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4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含解析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494197 上传时间:2020-10-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4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含解析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4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含解析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4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含解析修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 ( 二十四)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 时间: 40 分钟分值: 85 分)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12 小题,每小题4 分,共 48 分) 1魏晋时期,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道教学者葛洪认为:“道者,万殊之源 也。儒者,大淳之流也。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来,儒教也。何独重仲尼而轻老氏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尊道贵儒质疑儒学的独尊地位 B道儒并重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 C道本儒末改造传统的道教思想 D援儒入道实现多元思想的融合 A 从材料“何独重仲尼而轻老氏乎”可知,葛洪认为道教与儒家思想都是对统治有用 的思想,不能独尊儒学,故A 项正确;从材料“自然与

2、名教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可知魏 晋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质疑,但儒道并重是葛洪的思想,不代表儒道并重成为当时的思 想主流,故B项错误;从材料“道者,万殊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三皇以往,道治也。 帝王以来,儒教也” ,可知没有体现道本儒末改造传统道教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 了儒学和道学都是有重要作用的思想,没有体现二者要进行多元融合,故D项错误。 2(2018蚌埠模拟) 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 敬”,强调“格物致知”。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这说明两位思想家 ( ) A在对“理”的看法上观点迥异 B把“理”作为

3、哲学的最高范畴 C具有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特征 D对外部认识方法上大体一致 B 根据材料“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得出 在对“理”的看法上,两位思想家观点一致,都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故A项错误, B项正确;二程的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 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得出对外部认识方法不 同,故 D项错误。 3(2018天津高考 )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

4、“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B 题干中,“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实际上阐 述了“民唯邦本” ,故 B 项正确。 A 项不能阐释“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错误;题干 未提及压制人性合乎天理,C项错误;朱熹的言论实际上是阐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非新发展,D项错误。 4(2019哈尔滨六中月考) 朱熹认为:“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事上磨练”,同样可 以成为圣人。这表明 ( ) A儒学家提倡“经世致用” 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伦理道德是

5、儒学的主要内容 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B 朱熹认为日常行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认为日常行为是成为圣人的 阶梯,这说明二者都注重人们的日常行为,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故B项正确; A项是对材 料的过度解读,C、 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5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 界论,“修齐治平”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规范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C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B 根据材料中“存理去欲”“格物致知”“成贤成圣”“修齐治平”等信息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理学家的根本出发点是规范

6、秩序,实现社会和谐,为封建统治服务,故B 项正 确。 6(2019湖南六校联考) 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 “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 ) A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 B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 C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D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A 王阳明主张“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 ,体现了一定的平等思想,“反对用先验 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叛逆思想,故A 项正确;在中国专制制度之下,王阳 明在修养理论上的观点不可能做到普遍认同,故B 项错误;在封建社会后期,理学占据了思 想界的统治地位

7、,故C 项错误;明清三大思想家是对整个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故 D项错误。 7(2019石家庄模考) 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 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知当时 ( ) 晚明时期社会简表 名称地点描述 讲学会无锡东林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匡社衡州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吴江张溥、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D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出现,在思想领域出现批判

8、 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思潮,表格中“讲求实学”“匡时救世”正是这种思潮的体现,故D 项 正确。 8(2018晋城模拟) 颜元 (1635 1704) 针对宋明镜花水月的理学思想,提出要破除“浮 文”,重视孔门“六艺”之学的思想。据此可知,他( ) A反对佛学思想B主张复古先秦儒学 C提倡经世致用D具有离经叛道性格 C 由材料“针对宋明镜花水月的理学思想,提出要破除浮文”“重视六艺” 可知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故C项正确。 9(2018菏泽模拟) 明代思想家李贽说, “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 说其未说之话” “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这表明李贽 ( ) A提倡独立思考B痛斥儒家

9、的虚伪 C喜欢标新立异D反对尊敬孔子 A 根据材料“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 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可以得出李贽提倡独立思考,故A项正确。 10(20 18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 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 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 据此推断, 该思想家 ( ) 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 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 B 材料强调“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而 不是要恢复三省六部制,故A 项错误;“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 和、共同协力

10、”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故B项正确; C项说法错误;材料没 有反映反对废除宰相制度,故D项错误。 11(2019武昌调研)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 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戍九 边以为兵食者乎?”这反映出顾炎武 ( ) A萌发民本思想B主张经世致用 C提倡轻徭薄赋D倡导工商皆本 D 材料不涉及民本思想,故A项排除;经世致用主张做学问应有益于国家的学术思潮, 但在材料中无反映,故B 项排除;材料表明顾炎武调查发现收取的税收中,商税占大部分, 没有涉及轻徭薄赋,故C 项排除;材料表明顾炎武强调商税在国家财政

11、和国防中的重要性, 提出应重新审视商业的重要地位,故答案为D项。 12(2019大连测试) 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 物。一般原理任化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的这一思想 ( ) A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颠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 D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C 根据材料“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任化 于具体事物之中”得出气是理的依存,气决定理,得出他主张“气先于理”的朴素唯物主义, 颠覆了传统理学主张的“理在气先”的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 2 小

12、题,第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25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认为,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 以抚养妻儿; 好年成丰衣足食, 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他认为英明的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 劝说统治者不要残害百姓,如果暴虐百姓太厉害,就会身死国亡。善政只能使人民敬畏,善 教才能使人民喜爱,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行好的教育。 摘编自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 材料二黄宗羲将天下与君主分开,提出“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 一姓乎”?认为君主应当是社会之公仆,应当为天下民众服务谋利。 摘编自杨韬黄宗羲的民主思想

13、述评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主要主张,分析这些主张的社会意义。(10 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有哪些?(9 分) (3) 综上,谈谈你对孟子和黄宗羲思想关系的认识。(6 分) 解析 第(1) 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 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可知孟子的主 张是经济上富民、惠民,从材料一“他认为英明的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劝说统治者不 要残害百姓,如果暴虐百姓太厉害,就会身死国亡”,可知孟子的主张是政治上宽民、爱民, 从材料一“善政只能使人民敬畏,善教才能使人

14、民喜爱,为了得到民心, 必须实行好的教育” , 可知孟子的主张是思想上教民、化民;第二小问结合孟子的各项主张,从其对政治、经济、 社会发展的作用,分析这些主张的社会意义。第(2) 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二“提出岂天地 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认为君主应当是社会之公仆,应当为天下民 众服务谋利”,可指出黄宗羲的核心思想是反对君主专制;第二小问,结合明清时期政治、 经济等方面的时代特征分析。第(3) 问,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孟子与黄宗羲的主张都体 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黄宗羲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提出了反专制的思 想,故可总结对孟子和黄宗羲思想关系的认识。 答案 (

15、1) 主张:经济上富民、惠民;政治上宽民、爱民;思想上教民、化民。(6 分, 如答“仁政”可得2 分) 意义:有利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4 分) (2) 思想:反对君主专制。(3 分) 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 萌芽出现。 (6 分) (3) 认识:黄宗羲在孟子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 继承和发展。(6 分) 14(12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以下是清朝时期某地刘氏族规的节选: 一、敦孝悌:孝悌为人之本,人唯孝悌为先。孝在养其身而顺其心,悌在不藏怒而不宿 怨四、严家教:子弟一言一行俱要端庄。妇女声音不闻于外,性情正而

16、品节明。五、笃 宗族:族中我果有余,多方设法,分润族人,将见祖宗,默佑其衷七、务本业:读书明 理,自是有用,农工商贾亦自成一家。人必有业,务业须正十、重名节:族中如有贞女 节妇,孝父母、立节操,请旨旌奖,以培风化。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 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材料中家训体现出儒学对家庭教育的深刻影响,其家训既有提高个人修养和自 我约束、增强责任意识、维护社会稳定等积极方面,又有压制人性和自然欲求、重男轻女等 消极观念。作答过程中,需结合材料中的主张逐条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对待传统文化应当采 取去粗取精、批判的态度继承传统文化。 答案 示例: 观点:族规中渗透的理学是清朝的封建统治思想,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 评论:族规中出现了“孝悌为人之本”、表彰“贞女节妇”体现了理学所强调的“三纲 五常”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规范,便于封建统治;理学注重人的责任意识,强调调节家庭和 社会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