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2世界重要地区和国家含解析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493035 上传时间:2020-10-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1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2世界重要地区和国家含解析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2世界重要地区和国家含解析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2世界重要地区和国家含解析修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 ( 三十二) ( 建议用时: 40 分钟 ) 一、选择题 (2019江西三校联考) 在亚洲西部,有一条弧形的狭长地带,犹如一弯新月,土壤很肥 沃,因此有人称它为“新月沃地”。这里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结合 下图,完成1 2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对该地农业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冬季降水较多,发展农业无需灌溉 B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大,农业单产高 C乙地气候干旱,容易出现盐渍化问题,影响农业生产 D乙地日照强、气温高、风大、相对湿度小,多沙尘、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 产 2“新月沃地”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下列对其成因叙述正确

2、的 是( ) Aa、b 两河径流量小,水源严重不足 B多为荒漠土,不适于耕种 C临近波斯湾,气候相对同纬度内陆地区较为温和 D濒临海湾,自然灾害远远多于其他地区 1C2. C 第 1 题,甲、乙两地分别为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甲地受地中海气 候影响,雨热不同期,故农业生产的灌溉需求量大,A错误;甲地农业生产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是光热条件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故单产较高,B错误;乙地受热带沙漠气候影响,光热条件 充足,但由于位于波斯湾沿岸,为闭合的海湾,受风暴潮影响小,D错误;该地区气候干旱, 农业生产以灌溉农业为主,但由于不合理灌溉且蒸发旺盛,故导致了土地盐碱化严重。第2 题,古文明中心应为农

3、业生产的优势区域,故A 项错误; a、b 两河流为两河流域主要的灌溉 水源, B错误;临海地区相对于内陆地区气候较为温和,C项正确;该地区纬度较低,濒临波 斯湾,较为封闭,自然灾害较少,D错误。 (2019茂名模拟) 西班牙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0% ,以旱作农业为主。20 世纪 80 年 代开始,西班牙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提高灌溉技术,扩大耕地灌溉面积,使大麦、小麦、 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大增,占农业产值比重曾高达80% 以上。欧盟正式成立后,西班牙政府调 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蔬菜、花卉、果树等园艺业,与法国形成农业一体化,农产品主 要面向欧盟市场,成为“欧洲菜园”,园艺业产值达到农业产

4、值的40% 以上。据此完成35 题。 3西班牙种植小麦的季节是 ( ) A春末夏初B夏末秋初 C秋末冬初D冬末春初 4促使西班牙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 )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农业技术的发展 C小麦产量降低 D气候条件的变化 5与法国相比,西班牙发展园艺业的优势是 ( ) A接近消费市场B技术水平高 C交通运输便利D低温冷害少 3C4. A5. D第 3 题,西班牙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冬季 气温高,主要种植冬小麦,种植小麦的季节是秋末冬初。第4 题,欧盟正式成立后,蔬菜、 花卉、水果等市场不断扩大,并且蔬菜、花卉、水果等利润更高,促使西班牙调整农业种植 结构;农

5、业技术的发展不一定要改变种植类型,小麦产量降低不符合现实,气候条件的变化 很小,不足以影响农业的种类。第5 题,与法国相比,西班牙纬度低,气温高,发展园艺业 的优势是低温冷害少;市场、技术、交通不占优势。 (2019合肥检测) 读澳大利亚西部某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67 题。 6导致澳大利亚西部海域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为 ( ) A地形B太阳辐射 C洋流D海陆分布 7乙地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较为丰富,与其成因相似的渔场是 ( ) A北海道渔场B北海渔场 C纽芬兰渔场D秘鲁渔场 6C7. D 第 6 题,影响等温线走向和弯曲状况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海陆分布、 洋流和地形等。受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

6、纬递减的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平行且数值从低纬向高 纬递减;地形是影响陆地上等温线弯曲状况的主要因素;海陆分布是造成海洋和陆地上大范 围内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洋流是造成沿海地区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澳大利亚西部海 域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弯曲。第7 题,澳大利亚西部沿岸海域形成上升流, 从海洋深处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饵料丰富,鱼类在此集中,形成渔场。该渔场与秘鲁渔场 成因相似,都是受沿岸上升流影响形成的。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都是受寒暖 流交汇影响形成的。 加拿大西南沿海地形复杂,自然带多样,这里是全国重要的旅游区,也是苹果、花卉、 园艺作物等的重要产区。结合该地等高线地形图

7、,回答89 题。 8该地的花卉农场最有可能分布在 ( ) A地B地 C地D地 9该区域的支柱产业是 ( ) A木材加工和纸张生产 B花卉生产和饮料加工 C商业捕捞和水产养殖 D有机农业和海产品加工 8C9. A 第 8 题,地位于西部沿海,地势低平,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 且接近城市,适宜发展花卉业。第9 题,该区域地形复杂,林地广阔,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 林带,从因地制宜的原则考虑,当地的支柱产业应为木材加工和纸张生产。 (2019荆州模拟)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011 题。 10日本与新西兰的地理特征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所处的南北半球不同,但都位于东半球 B两国的气候都具有

8、海洋性特征 C两国均以平原地形为主 D日本的面积小于新西兰 11日本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而新西兰则以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为主,导致这 种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气候 B地形C技术D市场 10 B11. A 第 10 题,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 和 160E 经线,20W以东到 160E 是东半球,读图可知日本位于东半球,新西兰位于西半球,A错误;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 性特征,新西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正确。两国地形以山地为主,C错误;日本面积大于 新西兰, D 错误。第11 题,日本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新西兰 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谷

9、物的种植,但适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所 以 A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2019 合肥模拟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有一狭长平缓地带,位于阿拉伯海与西高止山之间。这里 大多数时间河流流速平缓,河流沿着低矮的海堤流淌数百千米。夏季风盛行时,海水漫过海 堤向河流倾泻而来,而后集中降雨在短暂的时间里又造成河水漫堤的“灌海”现象,从而形 成海水和河湖水系交汇的地理奇观“回水”,这片海水与河水的交集区域称为回水区。 材料二喀拉拉邦的贝里亚尔野生动物保护区丛林茂密,野生动物丰富,贝里亚尔湖为 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提供丰富的水源,每年一至四月份是游客乘船观赏亚洲象、孟加拉虎等

10、陆地野生动物较佳时间。 材料三喀拉拉邦局部地区示意图及印度城市科钦的气候资料图。 (1) 说明喀拉拉邦“回水”区河流多数时间沿海堤流淌数百千米的原因。 (2) 说明“回水”现象多形成于夏季风盛行时的原因。 (3) 说出“回水”现象发生时回水区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成因。 (4) 从气候角度推测游客多选择13 月前往贝里亚尔湖观赏陆地野生动物的原因。 解析 第(1) 题,本题主要考查水文特征。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降水时间、流域 面积、河流水位、河流流速、冲刷能力等角度分析回答。第(2) 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要 素的相互作用。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夏季风对海水水位影响、海洋暖湿气流的

11、抬升、 大量雨水汇入河流等角度分析回答。第(3) 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可以 分析材料信息得出,夏季风强盛,易发生洪涝灾害。成因可以从海水倒灌、河湖水暴涨、蓄 水排水能力等角度分析回答。第(4) 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因可以 结合材料信息,从13 月为旱季、树木落叶、天气较凉爽、观赏野生动物的机会等角度分析 回答。 答案 (1) 该地区多数时间降水少,流域面积小,河流流量小,水位低于海堤高程;地 势平缓,河流流速缓慢,冲刷能力差;河流只能沿着海堤流淌。 (2) 夏季风推高海水水位,海水越过低矮的海堤进入河流;夏季风盛行时,来自海洋的暖 湿气流受地形抬升,

12、形成丰富的降水;大量雨水汇入,河流水位上升,漫过海堤倒流入海。 (3) 洪涝 ( 灾害 ) 。 原因:该季节,夏季风强盛,海水大量倒灌;降水充沛,汇水快,河湖水位暴涨;该区 域地域狭小而平缓,蓄水排水能力差;因此洪涝多发。( 任答 2 点即可 ) (4)1 3 月是喀拉拉邦的旱季,晴天多,便于出行;降水少,树木落叶,视线好;天气 较凉爽舒适;陆地饮水源减少,野生动物到湖边饮水,观赏到野生动物机会大。( 任答 3 点即 可) 13(2019济南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桑尼亚地广人稀且人口分布极不均衡,在国土边缘分布相对集中,而广大内陆则人烟 稀少。坦桑尼亚部族众多( 分属于120

13、 多个大小不等的部族) ,各部族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农牧业,大量的欧洲移民在殖民的过程中发展了高度商品化 的现代农业。下图是坦桑尼亚地形示意图。 (1) 简述甲、乙两地降水较多的原因。 (2) 分析坦桑尼亚农作物分布地域差异显著的原因。 (3) 坦桑尼亚出口作物主要分布在丙地。说明该地发展出口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4) 该国东北部往往在香蕉地中间作或混种咖啡、在玉米地中间作或混种豆类,试分析当 地这种经营方式的好处。 解析 第(1) 题,局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多结合地形雨的知识进行分析。本问的解题 关键是根据经纬度判断出印度洋的位置。第(2) 题,本问可联系植被

14、的地域分异的知识进行分 析。结合示意图可以看出,坦桑尼亚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地貌的分异会 导致热量、水分、土壤的差异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海拔的差异引 起水热组合状况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另外根据材料中的部族、欧洲移民等信息 判断农作物分布地域差异还受到部族的生活习惯、外来文化的影响等。第(3) 题,从地势状况、 土地面积、水热条件、土壤等方面分析。第(4) 题,本问可以从对气候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土 保持、保持土壤肥力、经济效益稳定等方面说明。 答案 (1) 甲地:东南风越过维多利亚湖,挟带大量水汽,受湖泊西部地形抬升,形成 大量降水;乙地:东南信风

15、从印度洋挟带大量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2) 坦桑尼亚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沿海平原狭小,不同的地貌类型使热量、降水、土 壤有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高原、山地地区,海拔强烈地影响着气温和降 水的变化;这种水热条件的垂直差异成为作物分布垂直差异的自然基础;不同部族、不同的 发展历史导致了农作物分布的地域差异。 (3) 地势平坦,面积广阔;处于低纬度高原地区,水热条件较好;土壤肥沃。( 任答 2 点 即可 ) (4) 能充分利用光和水;能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各种矿物质;间作或混种的作物水土保持 作用比单一作物好;一种作物的废枝叶可作为其他作物的肥料;可以保持经济效益的稳定。( 任 答 3 点即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