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1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专题八合格演练测评(八)Word版含解析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493073 上传时间:2020-10-2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8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1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专题八合格演练测评(八)Word版含解析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2021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专题八合格演练测评(八)Word版含解析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1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专题八合格演练测评(八)Word版含解析修订(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格演练测评 (八)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姓名: _班级:_正确率: _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A温带草原带 B热带 C广东省D湿润地区 解析: 其中 ABD 都是自然划分指标,界线有过渡地带,不明确, 只有 C 选项的行政区是人为划分指标,有明确边界。 答案: C 2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区域划分依据相同的是() A珠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干旱地区 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中纬度地区、亚欧大陆、华

2、北平原 D非洲、兰州市、湿润地区 解析: 其中 A 选项的划分指标有河流特征和降水量;B 选项的三 个区域的划分指标为地形;C 选项的划分指标有纬度和地形;D 选项 的划分指标有人为指标和降水量。 答案: B 3.下图中可以表达出区域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层次性 D过渡性 解析: 据图可知,可以按降水量的多少,把中国的部分区域划分 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各区的农业生产活动差异较大。 答案: B 4下列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件的比较,叙述错 误的是 () 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 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水稻土,不如黑 土生产力高 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

3、商品率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水田耕作,粮食商品率高于松嫩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积广,水产业比松嫩平原发达 解析: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多地少,粮食商品率低于松嫩平原。 答案: C 5如图所示,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四区域的农业生产不同。四 地的农业生产类型组合正确的是() A绿洲农业河谷农业灌溉农业 水田农业 B河谷农业绿洲农业水田农业 灌溉农业 C绿洲农业河谷农业水田农业 旱作农业 D灌溉农业旱作农业河谷农业 水田农业 解析:农业生产受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是水田农业,北方地区为旱 作农业,西北地区主要为绿洲农业,青藏地区是河谷农

4、业。 答案: C 6生产布局与自然资源不匹配的是() A天津的石油化学工业与淡水资源 B海南岛的橡胶种植与气候资源 C江南的茶园与土壤资源 D小兴安岭的木材加工业与森林资源 解析: 石油化学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工业,天津的石油化学工业 的发展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有关。 答案: A 诗词、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地理 信息,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冬天麦盖三层 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 “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78 题。 7能反映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是() ABCD 8形成中“山南”“山

5、北”农业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土壤B气候C光照D地形 解析: 第 7 题,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华北平原,为西北 地区,为秦岭。第8 题, “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说明该地 为秦岭,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富,为水田农业,秦 岭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为旱作农业。 答案: 7C8.B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 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 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911题。 9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 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

6、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 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10图中 A、B、C 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 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ABC BBCA CCAB DBAC 11适于中部地带发展的方向是() A大力开拓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科学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 品工业 B重点开发长江上游地区的能源和矿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 优势 C建设成为我国能源、 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商品粮、 农牧渔副产品 生产、加工基地 D广泛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金融业 解析:

7、第 9 题,由图可知,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第二产业比重不断增加,说明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 阶段。第10 题,由图可知,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图 中 C 点),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图中 B 点)。第 11 题,发挥中 部地区能源和资源丰富的优势。 答案: 9B10.C11.C 读“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盆地示意图” ,完成 1215 题。 12两区域的共同特点是 () A等级相同B划分指标单一 C有明确界线D占有一定空间 13成都和拉萨纬度相近,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其主要影 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地形 C水源D土壤 14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

8、国”之称,当地为保障农业高产稳产 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完善水利设施B发展立体农业 C调整作物品种D扩大播种面积 15最能体现拉萨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A青稞B窑洞 C布达拉宫D孔雀舞 解析:第 12 题,西藏自治区是行政区,有明确的边界;四川盆地 是地形区,边界具有过渡性,没有明确的边界;行政区和地形区划分 指标不相同,等级无法比较,两区域都是地表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 的地理位置,占有一定空间。第13 题,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是亚热带 季风气候,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两地区地形不同导致自然 环境差异很大。第14 题,成都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 大,为保障农业高产稳产必须

9、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旱灾害。 第 15 题, 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藏传佛教主要盛行于我国西藏及南亚 地区,因此最能体现拉萨地域文化特色的是布达拉宫。青稞是青藏高 原的作物,窑洞是黄土高原的建筑,孔雀舞体现了云南的风土人情。 答案: 12D13.B14.A15.C 读某区域示意图 (下图),完成 1617 题。 16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有明确的边界 C地形是四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 D区域内部自然地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17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10、D丁区域植被生长茂盛 解析:第 16 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 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 属于均质区; 四区域 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 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第17 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光照、 热量都比较充足;乙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少,季节变化也 小;丙区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河流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丁区域 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生长茂盛。 答案: 16D17.D 富士康项目的成功引进,标志着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大幅提 升。富士康的入驻,已相继引来30 余家配套企业的跟进。下图为我国 不同地区人均

11、收入与从事制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图。读图,完 成第 18 题。 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8图中箭头表示制造业近几年的迁移方向,则A 地区可向 B 地 区提供 () A资金和技术B劳动力 C工业产品和市场D资源和能源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 A 地区人均收入水平高,工业化水平高, 属于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B 地区人均收入和工业化水平均较低, 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经济较发达地区可为经济较 落后地区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答案: A 下图为 “我国自然地理分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 1921 题。 19区自然景观与区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热量C水分D光

12、照 20区主要地理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B河流流量大,结冰期长 C典型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土壤肥沃,以旱地为主 21与其他三个区相比较,区最具优势的新能源是() A太阳能B潮汐能C水能D核能 解析:第 19 题,区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景观以草 原和荒漠为主,区为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以森林为主,影响两者 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水分,降水从东向西逐渐减少,自然景观森林草 原荒漠。第 20 题,区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河流流量大,没有结冰期;典型植被 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为酸性土壤,原生土壤肥力不高,以水田为 主。第 21

13、 题,区位于青藏高寒地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 与其他三个区相比较,区最具优势的新能源是太阳能。 答案: 19C20.A21.A 下图为江苏某市19942008年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 完成 2223 题。 22该市() A第一产业产值持续减小 B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 D第一、二产业比重差距不断扩大 23该市 2008年人地关系特征可概括为() A低水平协调B初显不协调 C严重不协调D高水平协调 解析:第 22 题,读图可知,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 在降低,第三产业比重在上升;第一产业比重在降低,但如果GDP 总 量在不断增大,第一产业产值并不一定

14、会减小;第三产业比重整体呈 上升趋势,但略有起伏;第一、二产业比重差距的变化较为复杂,并 不是同一种趋势。 第 23 题,读图可知, 2008年该市第二产业所占比重 大于 60%,工业比重过高形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因此人地关系呈现 严重不协调。 答案: 22B23.C 一般说来,区域的发展要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 化等各种地理要素的影响。区域自身的发展一般包括初期阶段、成长 阶段和衰落阶段。据此,完成2425 题。 24当区域发展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初期阶段时() A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 B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C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 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

15、比较高 25当区域经济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之后,成为区域发展 主导力量的是 () A先进的科技B发达的交通 C丰富的资源D充足的劳动力 解析:第 24 题,初期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比 重小,处于起步阶段。第三产业比重小,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低。第 25 题,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 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不是走向衰退,而是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 型全面升级,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答案: 24C25.A 二、非选择题 26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 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的。下图为我国

16、北方某地区不 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阶段一影响村落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从阶段二到 阶段三,影响城市区域空间形态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 (2)阶段二化学工业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出理由。 (3)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阶段三采取了哪些相应 的措施?请举例说明。 (至少说四点 )(4 分)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河流、各种交通方式可知。第(2)题, 开放性问题。化学工业从环境角度考虑,应该在河流下游、盛行风下 风向;从企业生产 (成本)考虑,应该接近原料、市场、交通等。第(3) 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城市规划等都要达到 生态、经济双重可持续发展。 答案: (1)水源交通 (2)答案一:不合理。位于河流的上游,水污染严重;位于夏季东 南风的上风向,大气污染严重。 答案二:合理。靠近煤矿,原料丰富;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 近公路,交通便利。 (3)调整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