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专版)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主题7 近代化的探索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8528102 上传时间:2020-10-2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沂专版)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主题7 近代化的探索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临沂专版)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主题7 近代化的探索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临沂专版)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主题7 近代化的探索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临沂专版)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主题7 近代化的探索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临沂专版)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主题7 近代化的探索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沂专版)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主题7 近代化的探索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专版)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主题7 近代化的探索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中国近代史,主题 7 近代化的探索,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 洋务运动,易错提示鸦片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工矿、交通企业,出现了大型的近代新式企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所以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考点2 戊戌变法 6年1考,考点3 辛亥革命 6年2考2016.27,关联拓展明确时间概念,正确计算历史时间。 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例:2017年是中华民国多少年?20171911106。 计算的年代都是公元前或者都是公元后的,直接相减。例:2017年是新中

2、国成立多少周年?2017194968。 计算的年代涉及公元前后的,两个年代相加再减1。例:2017年是秦朝建立多少周年?221201712237。,考点4 新文化运动 6年1考2014.9,关联拓展1概括近代化的含义,比较中外近代化历程的不同。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近代化的过程就是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商品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的过程。中国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出路的过程。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 (1)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运动)到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体现了器物制度思想的由浅入

3、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特点。 (2)欧洲的近代化经历了从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到政治制度(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再到科学技术(工业革命)的过程。,2近代化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1919年前),六年真题全练,本主题在临沂市历年中考试题中仅在相关史实逢“五”逢“十”纪念时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大多为1个选择题,非选择题仅在2016年以孙中山为切入点考过一次,且并非以本主题内容为主。本主题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即近代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的近代化探索属于常规重点,特别是洋务运动已经连续多年未曾考查,需要特别注意;而2018年是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逢“十”周年

4、纪念,应该会是考查的重中之重,单独考查时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也不排除综合整个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以材料解析题或活动探究题等形式出现。,12013临沂,10题下图中的人物是在19世纪末我国一次变法运动中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训练新式军队 A B C D,22015临沂,10题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下列关于该“革命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 B其机关刊物是民报 C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D在1905年成立于南京,32014临沂,9题这次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等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

5、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这次运动”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42016临沂,27题下列材料摘编自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生欢迎会的演说(1923年12月21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C,材料一二三十年以前的学生,他们有一种立志,就是在闭户自读的时候,总想入学、中举、点翰林,以后还要做大官。我今天希望诸君的,不是那种旧思想的立志,是比那入学、中举、点翰林、做大官的志还要更大。中国几千年以来,有志的人本不少,但是他们那种立志的旧思想,专注重发达个人,为个人谋幸福,和近代的思想大不相合。近代

6、人类立志的思想,是注重发达人群,为大家谋幸福。 (1)材料一中“中举、点翰林”所反映的科举制度,在明朝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孙中山希望学生在“立志”时应该具有怎样的思想? 变化:八股取士;思想:注重发达人群,为大家谋幸福。,材料二我读古今中外的历史,知道世界极有名的人,不全是从政治事业一方面做成功的;有在政权上一时极有势力的人,后来并不知名的;有极知名的人,完全是在政治范围之外的。简单的说,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所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的事业成功。如果一件事业能够成功,便能够享大名。所以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 (2)在材料二中,孙中山劝学生们应该如何立志?请从中外科技发展历

7、史上各举出一位“名望高大”的人物。孙中山一生所做的“大事”是什么? 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人物:毕升、爱迪生。大事:领导辛亥革命。,材料三事事都要派人到外国去学,这还不是件耻辱的大事吗?中国派学生到外国去留学,最先的是到美国,次是到欧洲各国,最多的是在日本。极盛的时候,人数有三万多。因为世界上无论哪一国,都没有在同时候派往到一国的学生,有这样多的人数。怎么样去图国家的富强?我们要图国家富强,必须要自己振作精神,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向前去奋斗。万不可自私自利,只知道要自己到什么地位,不知道国家到什么地位。这个要中国富强的事务,就是诸君的责任;要诸君担负这个责任,便是我的希望。,(3)当时中

8、国派学生到外国去留学,为什么“最多的是在日本”?结合材料三,谈谈怎样才能实现“国家富强”这一目的。 原因: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成为强国,比中国先进;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不可事事都要派人到外国去学;要自己振作精神,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万不可自私自利,要主动担负国家发展的责任;要大力创新,积极为国家发展作贡献。(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猜押预测,1.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如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其中的“李鸿章说:我学”,是指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技术而开展(),A,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

9、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事件的直接触动有关()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3.下图是青岛的著名景点之一康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许多人仰康有为之名前来参观。下列运动与康有为有关的是(),B,A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B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运动,4.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青年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10、。”青年杂志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 A民主科学 B自强求富 C变法图强 D三民主义 5.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A,B,6.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是(),B,A侵略与抗争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7.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主要表现。 把西方先进的科技引入中国。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 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

12、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民族和民权。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材料四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918年至1919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上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

13、识回答: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宣传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材料五“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 毛泽东与周世钊的谈话 全党同志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努力实现现代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5)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两次会议在思想路线上的共同之处。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6)综合上述所有材料,概括中国近现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