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论语十则》备选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848387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4课《论语十则》备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4课《论语十则》备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4课《论语十则》备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4课《论语十则》备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4课《论语十则》备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4课《论语十则》备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论语十则》备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书名称及章节 1第 25 课 论语十则【查资料教学参考】(教师用书独具)【教学目标】拷 14 语文版九上金榜学案教师用书 P122【教学目标】【情境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新课解读】拷 14 语文版九上金榜学案教师用书 P122【新课解读】六、课堂小结孔子真正的魅力源于他高尚的人格以

2、及坚韧的个性,他坚守理想,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弟子们在他去世后定居在他的墓地周围,后人们也 图书名称及章节2因此将他视为“万世师表”。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感受他伟大的精神力量。拷 14 语文版九上金榜学案教师用书 P122【新课解读】第 25 课 论语十则【探新知基础沉淀】自主学习拷 14 语文版九上金榜学案教师用书 P123【自主学习】拷 14 语文版九上金榜学案教师用书 P123【自主学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 )故为之说 ( )貌若甚戚者 ( )末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今以蒋氏观之 ( )以俟夫现人

3、风者得焉 ( )永州之野产异蛇 ( )悍吏之来吾乡 ( ) 君将哀而生之乎 ( )答案:(5)制成/做,干/写(6)很/厉害/超过,胜过(7)看/考察(8)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我拷 14 语文版九上金榜学案教师用书 P123【自主学习】(5)为(6)甚(7)观(8)之图书名称及章节 3拷 14 语文版九上金榜学案教师用书 P123【自主学习】拷 14 语文版九上金榜学案教师用书 P123【自主学习】【资料博览】1.作者名片柳宗元,字子厚,汉族,唐朝河东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

4、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2.图解课文(教师独具)3.写作背景唐代中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多立名目无限制的搜刮人民的钱粮,使人民不堪重负。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主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为永洲司马,在永洲这个荒僻落后的地区生活了将近 10 年,目睹了当地人民非死则徙的悲惨景象,感到有责任用自己的笔来反映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于是写下了捕蛇者说,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

5、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最高统治者能借此体察民情推行善政。4.解题“说”:(教师独具)“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提技能 一课两练】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黑质而白章 ( )(2)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 )(

6、3)太医以王命聚之 ( )(4)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 图书名称及章节4)(5)当其租入 ( )(6)几死者数矣 ( )(7)貌若甚戚者 ( )(8)若毒之乎 ( )(9)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10)其余则熙熙而乐 ( )答案:(1)花纹(2)止,这里指治愈(3)集合、会合,这里指征集(4)放心的样子(5)抵(6)多次(7)悲伤(8)痛恨,怨恨(9)生病,这里指困苦不堪(10)快活的样子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译文: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译文: (3)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译文: (4)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7、隳突乎南北。译文: (5) 苛政猛于虎也。译文: 答案: (1) 那么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租赋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 (2) 把他们土地上生产的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3)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在危险之中呢!(4) 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骚扰,到处叫骂。(5)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3.下面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虽鸡狗不得宁焉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解析】选。正确停顿应该是: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4.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

8、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解析】选 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拷 14 语文版九上金榜学案教师用书 P114【课内阅读】三、拓展阅读图书名称及章节 5拷 14 语文版九上金榜学案教师用书 P114【课内阅读】三、拓展阅读(2013德州中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

9、,回答 14-16题。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黄)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衡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 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

10、”祖大怒,令五百 将出,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其文章多亡云。节选自后汉书【注】卮:酒器。五百:执杖行刑之人。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数称述于曹操( ) 射徒跣来救( )答案:(1)屡次(2)光脚17.翻译下面的句子。(射)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答案:(黄射)曾经与祢衡一同游玩,一起诵读蔡邕所写的碑文,黄射非常喜欢他的文辞,回来后后悔没有抄写碑文。18.祢衡其人,后世毁誉参半,你如何评价他?【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的评价。可从正面或侧面选一个角度来回答,但一定能自圆其说。答案:我欣赏他的为人。

11、因为他才华横溢,潇洒磊落;不媚权贵,痛快淋漓,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图书名称及章节6附译文:祢衡只与鲁国孔融和弘农杨修关系友善。常称赞说:“大才子孔融,小才子杨修才能出众。其余的人才能平庸,不值得教导。孔融也很深爱他的才华。当时祢衡才二十岁,孔融已经四十,但两人还是结交为朋友。孔融很深爱他的才华,多次向曹操称赞他。曹操也想见他,但祢衡一向看不起、痛恨曹操,就自称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对(曹操)还多有狂言。黄祖的长子黄射,和祢衡尤其友善。(黄射)曾经与祢衡一同游玩,一起诵读蔡邕所写的碑文,黄射非常喜欢他的文辞,回来后后悔没有抄写碑文。祢衡说:我虽然看了一遍,还能记住它,只是石碑上缺了两个字,是不清楚的。于是书写出来,黄射派人骑马去抄写碑文,回来后给他,同祢衡所写的一样,无人不惊叹佩服。黄射一次宴请宾客,有人送给他一只鹦鹉,黄射举着酒杯对祢衡说:“希望先生(就鹦鹉)作一篇赋,以此来使嘉宾高兴高兴。”祢衡提笔就写,中间没有任何改动,一气呵成,文辞色彩也很华美。后来黄祖在大船上,宴请宾客,但祢衡出言不逊,使黄祖很难堪,就斥责祢衡。祢衡更是仔细地盯着黄祖,说:“死老头!”黄祖非常生气,想要打他。祢衡更是大骂,黄祖气愤到极点,就下令杀祢衡。黄射(得知消息后)光着脚来救,但没赶上。黄祖也后悔,就厚葬了他。祢衡死时年二十六岁。他写的文章多失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