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文件)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8529822 上传时间:2020-10-20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5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文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冶金行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文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冶金行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文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冶金行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文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冶金行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文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文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文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冶金行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 文件) 冶金行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 文件) 苏发201063 号 中共苏州市委关于制定苏州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0 年 11 月 21 日中国共产党苏州市 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苏州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以 及中央、省对苏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总结“十一 五”发展和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结合苏州实际, 就制定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 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率先科学和谐发展

2、,苏州进入全面建设“三 区三城”的新阶段 (1)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严峻挑战、经 受重大考验的五年,也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 大成就的五年。面对宏观环境的复杂变化,我们以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 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 、 “三区三城” 、 富民强市的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不动摇,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 城乡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积极主动应对国际 金融危机,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了经济社 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经济总量和综合

3、实力 再上新台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各项改革取 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城乡一体化 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各项社会事业 协调发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共 同进步,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在完成省全面小康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加快向基本实现现 代化迈进。 总结“十一五”的实践经验,最根本的是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把中央、省的部署要求和苏州实际紧密结合 起来,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 性地开展工作。一是坚持把率先争先作为最鲜明的发展 导向。高举“两个率先”发展旗帜,

4、千方百计保持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与时俱进提出建设“三区三城”的战略 要求,并使之成为苏州新时期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和 全市人民的共同追求。二是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最根本 的发展追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始终 把提高人民福祉摆上优先位置,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更加 突出富民惠民,在城市建设中更加突出便民利民,使城 乡居民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坚持把改革 开放作为最强大的发展动力。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围绕 解决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大重点领 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提高对内对外开放规模 和水平,不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大力弘扬“创新创 业创优”精神和“张家港精神” 、

5、 “昆山之路” 、 “园区经 验” ,使之成为苏州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是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方法。更加注重 统筹处理好各方面重大关系,坚持改革的力度、发展的 速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推动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协调并进。坚持总揽全局、协调 各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起全市上 下共谋发展、共促稳定、共创和谐的强大合力。 (2) “十二五” 时期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 期间,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仍将是机遇大于挑战。世 界经济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 会改变,但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正在催生新一轮重 大科技创新和

6、产业革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 基本面不会改变,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加快推进,长三角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有望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 的国际门户和世界级城市群,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 国家战略,将成为我国东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我市 经济总量较大,产业基础较好,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 城乡发展比较协调,已成为国内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地 区之一。这些都为我市“十二五”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和条件。同时要看到,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复杂多变, 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 素增多;国内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的新一轮区域 竞争日趋激烈,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 化;我市经济

7、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够强、社会事业 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需求还有差距、城乡居民收入与经 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等矛盾和问题,尤其是经济发展方 式尚未根本转变,人口环境资源能源要素制约加剧,社 会建设与管理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面 临不少困难和矛盾。 (3) “十二五”时期是苏州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 关键时期。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市已步入工业化 后期,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已成为发展的主旋律,城市 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现代服务业和服务经济将呈现快 速发展态势。这一时期,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机遇期,又是加强社会建

8、设与管 理、解决发展深层次问题的矛盾攻坚期。我们必须充分 认识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国际国 内重大发展机遇,立足自身优势和现实基础,进一步增 强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稳增 长,坚定不移促转型,千方百计惠民生,统筹兼顾创和 谐,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 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成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 的高端产业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 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推动苏州在更高 平台上实现新的更大跨越,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 的前列。 二、把握“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建 设科学发展的样板区 (4) “十二五

9、”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制 定和实施我市“十二五”规划,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全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惠民为根本 要求,围绕建设“三区三城”这一总目标,全面实施创 新引领、开放提升、城乡一体、人才强市、民生优先、 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创新创业创优环境优良的新 城市,着力集聚具有世界眼光、现代理念、掌握现代科 技知识的新人才,着力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技术 含量的新产业,加快实现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 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城乡二元 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使苏州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社会建设更加和

10、谐、科教文化更趋繁荣、民主法制更为 健全、生态环境更显优美,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 更快发展。 (5) “十二五”时期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 推进苏州“十二五”发展,必须结合苏州实际,牢固树 立民本、民生、民富的发展理念,更加强调以人为本, 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好、 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经济结构与收 入结构同步优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提升,经济 增长与民生改善更趋一致。科学把握新城市、新人才、 新产业的发展路径,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以人才优势 赢得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把发展新兴产业作 为第一方略,以产业、技术的制高点来培育和打造经济

11、增 长点;以城市的合理布局、功能完善和人文精神来集聚发 展要素,实现集约发展。不断激发创新、创业、创优的发 展动力,旗帜鲜明地鼓励探索、善待挫折,激励创新、宽 容失败,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向体制机制要效率,加快实 现由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的转变, 努力开创民众创业、 企业创新、干部创优的新局面。始终保持抢先、争先、率 先的发展激情,大力弘扬“崇文、融和、创新、致远”的 苏州城市精神,不断丰富“张家港精神” 、 “昆山之路”和 “园区经验”的精神内涵,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攻坚 克难的勇气、 争先进位的志气、 敢于探索的锐气, 形成 “三 区三城”建设的强大合力。 (6) “十二五”时期苏州经济

12、社会发展的目标。按 照全面建设“三区三城”的要求,结合考虑苏州未来发 展的趋势和条件, “十二五”期间,苏州要保持经济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2%左右;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增 长模式基本实现以创新驱动为主,经济结构基本形成三 二一发展格局,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 到 48%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 40%,全社会研 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3%以上,人才总量 达到 145 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 体系更加完善,城市形态和布局转向功能完善和内涵提 升,城乡基本实现同步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收入

13、差距逐步缩小,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 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乡居民 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并轨,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生产总 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资源利用效率显 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 社会和谐程度和人民幸福指数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力争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实施创新引领和开放提升战略,建设开放创新 的先行区 (7)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推进以技术创 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主要 内容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14、建设。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鼓励和支持 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设技术中心和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科技与金融结 合,建立资源共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 围绕苏州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找准重点环节 和关键技术难点开展联合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技 术推广。完善科技创新载体功能,加快建设国家级苏州 软件园、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苏州科技城、苏州大学 科技园、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一批重点创新载体,支 持苏州大学建设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现代光学技 术研究所、血液研究所等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创新服 务体系建设,完善技

15、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 创业融资和社会化人才服务,深入推进技术标准化工作, 积极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 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 (8)推进人才强市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 人才优先发展,把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人才贡献率等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考核指标。加大人才开发资金投入,发挥各级 政府人才投入的引导作用,财政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不 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 3%。完善以“姑苏人才计 划”为核心的人才政策体系,重点实施“1010 工程” ,持 续构筑新的政策优势。突出开发区主阵地作用,发挥各 级各类人才载体的承载功能,着力打

16、造以苏州国际精英 创业周为主体的招才引智平台。加快推进人才工作社会 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着力为各类高层次人 才提供包括学术环境、发展环境、融资环境、生活环境、 文化环境等在内的一流创新创业环境。坚持突出重点、 整体推进,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 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 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苏州人才队伍的整 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坚持以用为本改进人才管理方式, 加快政府人才管理职能转变,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资 源开发机制和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人才公 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人才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促 进转型升级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9)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制度创 新作为促进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 展的体制性障碍,营造更加科学、更为开放、更富活力 的体制机制环境。加强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 减少部门和职能的重叠和交叉,扩大政府行为的透明度, 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提高政府工作效 能。建立健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