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管理资料-技术交底》之桥梁分部架桥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48517925 上传时间:2020-10-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管理资料-技术交底》之桥梁分部架桥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管理资料-技术交底》之桥梁分部架桥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管理资料-技术交底》之桥梁分部架桥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管理资料-技术交底》之桥梁分部架桥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管理资料-技术交底》之桥梁分部架桥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管理资料-技术交底》之桥梁分部架桥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管理资料-技术交底》之桥梁分部架桥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文档来源于网络,如有重复请自行下载。桥梁分部架桥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一、施工现场安全注意事项:1.入场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合格的安全帽,系好下额带;3.严禁酒后作业;4.禁止穿拖鞋、赤脚、光背;5.禁止追逐打闹;6.禁止私自拆除或移动防护设备设施及电器设备;二、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1、操作者必须熟悉起重机的结构和性能,经考试合格后取得“特殊工种操作证”方能进行独立操作,并应遵守安全守则。2、按照润滑规定加足润滑油料,加油后要将油箱,油杯等盖子盖好。3、每班开动前必须进行以下各项检查:1吊钩钩头、滑轮有无缺陷;2钢丝绳是否完好,在卷筒上

2、固定是否牢固,有无脱槽现象;3大车、小车及起升机械的制动器是否安全可靠;4各传动机构是否正常,各安全开关是否灵敏可靠,起升限位及大小车限位是否正常;4、起重机运行时是否无异音,若发现缺陷或不正常现象应立即进行调整、检修,不得迁就使用。5、开车前,应将所有控制器手柄扳至零位,鸣铃示警后方可开车。6、严禁超规范使用起重机,必须遵守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程中“十不吊”的规定:1超过额定负荷不吊。2指挥信号不明、重量不明、光线暗淡不吊。3吊索和附件捆绑不牢,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4起重机吊挂重物直接进行加工不吊。5歪拉斜挂不吊。6工件上站人或工件上浮放有活动物的不吊。7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具有爆炸性物品不吊

3、。8带棱角刃口物件未垫好(防止钢丝绳磨损或割断不吊)。9埋在地下的物件不拨吊。10干部违章指挥时不吊。7、每班第一次起吊重物时(或在负荷达到最大重量时)应在吊离地面0.5米后,将重物下放,以检查制动器的性能,确认可靠后再进行正常作业。8、操纵控制器时,必须按档次进行,在保持被吊物平稳,吊钩转动时不准起升,防止钢丝绳出槽。9、大小车行驶接近终点时,应降低速度,严禁用终点开关作为停车手段,也不准用反车达到制动目的。10、操作者在作业中,应按规定对下列各项作业鸣铃报警:1起升、降落重物、开动大小车行驶时;2起重机行驶在视线不清处通过时,在连续鸣铃报警;3起重机行驶接近跨内另一起重机时;4吊运重物接近

4、人员时。11、严禁起重机吊着重物在空中长时间停留,起重机吊着重物时,操作者和挂索人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12、起重机运行时,禁止人员上下,禁止在轨道上行走,也不准从事检修。13、在正常工作中变换运行方向时,必须将球控制器扳到零位,当机构完全停止运转后再换向开车。14、电器保护装置必须保持完好,不准随意调整和更换。15、在吊运中,如遇有大风、大雪、大雾或六级以上大风,影响作业时,应停止起重工作。16、吊运作业完毕后,将起重机开到指定地点定位。小车开到边端,吊钩升起,全部控制板到“零位”,切断电源,并清扫擦拭,保持整洁,估好记录和接班工作。17其他作业要求,应遵守起重运输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有关

5、规定。三、 架梁作业31 顶 梁311 顶梁过程中严禁发生下列事故:1、 起顶过程中梁偏歪或翻倒。2 、梁在千斤顶或砂箱顶面突然滑动。3、 混凝土梁被顶裂,钢梁被顶出凹痕。4 、千斤顶底部的支托结构受压损坏。312 成品梁的施顶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梁梗纵向:施顶中心至梁端的距离不得小于支座中心至梁端的距离,并不应大于设计允许的悬出长度。2 、梁梗横向:两个同类型的千斤顶应在梁重心线两边等距离支放,千斤顶头部外缘距离梁梗混凝土外缘应保持100mm以上的距离。3、 低高度梁如顶道碴槽板,应按设计支顶位置和应力分布长度加以控制,距梁端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00mm。4、 除设计允许者外,横隔板处

6、不应施顶。313 钢梁施顶位置应在支座处、钢板梁加劲角钢下的翼缘盖板中心处、桁梁主节点下面或专门设置的施顶横梁或牛腿处。不应直接顶在薄钢板板面、盖板边缘和角钢边缘等薄弱处所。314 选用顶梁千斤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选用液压千斤顶。当起落量较大时,也可用螺旋千斤顶。2、 标记载质量宜选在实际受载量的15倍以上。3、 梁每端应选用两个同类型的千斤顶同步起顶。4、 千斤顶应经过检查。5、 液压千斤顶使用的油类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应保持清洁。6 、落梁砂箱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所用砂子应筛去石 子并烘干,砂子不应装得过多过满,铁芯应放正、校平,不可偏斜,并严禁压在砂箱边缘上。315 千斤顶安放应

7、符合下列规定:1、 头部应垫有扩大传力面积的支垫(如硬木块、钢板等)。 混凝土与钢板、钢板与钢板之间以及砂箱顶面均应放置木片或麻 袋片。2 、千斤顶底座应放在可靠的基础上。当为土质地面时应整 平夯实,上面密排枕木,并加垫厚度不小于16mm的钢板。3、 千斤顶安放在平车上时,应放在平车纵向中心线附近, 甩短轨或枕木垫底,上加钢板分布荷载,并应将侧梁下部垫实。4 、安放在有斜坡的混凝土表面上时,应用硬质木板或钢板 将斜坡垫平垫实,再安放千斤顶。5、 当梁底与墩台顶帽间的净空较小,不便安放千斤顶或砂 箱,设计图又未提出顶梁方法时,可在墩台上预留放顶凹槽或托 架,架梁后再恢复原设计式样。316 千斤顶

8、或砂箱顶落梁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1、 顶落梁必须两端交替进行,严禁同时起落。两端高差不宜过大、未施顶一端的全部重量应落在稳固的支垫结构上。砂箱落梁应两端同时均匀下落,梁不应出现倾斜。同端两千斤顶F落 应同步,严禁用交替下落的方法调整横向位置。2、 顶落梁时应设置保险枕木垛,紧随梁起落加高或降低, 并用木板,木楔等调整间隙,梁底与垛顶间应保持不超过50mm的距离。中途停止工作时,应将空隙用木楔打紧。使用千斤顶顶梁安放支座时,顶起后应立即塞入支座。严禁长期用千斤顶支承梁体。3、 T形成品梁或其他梁底窄、重心高的梁,应在不施顶的一端用木撑支护或有其他防护措施。4 、如发现起顶困难,应查找原因,不应接

9、长手把或增加人力强压。5、 安全栓外露的千斤顶的前面,不应站人或抛掷工具。32 捆 梁321 捆梁过程中不应发生下列事故:1、 捆梁位骨和方式不符合要求,起吊时使梁体受损或产生 裂纹;卷扬机受力不正常,部分卷扬机超载。2 、梁受挤压发生局部破损或变形;千斤绳突然滑动、部分钢丝被轧断。3 、抛落千斤绳或工具材料滑落时,打伤梁下工作人员。322 捆梁位霞应符合本规程第312条中对纵向限制的规定。323 捆梁千斤绳应采用6X(37)型、6X 37型或6X 61型交互捻制的钢丝绳。安全系数不得小10。为适应各种类型的梁,应备有几种不同的千斤绳供选用,捆梁时应保持千斤绳每次均向同方向弯折,避免受反复应力

10、千斤绳与梁底面转角接触处必须安放护梁铁瓦。千斤绳与混凝土面接触处应垫木板防护。324 捆梁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千斤绳不应误用。各股千斤绳应受力均匀,不应有绞花和两股互压现象。2 、护梁铁瓦及其他支榔物应在受力时进行调整,使其支垫牢实,不致小途脱落,3 、于斤绳必须可靠地足挂在吊钩或铁扁担上, 有保险销日寸应插好。4 、当发现千斤绳有扭结、变形、断丝和锈蚀等异常现象时, 应及时折减使用或报废。5、 受过超载的钢丝绳,应通过破断拉力试验鉴定后方可降级使用,否则不应再度使用。325 捆梁时,不应强力推动铁扁担就位挂千斤绳。326 吊梁应采用与梁型配套的专用吊具。33 吊 梁33.1 吊梁过程中

11、不应发生下列事故:1、 卷扬系统制动失灵,梁向一端或一侧不停下落或向下坡 方向不停溜动。2 、滑轮无防止跳槽装置,钢丝绳发生跳槽后梁仍继续下落或提升;滑车组上升超过最大限度,导致部件被轧伤或钢丝绳被绞断。3、 起落梁时左右侧或前后端高差过大,造成梁体混凝:上应力过大而出现裂缝;梁上配件或道碴下落;吊具或铁扁担被扭坏,并使各台卷扬机受力不正常。 4、 钢丝绳在卷筒上混缠,或钢丝绳固定端突然松脱。5、 第二片梁下落时撞伤或碰动第一片梁。6 、两端交替起吊时,梁的一端起落过猛引起另一端支垫失稳。33.2 卷扬用的起重钢丝绳应采用6X(37)型、6X 37型或6 X61型交互捻制的钢丝绳,安全系数不得

12、小于6。卷筒与引导钢丝绳进入卷筒的转向滑车之间的距离不宜过短。因距离过短不能自行排绳时,应设置排绳器,否则应有专人协助排绳。卷扬系统中所有易发生跳槽处,均应设置防止跳槽的装置。卷扬机钢丝绳放出到最大限度时,卷筒上必须留有3圈钢丝绳。3.33 吊梁用卷扬设备必须在完全正常状态下使用。3.3.4 吊梁应符合下列规定:1 、保持左右两侧卷扬机升降速度一致,受力正常。同时应检查钢丝绳有无跳槽和护梁铁瓦有无窜动脱落情况。2、 梁体吊离支承面2030mm时,应暂停起吊,对各重要受力部位和关键处所进行观察,确认一切正常后方能继续起吊。3、 梁在起落过程中应保持水平。横向倾斜最大不得超过2;纵向倾斜亦不宜过大

13、。4、 出梁时,梁的前后端下落落差不得大于500 mm,严禁梁的尾端碰擦机臂。5、 单梁式或双梁式架桥机偏吊时,应调节几台卷扬机的升降量,严禁出现只有部分卷扬机受力现象。6 、起重钢丝绳在起升过程中,梁被障碍物卡住或受其他外力猛烈冲击时,必须立即停车检查钢丝绳有无异常。当有损坏,必须更换。335 落梁就位时严禁无约束地横向顶、拉。34 拨道对位341 拨道对位时不应发生下列问题:1 由于线路拨道使梁或桥台托盘受到过大偏载而产生裂纹或受到内伤。2 前后轮组的拨道量不适当,梁落不到需要的位置;架桥机前端或后端在吊梁走行时受到阻挡(如信号机、隧道洞门等);侵入邻线限界。3 拨道后线路不圆顺,曲线半径

14、过小,缺少线路加强设备等,以致发生掉道、挤钉等现象。342 拨道对位可采取单面拨道法或交叉拨道法。在梁上拨道时,拨道量必须控制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各种梁跨吊梁通过及拨道量计算见本规程附录Jo当设计允许的拨道量不能满足对位落梁的需要时,可适当选择拨道曲线形状,调整前后轮组的拨道量,并按设计有关规定进行检算。当检算不能达到所需的拨道量时,应采取其他的架梁措施,不应强行拨移。343 计算拨道量时,可采用叠加法。344 线路拨道后应有良好的平面条件,必要时应提出平面设计。拨道曲线长度宜取6070 m。实际拨道量与计算拨道量的最大误差不得超过101Tim。拨道后曲线半径不宜小于250m,条件困难时不得小

15、于200m。线路拨道后应按规定捣固密实。半径很小时应采用弦线法校正。曲线轨距一般按正线原状铺设,不另加宽;当半径很小并有机车通过时仍应按规定加宽。半径200m的曲线应在外轨加设轨撑。拨道前应算出曲线起迄点和中点位置,并在线路上作出相应标记。3.4.5 曲线上拨道可采用简易方法在现场直接测定。3.5 移 梁35.1 机上移梁应注意下列事项:1 移梁前应重新检查零号柱和架桥机主机前支腿支垫情况,移梁时观察墩顶支垫处变化情况。2 机上移梁不到位,需要少量斜拉时,宜选择低位进行,斜拉距离不得超过400mm,斜拉所用手拉葫芦起质量不得小于5 t。3 机上移梁就位前,应检查捆梁千斤绳抽取难易程度。3.52墩顶移梁不应发生下列情况:1 梁在落放或移动过程中翻倒。2 移梁设备破损,滑道下沉,引起梁倾斜或溜动。3 梁保护层及墩台帽边缘受压破裂。4 移梁时方向掌握不好,造成就位困难等。3.53 墩顶移梁可采取滚移,并应配有滑道、托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