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高考真题题库 16届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8537713 上传时间:2020-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复习高考真题题库 16届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复习高考真题题库 16届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复习高考真题题库 16届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复习高考真题题库 16届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复习高考真题题库 16届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复习高考真题题库 16届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复习高考真题题库 16届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1.(2016全国卷T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解题指南】(1)关键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2)解题思路:从主

2、动运输发生所需要的条件、特点等方面分析。【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A项,由题干“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可知,这种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故错误。B项,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故错误。C项,动物一氧化碳中毒后会使细胞呼吸受抑制,细胞产生的ATP减少,影响了载体蛋白对ATP的水解,降低了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故正确。D项,加入蛋白质变性剂后,离子泵会变性从而失去转运离子的功能,降低了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故错误。2.(2016全国卷T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

3、.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关键词:酶活力(即酶活性)、缓冲液(调节酸碱度)、底物(参与生化反应)。(2)解题关键:明确实验的基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酶活力的检测方法。在检测酶活力的实验中,除酶本身外其余条件应保持适宜,即无关变量不能影响酶活力;在该实验中pH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pH的干扰,应在酶和底物混合之前加入缓冲液,为

4、酶促反应提供稳定的pH环境,故C项正确。3.(2016海南高考T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其脂溶性有关【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两点:(1)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及功能。(2)主动运输和自由扩散两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膜蛋白的分布特点及功能、自由扩散的原理和主动运输的特点。A项,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不对称,细胞膜内侧和外侧分布着不同的蛋白质,执行不同的功能,故正确。B项,部分膜蛋白(载

5、体蛋白)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故错误。C项,主动运输的特点之一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故正确。D项,物质脂溶性越强,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越快,故正确。4.(2016海南高考T5)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D.丽藻细胞吸收S的过程【解题指南】(1)关键信息:细胞壁是全透性的。(2)关键知识:主动运输和自由扩散实例。【解析】选D。本题考查主动运输和自由扩散的特点。A项,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故错误。B项,植物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蔗糖不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壁,

6、故错误。C项,苯是脂溶性物质,苯分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入人的皮肤细胞,故错误。D项,植物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故正确。5.(2016海南高考T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两点:(1)ATP与DNA在结构上的区别,DNA与RNA的基本单位不同。(2)细胞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过程都会产生ATP,但场所不完全相同。

7、【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ATP的分子结构、ATP的合成与细胞呼吸及光合作用的关系。A项,DNA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只含有一个磷酸基团,故错误。B项,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TP生成减少,ADP生成增加,故错误。C项,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产生ATP,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没有ATP的合成,故错误。D项,光下叶肉细胞可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中进行细胞呼吸,也可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它们都有ATP合成,故正确。6.(2016江苏高考T6)如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载体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B.载体具有ATP酶活性C.载体和转运方式不

8、同D.载体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解题指南】(1)图示信息:物质运输都需要载体,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不同。(2)关键知识: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的条件、载体的作用。【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与识图能力。由图分析可知,载体逆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需要消耗ATP,A项正确。载体顺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不消耗ATP,不具有ATP酶活性,B项错误。载体和转运方式不同,前者是主动运输,后者是协助扩散,C项正确。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协助扩散速率较快,D项正确。7.(2016江苏高考T8)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

9、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管号1%焦性没食子酸(mL)2%H2O2(mL)缓冲液(mL)过氧化物酶溶液(mL)白菜梗提取液(mL)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mL)1222-222-2-322-2-422-2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证明白菜梗中无过氧化物酶【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2)解题思路:分析自变量、因变量与无关变量,找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通过试管颜色变化得出结论。【解析】选A。

10、本题主要考查酶的实验设计与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自变量是白菜梗的有无,则1号、2号和4号都是对照组,3号是实验组,A项正确、B项错误。若3号与1、2、4号对照,3号管显橙红色,则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C项错误;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与3号对照,则说明高温使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D项错误。8.(2016浙江高考T1)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

11、出肝细胞【解题指南】(1)题干信息:血糖浓度偏高,将葡萄糖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方向相反。(2)解题关键:明确题中葡萄糖的转运方式是易化扩散,转运方向决定于血糖的浓度。【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和血糖调节。A项,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大于血糖浓度,葡萄糖载体将葡萄糖从肝细胞转运到血液,此时葡萄糖从高浓度转运到低浓度,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属于易化扩散,不需要消耗ATP,故A错误。B项,转运葡萄糖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转运速率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达到最大速率后就不会再增大,故B错误。C项,转运方向是由血糖浓度决定的,而不是由该载体蛋白决定的,故C正确。D项,胰岛

12、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并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转化为肝糖元,故D错误。9.(2016天津高考T1)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1)明确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理解渗透作用及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

1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A项,根据题图由甲到乙细胞体积没有变化,可判断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变,没有更换目镜,故错误。B项,图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由甲乙为失水过程,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乙丙为吸水过程,发生了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甲、乙、丙可以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故正确。C项,图中乙所示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大于甲,说明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失水较多,其细胞液浓度较高,故错误。D项,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吸水,单位时间内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的数目少于从胞外扩散到胞内的数目,故错误。【易错警示】(1)用高倍镜观察时,一般不换目镜,而是转动转换器直接换用高倍物镜。(2)在发生渗透作用时,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

14、膜进行双向扩散。10.(2016上海高考T3)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所示,紫色分布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A.和细胞膜B.和细胞膜、液泡膜C.和细胞膜、液泡膜D.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解析】选C。图中表示细胞液,紫色色素分布在细胞液中,细胞膜和液泡膜均为选择透过性膜,影响色素分布,故C项正确。11.(2016上海高考T20)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水解反应的是()核酸核苷酸葡萄糖丙酮酸ATPADPA.B.C.D.【解析】选B。核酸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葡萄糖经过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转变为丙酮酸;ATP通过水解,远离A的高能磷

15、酸键断裂,释放能量。12.(2016全国卷T29)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组。(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原因是。(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其特性有(答出两点即可)。【解题指南】(1)关键信息:产物浓度与酶活性有关,酶活性受温度影响,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高。(2)解题关键:温度升高或底物增加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