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梦分析论文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48552637 上传时间:2020-10-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国梦分析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年中国梦分析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年中国梦分析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0年中国梦分析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0年中国梦分析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中国梦分析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国梦分析论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梦分析论文篇一:中国梦的分析范文 中国梦,就其价值和内涵而言,是历史的、具体的、实践的、客观的,也是纯洁的、高尚的;决不是海市蜃楼、虚无缥缈、抽象空洞的乌托邦,而是深深地根植于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之中,根植于生机勃勃的社会实践之中,根植于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之中。因此,必须把它放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去解析,放到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中去解析,放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去解析。中国百年梦圆之时,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之日。 一、中国梦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

2、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参观展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中国梦,这个通俗形象的概括,既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线索,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现代历史发展变迁的全景展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行列。明朝以前世界上主要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科技成就大约有三百项,其中中国有一百七十多项。据有关学者测算,直到十八世纪末期,中国的经济规模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相当于上个世纪末期美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但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下,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

3、、付出了重大牺牲,辉煌不再,尊严难立,中华儿女也从此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中华民族的屈辱地位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地。清末民初的中国政坛上曾出现过许多政党,但都未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在逐梦的关键时刻,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复兴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正如同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近代以来激荡在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民族复兴的梦想,才渐

4、渐明晰起来。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把这一宏伟蓝图具体分解为两个百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对此进行了重申。第一个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是到新中国成立100

5、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具体勾勒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里程碑式的标志。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成功实践让我们对这条道路充满自信。连续三十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十三亿人口的总体小康、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在一系列大事难事喜事方面的作为等等,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确立,我们在未来发展的征程上将越来越自觉、越来越自信。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

6、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篇二:中国梦论文 “中国梦”的文化源流与时代内涵 论文摘要 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民族集体记忆和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苦难史和民族解放史的集中表述,是全体人民当下生存实践、生活现实、发展状况和社会变革的生动写照,是中国发展目标、民族共识和中国道路的新规划蓝图,体现了中国政治、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当代关切。中国梦不仅是中国文化精神、哲学基础和理想色彩的集中展现,也是中国思想、中国精神、中国智慧的高度凝练的形象化展现,具有多元汇一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的实践特征。 论文关键词 中国梦 美国梦 欧洲梦 中国精神 中国道路 中国梦,是一个极为多义的象征性理念,也是一个有着特定所指的

7、复合型理念。它体现了中国政治、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当代关切,也是中国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括性理念。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使得不同群体的利益得失发生巨大变化,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也发生了进退升降。改革获得了大量成果,积累了大量财富,全面提升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准,但也积累了大量矛盾和问题,如职务腐败、贫富差距、诚信丧失、环境恶化、食品危机、社会不公、弱势群体困境,等等。一系列新的矛盾需要化解,一系列新的社会关系需要理顺,这是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和必要代价。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的总体理念,恰逢其时,意义深远。通过“中国梦”这一高度凝练的象征性理

8、念激励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发奋图强,和衷共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梦想。 当代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感受到对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无比渴望。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充满辉煌、苦难与胜利的民族集体记忆 中国梦走过曲折的历程,这是一个“辉煌衰落复兴”的三部曲。 中华民族经历过人类历史上震撼人心的强大繁荣和辉煌之梦,它是周秦伟业,它是两汉文明,它是大唐盛世,它是宋季富土,它是元朝拓疆,它是明代兴旺,它是康乾胜景? 汉、唐、宋三大文明巅峰留下了永远的骄傲,中国梦的影响通过丝绸之路覆盖西域

9、、中亚、罗马,盛唐中国则通过丝绸之路,欧亚联动,形成宏阔的东方文明圈,大规模移民潮流向中国,而大唐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容纳八方来客。穆罕默德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就是所谓贫弱宋朝,也是富甲天下,它的GDP总量占据当时世界的13。而大明帝国的梦想是四海通商。郑和七下西洋,比哥伦布早80多年,而伊斯兰世界和基督教世界,则对中国充满向往,大量移民涌向这片富庶的大地。 那是中国辉煌的历史之梦。然而,这片大陆也经历了1840年以来的百年梦靥、百年抗争。战争、失败、割地、赔款,那是一个祸患频仍、灾难深重的百年,是一个民不聊生、备受凌辱的百年,一个悲怆而无助的“东亚病夫”的百年。民族复兴的“中国

10、梦”是这个苦难民族的光明之梦、理想之梦,更是无数仁人志士、民族脊梁的信仰之梦、理想之梦和实践之梦。 在170多年的历史上,无数怀抱中国梦的先驱者,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为着中华民族的 复兴前赴后继,勇敢前行。中国梦就是理想之火,信仰之火、奋斗之火和光明之火的熊熊燃烧。中国梦经历了90多年的建党伟业和60多年来的建国大业,特别是经历了改革开放30余年来改革大潮,它迎来了全球的“中国热”。期待、追捧、向往和攻击、污蔑同在,成就、功绩和困境、问题共生。中国进入了改革的转型期、攻坚期和深水区。 中国梦的文化精神、哲学基础和理想色彩 对于每一个人,梦就是一种希望,就是一种向往,一种理想,一种对未来的希冀;

11、对于一个民族,它则是集体的记忆,凝聚的共识,奋斗的目标,行进的方向,和为着实现那一梦想而生发的全民族的热情、动力、牺牲和担当。无论苦难、屠杀,还是战争、强权,都不能剥夺人类这一固有的“特权”。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梦构筑了最初的框架。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到20世纪席卷中国的革命、解放的热潮,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梦的基色。德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在他的代表作乌托邦的精神和希望的原理等著作中,思考了人类永存的这种未来性,创立了一种关于梦的哲学希望哲学。他说:“期待、希望、向往,走向尚未实现的可能性的意向,这不仅是人的意识的根本标志,而且当它们被正确地理解和把握

12、的话,也是整个客观实在内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希望和梦想的驱动下,人通过劳动积极解决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在人和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将实现自己的本质而成为“完全的人”;世界也将消除异化而成为没有任何忧患和邪恶的理想世界,从而达到主观愿望和客观可能、主体和客体二者相互适应。这样,人类社会就将跨入充满人道主义的“具体的乌托邦”,也即人道化的“伦理社会主义”社会。他说的对,无论现实世界存有多少苦难、危险、龌龊和悲剧,人类永远地拥有未来,拥有希望,拥有梦想。 中国梦彰显中国精神。中国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条从未断流的古代文明的长河。虽然历经5000年的演变,至今仍焕发着勃勃生机。它弘浩博大,流丽万有;它

13、克明峻德,修道以仁;它克己修身,励志图强;它劝学师圣,慎思明辨;它品德藻神,安本守诚;它阴阳相济,追求神人以和。而它的主流精神则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与和而不同。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化早期的代表尚书和诗经。这两部儒家典籍里充满勤勉稳健,勇猛深沉的前进气息。如尚书尧典里对先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功业的颂扬,尚书无逸中周公对成王尽忠尽职的谆谆告诫,诗经公刘、诗经生民中描写的周部落诞生之初的创业艰难等。 孔子是大力提倡有为并身体力行的思想家。他一生奔波,梦想以周礼匡扶乱世,“知其不可而为之”,结果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对“饱食终

14、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投以极度的蔑视。以为君子应当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儒家学派的后继者们,对“有为”和“自强”的学说进一步发挥。孟子从人格修养,扩充人性中善的成分这一角度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荀子则从天人关系角度提出“制天命而胜之”的著名论断。对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作出明确表述的是易经。易经象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天体运行无休无止,永远向上的规律,要求人们积极有为,勇于进取。此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便一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德修身,以识养

15、身,是中华人文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数千年来一以贯之的内核。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孔子的谆谆教导是历代中国人引以自勉奋进的精神支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宋代范仲淹写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中华民族一代代仁人志士追求家国理想的座右铭。宋代哲学家张载高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它可以作为今日中国梦的一个传统文化的注释,它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梦的一抹基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观念,是中国精神的核心理念。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都追求人天和合,但其主张各自不同。儒家文化关注社会的治理,强调积极有为,追

16、求由自我到天地自然的和谐,故而以人道为核心,推己及人,成己成物,尽心而知天。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天人合一、以天合天的和谐自然观,政通人和的政治观,和为贵、和气生财的商业准则,贵和尚中的社会哲学观,亲仁爱人的人道观,协和万邦,善邻怀远的国际关系观念等都是对西方文化理念的挑战与补充,构成了“中国梦”重要的哲学基础。 中国精神中更具当代特色的内涵是170余年来,中国一代代革新、革命的前驱者,探索中华民族的富强解放之道的思考和实践。晚清思想家魏源,是最早做中国梦的“梦主”。他编成海国图志100卷,广泛介绍西方知识,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试图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实现中华复兴的梦想。而最早怀抱“少年中国梦”的历史伟人是梁启超。他高倡“宪政”、“共和”,以其辉煌的思想影响数代后人,给中国留下了巨大的思想财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自觉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崇高目标。在今天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