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4 (新版)湘教版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48528104 上传时间:2020-10-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4 (新版)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4 (新版)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4 (新版)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4 (新版)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4 (新版)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4 (新版)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4 (新版)湘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并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分布和特征。2.知道各个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以及他们的位置关系及分界线。3.了解中华五岳的名称、位置、自然和文化特征。4.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的影响。5.理解我国的地形的特征。能力目标: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2.培养学生热

2、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2.主要地形去的名称、位置及特征,中国地形的特征。3.中国山脉的分布。教学难点1. 我国山脉的分布。2.地势对河流气候的影响。3.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位置及特征。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教具准备多媒体、黑板等容处理教学课时本节共3课时教后记总的来说用学讲方式,学习这个容,教师必须要设计好,这给老师带来了很大难度,教学中教师也要及时适时指导。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情境:同学们暑假出去旅游了吗?都去过哪些地方?展示迎客松

3、的图片,让学生猜这是哪里。老师:小结之后,进而引入新课教学。思考讨论回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引入新课新课探究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一) 自主先学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p21-23山脉纵横交织容及图2-1中国主要山脉分布,解决以下问题:1、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哪些?2、我国南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3、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东部地区最高的主峰是谁?4、我国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5、我国的弧形山脉是谁?平均海拔多高?最高山峰是多少? 学习任务二:阅读教材P23“中华五岳”,完成下列问题:1、五岳指的是谁?2、除泰山外,你能说出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4、的一些自然与文化特色吗?(2) 合作助学1、 小组校对答案,有问题小组讨论解决。2、 组有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小组展示时提出来寻求其他小组解决。(3) 小组展示小组竞赛:各小组宣传组员进行竞赛,优胜者加分。其它小组对展示的小组进行检查纠错。展示完毕后,没有疑义,给大家时间当堂消化记忆,然后检查各组记忆的情况。并对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奖励。结论一:1、东西走向:主要分三列:北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和岭,南列:南岭。2、 南北走向:主要有位于中国中部的贺兰山和六盘山,以及中国西南的横断山脉。3、 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分三列: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山脉。

5、4、 西北东南走向: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主要是阿尔泰山和祁连山,东北的小兴安岭等。5、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结论二:东岳泰山-省,西岳华山-省,北岳恒山-省,南岳衡山-省,中岳嵩山-省(四)质疑-探究-拓展1、阅读课本2-1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找到五岳的位置吗?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2、完成课本p22活动1、2。结论:我国山脉分布的特点是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织,呈网格状结构。 (五)检测促学 1.下列山脉中属于东西走向的一组是A大兴安岭、太行山、天山 B长白山、武夷山、昆仑山C武夷山、喜马拉雅山、祁连山 D天山、岭、南岭2.下列国家中,有珠穆朗玛峰耸立在与我国边境的是A.印度

6、B.越南 C.不丹 D.尼泊尔3.五岳中有五岳独尊之称的是A.西岳华山 B.东岳泰山 C.中岳嵩山 D.北岳恒山4、我国东部最高的山峰是A. B.嵩山 C.峨眉山D.玉山 5判断下图为哪个山脉A.横断山脉和祁连山脉B.祁连山脉和雪峰山C.祁连山和太行山D.天山和长白山6.填空:(1)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2)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3)我国的武夷山是 和 的分界线,南岭是 和 的分界线。阅读思考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观察地图合作交流讨论思考分析对比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引入新教学容训练学生积极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训练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检验学习成效评价小结总结本课学习容回

7、顾知识总结评价布置作业探究与训练板书设计第2章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山脉纵横交织1、山脉的走向分类2、中国的名山-五岳教学反思这部分容对初中的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要求学生空间感要好,所以,有些学生感到比较凌乱,容易混淆,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记忆方法,相互背诵,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设置问题情境:投影展示山脉分布图,让学生填出各走向的山脉名称。 老师:中国的山脉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在这个骨架的中间又分布有什么地形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究这个问题。进而引入新课教学。思考讨论回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

8、知兴趣,引入新课新课探究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一)自主先学 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24-P28页容,2-8中国地形分布图以及地图册相关图表,完成下列任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填表名称位置特征 学习任务二:阅读2-8中国地形分布图找出各地形区的分界线:西侧地形区东侧地形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横断山脉北侧地形区南侧地形区天山昆仑山其它(二)合作助学3、 小组校对答案,有问题小组讨论解决。4、 组有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小组展示时提出来寻求其他小组解决。(4) 小组展示小组竞赛:各小组宣传组员进行竞赛,优胜者加分。其它小组对展示的小组进行检查纠错。展示完

9、毕后,没有疑义,给大家时间当堂消化记忆,然后检查各组记忆的情况。并对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奖励。1、背诵各地形区的名称2、在图中准确指出地形区的位置1、背诵各地形区的名称2、在图中准确指出地形区的位置结论一:自主学习表格结论二:自主学习表格(四)质疑-探究-拓展1、山地和山区有何不同?2、请讨论说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利和弊。如何更好的对其开发利用?3、我们当地属于什么地形?说说它的利和弊。结论:(1)山区的有利条件:具有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有利条件。山区的不利条件:与农业相比,山区不太适宜发展农业,交通不便,自然灾害多等。(2)山区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注意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绿化、美

10、化山区时,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提倡节约、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5) 检测促学 1. 据图填空(1)山脉1_、2_、3_(2)山峰4_(3)高原A_、 B_(4)平原C_、 D_(5)盆地E_、 F_(6)丘陵G_2.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华北平原一黑土地 B、黄土高原一地形崎岖不平,有喀斯特地貌C、高原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D、盆地部低平,平原广阔3.四大高原各有特色,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高原地势坦荡,成为神舟飞船最佳着陆场C、黄土高原黑土广布 D、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多山间小盆地4.在地形区图中,相对位置排列不正确

11、的是 ( )5下列山脉中,既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省级行政区分界线的是( )A昆仑山 B大兴安岭 C巫山 D雪峰山6. 下列山脉中,既是省区界线,又是阶梯分界线的是 A天山 B大兴安岭 C长白山 D祁连山7.对右图中处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为黄土高原 B为东北平原C为青藏高原 D为塔里木盆地8.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地区的搭配正确的是( )A水乡华北平原 B林海雪原大兴安岭C沙滩椰林塔里木盆地 D鱼米之乡高原阅读思考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观察地图合作交流讨论思考分析对比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引入新教学容训练学生积极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训练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检验学习成效评价小结总结本课学习容回顾知识总结评价布置作业探究与训练板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二、地形复杂多样1、四大高原2、四大盆地3.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教学反思这部分主要学习的是中国主要的地形区,这些容要结合前课的山脉,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位置以及分界线结合起来,难度一下就大了许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图,还是有效果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情境:同学们暑假出去旅游了吗?都去过哪些地方?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让学生猜这是哪里。老师:小结之后,进而引入新课教学。思考讨论回答创设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