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3篇)

上传人:丽*** 文档编号:148585733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3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范文(3篇)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范文(3篇)(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经过20XX年5月28日十三 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XX年1月1日起施 行。该法典被称为社会活百科全书,这是因为该法典是民事 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民法典实施后,现行的婚姻 法继承法收养法民法通则、物权法、担保法 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被替代。1、民法是对人们真实活中行为的规范,是日常活中的 基本法。民法即私法,是关于个人或私人的法。如隐私权和 信息权,民法就是关于平等的民事主体公民或法人等的财产 和人身关系方面的法律规范。从市场经济的概念方面可以看出,民法具有私法的特 征:民法是以私字为

2、核心的私权经济,这个特点符合市场经 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是私人(指有独立利益 和人格的一切主体),其发展动力是私心;而且追求的目标也 是私利。因此,可以说民法又是权利法和平等法。即对任何 一个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都要平等地保护。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 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 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2、民法通过强调人性,追求真、善、美,实现社会文 明程度的提高。如被称为帝王规则的诚实信用原则,它要求 民事活动要以依此原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否则,就在承 担民事责任。英国著名法学家梅因曾说:一个民族,如果民法规范

3、健 全,说明它的文明程度高;如果刑法健全,说明它的社会文 明程度低。民法典的出台,表明了我国社会将进入一个 文明进步的新时代。3、民法典内容决定了民事权利和义务以及民事行为 和责任问题,需要与民法意识、民法观念的培育和普及有关。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活 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 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中 涉及的婚姻、继承和收养问题,涉及的财产方面的物权以及 债权方面的合同问题以及侵权责任问题,都是基于民事法律 关系的四要素而产的权利义务关系。这就要求人们不仅要有 权利意识,还要有义务意识;不仅要有行为的合法性意识,

4、 还要有责任意识。如果一个人没有民法观念,那么,他的人 格观念、权利观念、利益观念、自由观念以及责任观念就不 可能完善。如果一个政府没有民法观念,就可能不是代表人 民利益的政府,更难说是一个法治的政府。因此,民法意识的培养既是全民的自觉行为,也是政府 责任。4、民法典的贯彻实施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 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 体,很多规定同有关国家机关的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直接关 联,特别是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民法典 的实施,会很好地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 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中国社会己经

5、进入快速发展的 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国 民财富的不断积累,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时代的到来,人 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日益增强,希望对权利的保护更加充分,更加有效。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以及司法工作人员,要了 解民法典的规范,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和责任的要求。各级 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 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范文(3篇)(2)一、民法典的编纂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 法的精神。翻开历史的画卷,从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的编纂走 过了漫长的道

6、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 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 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根据党中央的工作部署, 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接续努力推进编纂民法典工 作,先后十次审议民法典相关草案,组织全国人大代表两次 研读讨论民法典草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经过反复修改的草案,充分吸收了各方 面的意见建议,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 并协调一致。该法典在本次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通过 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和愿望。二、民法典将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法 治保障。民法典是一部真正

7、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 平正义环境。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为维护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高 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 加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増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变化 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驱动下的创新创造,在这个过程 中,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 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民法典就像一个无形的 天网,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每一条法律规定都凝聚社 会生活规则的最大共识,让社

8、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法制建 设更加深入人心。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必将成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 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 法治保障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 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三、民法典颁布与实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息 息相关。我国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从某种 意义上讲,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 作为事关每个公民从胎儿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长岁月切身利 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 民法典的颁布,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 制、土地

9、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 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 典的颁布,让公民更有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 人身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 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还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权利等等。 民法典让社会更加公平发展,让群众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 建设完备的社会财富保护体系,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 让公民尊严得到充分尊重、民众智慧得到极大发挥、社会财 富得到充分涌流,是民法典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应当具有 的历史价值。四、作为法律工作者的律师要把学习和掌握民法典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学好、用好民法典。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

10、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共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7计1260条。这1260个条文涵盖了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参与社 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巨大影响还体现在对其他民事单行法 的吸收合并上。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后,我们耳熟能详 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将废止,退出现行有 效的法律体系。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范文(3篇)(3)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5月29门,中央 政治局举行第二十次集体

1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切实实施民 法典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民法典的地位和意义,也 对民法典的宣传、实施和研究提出了明确的指示和要求。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世之仪表也。无法则无安,这 部关系每人一生的百科全书已经开启阅读模式,各级党政部 门和司法部门必须占领法治制高点,在党的领导下,立体布 局全面落实民法典精神,更好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提升人民群众安全 感、幸福感。横向拓展民法典的有效实践。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而 实施的关键是有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 体学习中强调,有关国家机关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要求,加强同民法典相

12、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 度建设,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 解释。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强化立法观念,坚持问题导向,以 民法典为准绳,对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相关规定, 应该及时清理、修改或者废止。同时制定民法典相关法律解 释,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在新的实践基 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确保在司法实践中民法典 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在具体实施进程中,行政、司法机关要 发挥实施主体的作用,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 重耍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民法典实施效果作为检验行 政权力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试金石;各级司法机关要秉持公 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

13、,不断提升执法质量 和司法公信力。纵向深入民法典的理论研究。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民 法典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 强调,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足我 国国情和实际,加强对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尽快构建 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 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 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十八届四中全会对编纂 民法典作岀部署后,历经5年心血,终于完成这部具有里程 碑意义的法典,实现几代人的夙愿。深入开展民法典的理论 研究工作,构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

14、民法理论体系是当前和今 后我党在法治领域的重要任务。发挥民法研究会理论研究资 源,结合中国法律实践经验,借鉴传统大陆法系民法解释学 经验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训诂与解释方法,紧紧围绕社会主 义性、立足国情的民族性、源于客观的实践性、与时倶进的 时代性,探索中国特色的民事法律制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 法治理论体系,在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基础上,使之永远葆有 生机与活力。全方位部署民法典的普法工作。民法典既是护民之剑、 利民之器、惠民之策,更是治国之基、利国之本、强国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 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在实施民法典时同步广泛开展民 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

15、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 培养群众解决问题的法律意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 设,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娃娃抓起,培养青少年 法律观念。把司法人员、法律服务工作者、民法学者作为宣 传主体,按照文化程度、传统观念、法制意识差别制定不同的宣传内容,聚焦民法典总则编和各分编需要把握好的核心 要义和重点问题,围绕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做好一系 列的民法典阐释工作。把民法典的时代意义、价值理念、知 识概念、权利体系、规范规则、制度内容以及职能职责,包 括可能遇到的问题挑战等,用法律共同体、党政干部和社会 大众都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精准阐释清楚和广泛传 播。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各司其职,广大人民群 众共同参与,让民法典的精神和内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这部具有中 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必将助推 中国之治跃上更高境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 斗征程上树起又一座法治丰碑。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