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课件】(选修)2014届高三《语言文字应用》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536763 上传时间:2020-10-2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选修)2014届高三《语言文字应用》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选修)2014届高三《语言文字应用》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选修)2014届高三《语言文字应用》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选修)2014届高三《语言文字应用》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选修)2014届高三《语言文字应用》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选修)2014届高三《语言文字应用》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课件】(选修)2014届高三《语言文字应用》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卷有益 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拿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人,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杆子”。这说明了长安群众对作威作福的官吏的反感。流传至今,“二百五”与“二杆子”都成了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1.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赏读: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避免别人对你的怨恨了。” 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赏读:孔子说:“当

2、政的君子不因为人家说上几句好话便提拔他,也不因为他不是好人而鄙弃他的好话。”,名句赏读,3.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赏读:孔子说:“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小事情不会忍耐,便会坏了大事情。”,语林撷英 吸取汲取 “吸取”是吸收采取,多与“养料、经验、教训”等组合;“汲取”的“汲”是指从下往上打水,有“很努力地吸取”的意思。“汲取”的程度要高些。 例句1:你还是依赖于幻想生活,需要从童话里吸取营养。 例句2:树的根系越是发达,所汲取到的水份和养料就越多,树木的生命力就越强。,“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

3、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意思。异:前者强调亲自听到、看到,受没受到影响则不管。后者强调经常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的影响。 例句1: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例句2: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耳闻目睹耳濡目染,课题链接 成语意义的识记 学习成语,目的是在阅读和写作中准确理解和使用成语,而准确把握成语的意义,则是准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基础和关键。下面给同学们介绍几点识记成语意义的技巧。,1借助关键字识记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成语中的一两个关键字别住手脚,结果造成望文生义或者滥用成语

4、的现象,所以记住这一两个关键字的意思,是轻松破解整个成语意义的钥匙。例如暴殄天物:殄,灭绝;天物,指草木、鸟兽等。指灭绝各种自然生物,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不胫而走:胫,小腿。比喻消息传得很快。并列结构的成语,记住一个字的意思,与之相对或相反的那个字的意思也就解开了,整个成语意义自然迎刃而解。例如:超尘拔(超过)俗、穷兵黩(尽)武、求全责(要求)备(完备)、文(文官)恬(安逸)武嬉,等等。,2借助文言知识识记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很多成语中保留了文言知识,我们利用学过的文言知识巧记成语意义就会驾轻就熟,而且会有引人入胜之效。例如古今异义:币(礼物)重言甘、便宜(适宜)行事、

5、不以(认为)为然、缘木(树)求鱼,等等。一词多义:与(赞成)人为善、与(跟着,随着)日俱增、欲取姑与(给予),以(用)己度人、以(把)讹传讹,因(依靠)人成事、因(依靠)利乘便,等等。通假字:拨乱反(返)正、瑕瑜互见(现)、食不厌(餍,满足)精、再接再厉(砺,磨)、一暴(曝,p,晒)十寒、博闻强识(志),等等。,词类活用:沐猴而冠(名词用作动词,戴帽)、风(名词用作状语)餐露(名词用作状语)宿、鳞(名词用作状语)次栉(名词用作状语)比、管(名词用作状语,用管)窥蠡(l,名词用作状语,用贝壳做的瓢)测、汗(名词用作使动词)牛充栋、正(形容词用作使动词)本清(形容词用作使动词)源、师心(名词的意动

6、用法,以自己的心意为师)自用(自以为是),等等。,3借助诗文故事识记 成语中的大多数源于古代诗文,或是直接援用诗文。我们可以初高中课本中出现的为主要识记范围,例如: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分崩离析、祸起萧墙(论语),扑朔迷离(木兰辞),觥筹交错(醉翁亭记),游刃有余、目无全牛(庖丁解牛),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放浪形骸、游目骋怀、情随事迁(兰亭集序),物华天宝、物换星移(滕王阁序),勾心斗角(阿房宫赋),信誓旦旦、二三其德(诗经氓),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朝不虑夕(陈情表),等等。,掌握成语的意义必须求真务实,准确记忆,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就需要我们在遇到陌生的成语时一定要翻查工具书

7、,在了解成语字面意义的基础上,弄清它的实际意义,并经常将之运用到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熟练掌握成语这一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语言工具。,1以下两份报道中“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一谚语使用得是否正确?“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儿放下“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自经济适用房登上舞台之日起,价格优势,就使其始终处在“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特殊地位。 答:_,预习作业,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能否准确地使用熟语。 答案“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比喻有了某种名气或优越的条件,

8、以为必定会受到重用或赏识,而自满起来,不思进取。现在也多比喻某种东西因为具有某种优势不愁卖不出去。因此这两个例子使用得都正确。宝马汽车认为自己“血统”高贵,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迟迟不肯进入中国市场,结果自己吃到了苦头。而第二例因为经济适用房具有优越的条件价格便宜,它一出现就受到百姓的争抢,不愁卖不出去。,2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包括同义的歇后语、俗语或成语)。 (1)庄山林说完了,转过身去喝水。可王杏花偏偏有个_的习惯,就又追问了一句:“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_;_ (2)学生会主席说:“近来大家对学生会的工作有不少意见。今天这个座谈会,就是想请同学们

9、_,有什么说什么,帮助我们做好工作。” _;_,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能否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使用熟语。 答案(1) 刨根问底打破沙锅问到底(2)畅所欲言竹筒倒豆子,解析“如数家珍”是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本句中说“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可见“他”对这些东西一定“十分熟悉”。但是使用“如数家珍”这个成语有一种情况必须除外,即“熟悉”的对象不能就是“家珍”,这也就是词典中说到的是“像数(说)家中的珍宝一样”。本句中说的“老旧钟表”其实就是“(他)家中的珍宝”,而且句中特别用“老王家的橱柜里”、“多年收藏”和“宝贝”来强调这一点,当然这里用“如数家珍”就不合适了

10、。 答案D,解析“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是褒义词,不能用于违法现象,此处可用“死灰复燃”。 答案B,解析A句根据句义,应该用“不管三七二十一”,意思是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快刀斩乱麻”比喻果断地处理棘手的问题。其余各句使用熟语正确;B句“在一棵树上吊死”比喻困在一个地方,不另谋出路。这里是告诫学生和家长不是只有考大学一条路可以走,要多想想其他出路;C句“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D句“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答案A,1什么是惯用语? 答:_ 提示惯用语是指有特定比喻含义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

11、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感情色彩(大多是贬义)。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一、问题讨论,2什么是谚语? 答:_ 提示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指在民间流传的比较通俗的一些语句。其中有的是反映生产和生活经验、有深刻寓意的语句,还有的只是反映某种实际现象的语句,又叫作俗语(俗话)。,3熟语的特点是什么? 答:_ 提示结构的固定性:熟语是一种特定的组合形式,不能颠倒原有成分,也不能插入其他成分,也不能替换原有成分。意义的整体性:熟语表达的意义往往有特殊的借代义和比喻义,而不是每个词的意义的简单结合。熟语各自有特殊形式。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惯用语一般都是三字格,歇后语的结构形式

12、最特别,因为实际上是一种省略了后一分句的复句形式。,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稍宽泛一点儿也可以包括“专有名词”和“简缩词语”。 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而且最为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例如“狐假虎威”、“叶公好龙”、“呆若木鸡”、“弄巧成拙”等;也有个别成语不止四个字,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既来之,则安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三、相关知识,熟语的类型,1成语。,成语大多有出处,一般都来自对历史事件、古代寓言的概

13、括,但也可以直接采用名言诗句或社会流行用语,如“毛遂自荐”、“完璧归赵”、“卧薪尝胆”是历史事件;“守株待兔”、“鹬蚌相争”、“愚公移山”是寓言故事;“老骥伏枥”、“学而不厌”、“殚精竭虑”、“满招损,谦受益”是名言名句;“七手八脚”、“欢天喜地”、“过河拆桥”是口头用语;而“自力更生”、“舍己救人”、“百花齐放”则是当代社会的流行用语。还有的成语来自外语,如“火中取栗”是取材于法国寓言,“天方夜谭”则来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的名称。,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关于惯用语的定义,目前的认识还不完全一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说认为只要比喻一件事情、一个过程,口语色彩鲜明,不拘音节长短的

14、固定词组,都是惯用语。狭义说认为,惯用语多为三个字的固定词组形式,如动词性的“背黑锅”、“开倒车”、“踢皮球”、“抬轿子”、“碰钉子”等;名词性的“墙头草”、“马后炮”、“定心丸”、“耳旁风”、“老油条”等。上面例子都是贬义的,但也有褒义的,如“跳龙门”、“打头阵”、“领头羊”、“主心骨”等。此外汉语还有一种由两项成分固定搭配,常常用作状语表达特定动作方式意义的比况语,也可以归入惯用语,如“有板有眼”、“三三两两”、“风风火火”、“拼死拼活”、“狼吞虎咽”等。,2惯用语。,歇后语也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由两部分组成,可以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如“外甥打灯

15、笼”,表示谐音双关义“照舅(照旧)”;“兔子的尾巴”,表示比喻双关义“长不了(不可能持久)”。歇后语的双关意义有的比较明显,有的则有点儿像猜谜语。例如“哑巴吃黄连”,意思是“有苦说不出”;“黄鼠狼给鸡拜年”,意思是“没安好心”。,3歇后语。,谚语指在民间流传的比较通俗的一些语句。其中有的是反映生产和生活经验,有深刻寓意的语句。例如“瑞雪兆丰年”、“纸包不住火”、“百闻不如一见”、“众人拾柴火焰高”、“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还有的只是反映某种客观现象,但不一定有太深刻道理的流行语句,又叫作“俗语(俗话)”,例如“清官难断家务事”、“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背靠大树好乘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