年 6 月建立的房主 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 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 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 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 1934 年 6 月建立联邦

11、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 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 1934 年至 1940 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 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 亿美元。 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 年以来的美国史 (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 作用。 (6 分) 材料四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年均增长率(% ) 1953 1957 年4.5 1958 1962 年4.3 1963 1965 年11.1 1966 1970 年3.9 1971 1975

12、 年4.0 1976 1980 年5.1 1981 1985 年8.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3)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 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 时间并分析原因。 (7 分) 14 (本题 16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大西洋沿岸国家和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人类 历史发展方向与进程。此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有西方学者把大西洋沿 岸国家有关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政治、经济变革,统称为“大西洋革命”。“大西洋革命”的 高潮集中于18 世纪下半期到19 世纪上半期。 5 问题:

13、 ( 1)请列举“大西洋革命”高潮中的重大历史事件。(4 分) 试举例说明,欧美各国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6 分) ( 2)你如何认识“大西洋革命”?(8 分) (二)选做题:共15 分。请考生从3 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 的第一题计分。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5 分) 材料元世祖末和元成宗初,朝廷改王和坩设江浙、湖广、江西、陕西,四川、甘肃,辽阳等 行省,行省逐渐演化成常设的、固定的最高地方官府. 元朝廷嫌“外重”,一律取消中书省宰执“系 衔”, 把行省品秩降级为从一品,平章政事两人作为长官. 这些基本奠定了行省作为地方常设

14、机构的 规模和权力框架. 在明清两代,地方行政制度基本相同,府、州县以下的建制无多大变动,但在省一 级则有几次较大的变动,这反映出朝廷要紧密控制各省的一应行政权力,将财权、军权、司法审判 权尽可能集中于中央,但在实际统治中,又深感地区分散辽阔,不给予地方一定的权力,实难克分 并较好地履行统治职能.为此,在500 多年中,随形势的变异,一再对省级行政制度作了实际上的. 重大调整 . 摘编自侯力中国政治制度史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对行省制进行多次调整的主要原因。(8 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行省调整产生影响。 ( 7 分) 16. 历史选修3:20 世纪的

15、战争与和平 (15 分) 材料一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 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世界年代史 6 材料二顾维钧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会上,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 求,他据理力争,从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驳斥了日本代表的种种狡辩。但最后,美、英、法 三国首脑不顾中国代表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 1)据材料一,指出何为“新秩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 不清”。( 6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巴黎和会外交

16、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 9 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一:屈原(约公元前340 或 339 年一公元前278 年)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身贵 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间大夫,兼管 内政外交大事。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 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后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沉湘流域。楚襄王 当政后,更为昏庸,朝政日益腐败,屈原虽遭谗被疏,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 楚都郑(今湖北江陵)被秦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泪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 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