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12年7月护理心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842634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医科大学2012年7月护理心理学作业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医科大学2012年7月护理心理学作业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医科大学2012年7月护理心理学作业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医科大学2012年7月护理心理学作业试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医科大学2012年7月护理心理学作业试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医科大学2012年7月护理心理学作业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科大学2012年7月护理心理学作业试题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医科大学 2012 年 7 月护理心理学作业试题答案1. 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的性格特点是() A. B 型人格B. AB 型人格C. A 型人格D. C 型人格满分:1 分2. 患病以后,患者常担心将来的前途,担心自己的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担心给家庭和他人带来累赘,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属于( )。 A. 期待心理B. 习惯、获利心理C. 依赖心理D. 心境不佳、情绪不良满分:1 分3.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哪一种疗法的核心( ) A. 认知疗法B. 森田疗法C. 精神分析疗法D. 行为疗法满分:1 分4. 下列哪项不属于 A 型性格特点() A. 富有竞争性B. 比较

2、被动C. 有雄心D. 争强好胜满分:1 分5. ( )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之点。 A. 改变诱发性事件B. 改变不合理的想法C. 改变个体的情绪D. 改变个体的行为满分:1 分6. 作为社会的一员,患者和平时一样需要别人的尊重是( )。 A. 被关心和接纳的需要B. 尽快解除病痛的需要C. 尊重的需要D. 信息的需要满分:1 分7. 一位演员刚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但上台演喜剧时仍能谈笑风生,反映了其意志的()品质 A. 果断性B. 坚韧性C. 自制性D. 自觉性满分:1 分8. 应激时物质代谢变化特点是() A. 分解减少,合成减少B. 分解增加,合成增加C. 分解减少,合成增加D. 分解增加

3、,合成减少满分:1 分9. 应激过程中的认知评价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A. 生活事件的性质B. 个性特征C. 社会支持D. 以上均是满分:1 分10. 患者疾病已经康复,他们仍然乐于继续扮演患者的角色。属于( )。 A. 焦虑、恐惧心理B. 习惯心理C. 敏感多疑D. 心境不佳、情绪不良满分:1 分11. 与意志品质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特性是() A. 盲目性B. 散漫性C. 顽固性D. 动摇性满分:1 分12. 不属于神经症的心理特点的是( )。 A. 一般有易感素质的人格基础B. 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C. 求治愿望非常强烈D. 一般无自知力

4、满分:1 分13. 注视一个红色的正方形一定时间后,再将视线转到白色的背景上,就会看到一个蓝绿色的正方形的现象,称为() A. 知觉B. 适应C. 对比D. 后象满分:1 分14. 患者患病后常常会变的敏感多疑,对别人的一举一动往往变的神经过敏,有的患者觉得自己病情很重,认为医生的正确诊断是安慰自己。属于( )。 A. 焦虑、恐惧心理B. 习惯、获利心理C. 敏感多疑D. 心境不佳、情绪不良满分:1 分15.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特点( )。 A. 意识模糊B. 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C. 谵妄和痴呆D. 愤怒和容易激惹满分:1 分16. 情绪有()几种功能。

5、 A. 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B. 调节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C. 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控制功能D. 调节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满分:1 分17. 升职属于() A. 良性应激源B. 应激性生活事件C. 恶性应激源D. 慢性应激源满分:1 分18. 下列哪一项不是应激相关障碍的心理特点( )。 A. 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心理社会因素直接相关B. 患者受刺激后的临床表现与精神刺激因素无关C. 病因消除后,症状可随之消失D. 一般预后良好,无人格障碍满分:1 分19. 获得性需要就是()。 A. 自然需要B. 社会需要C. 物质需要D. 精神需要满分:

6、1 分20. 下列哪项不属于 C 型人格特点() A. 竞争意识强B. 过分与他人合作C. 回避冲突D. 屈从于权威满分:1 分简答题1. 什么是应激相关障碍?具体有哪几种疾病?答 :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 related disorders),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主要有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

7、运动性抑制。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面临 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或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适应性障碍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s) 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 1 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 6 个月。2. 常见的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有哪些?答:90 项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8、型行为评定量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3、心理护理的目的?答:心理护理的目的: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具体说来,就是:1)解除 病人对疾病地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4.

9、 简述患者角色适应的过程中适应不良的表现。答:1角色冲突 指人在适应病人角色过程中与其常态下的各种角色发生的心理冲突导致的行为矛盾。病人可能意识到自己有病但不能接受病人角色,而产生焦虑、烦恼、茫然,甚至痛苦。这是一种视疾病为挫折的心理表现。2角色缺如 即没有进入病人角色,不承认自己有病,或对病人的角色感到厌倦、悲观、绝卑,这种否认的方式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许多初诊为癌症的患者常出现该种反应。3角色强化 一般常发生于由病人角色向日常角色转化时,仍然表现为病人角色,对自我能力怀疑、失望,对原承担的角色恐惧。表现为多疑、依赖、退缩,对恢复正常的生活没有信心。4角色消退 指个体已适应了病人角色,

10、但由于某些原因,使他突然必须转向常态下的健康角色,承担常态角色下的义务。例如患病的母亲,因孩子突然患病住院而将其“母亲”角色上升为第一位,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职责,此时她自己的病人角色消退。其它题1. 访谈法的优缺点是什么?答:访谈法的优点:1、灵活(1)访谈法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以口头形式,向受访者提出有关问题,通过受访者的答复来收集客观事实材料。(2)访谈是访谈员与受访者双方交流、双方沟通的过程。这种方式具有较大的弹性,访谈员在事先设计调查问题时,是根据一般情况和主观想法制定的,有些情况不一定考虑十分周全,在访谈中,可以根据受访者的反应,对调查问题作调整或展开。2、准确(1)访谈调查是访谈

11、员与受访者直接进行交流。(2)访谈要事先确定访谈现场,因此访谈员可以适当地控制访谈环境,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3)由于访谈流程速度较快,受访者在回答问题时常常无法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因此所获得的回答往往是受访者自发性的反应。(4)由于访谈常常是面对面的交谈,因此拒绝回答者较少,回答率较高。3、深入(1)访谈员与受访者直接交往或通过电话、上网间接交往,具有适当解说、引导和追问的机会,因此可探讨较为复杂的问题,可获取新的深层次的信息。(2)在面对面的谈话过程中,访谈员不仅要收集受访者的回答信息,还可以观察受访者的动作、表情等非语言行为,以此鉴别回答内容的真伪以及受访者的心理状态。访谈法的缺点:1、成

12、本较高2、缺乏隐私性3、受访谈员影响大4、记录困难5、处理结果难论述题1. 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理护理原则?答:1、缓解心理应激源:针对社会环境、生活事件及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等心理应激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打破“应激源 血压升高负性情绪血压更高” 的恶性循环。2、指导患者实施自我心理护理: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护理,做好自我心理调试,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3、疏导负性情绪:以言语为工具,通过与高血压患者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引导其充分表达内心的隐情,实现从消极到积极的情绪反应、从逃避到面对现实的心理转化过程。2. 患者角色的概念包含哪几个方面。答:患者角色又称患者身份,是一个人被疾病的痛苦所折磨,并有治疗

13、和康复的需要和行为,通过患病和康复的过程,与家庭、社会、医务人员之间产生互动。 美国社会学家柏森斯(T Parson)在社会制度一书中提到“患者角色”具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1、患者可从常规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并根据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相应减轻他平时承担的社会责任(工作)。 2、患者对其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因为通常一个人对病本身无法控制;应尽可能使他早日康复。 3、患者有义务力求痊愈。生病不符合社会的愿望和利益,社会希望每个成员都健康,以承担应有的责任和角色。生病是暂时的非正常状态,患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主动力图恢复常态。 4、患者应该寻求可靠的治疗技术帮助,必须与

14、医生、护士等合作,共同战胜疾病。 由此可见,患者角色既有从常态社会职责中解脱出来的权利,又有积极求医以早日康复的义务。 3. 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原则?1、良好的治疗关系1. 治疗关系的重要性目前,各种疗法虽技术各异,疗效却无明显差异。这样,确定心理治疗中共同的变化过程或治疗因素就成为心理治疗最重要的趋势。其中,良好的治疗关系在心理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虽然特别强调治疗师的权威性,但良好的治疗关系仍然尤为重要。如果咨访双方不能保持良好的治疗关系,患者需要或愿望的被理解就不可避免地遭到失败,接下来患者就会退化防御;若治疗师和患者保持一种尊重、探究接受的态度,人格变化的机制解

15、释就成为可能,患者原始的、不适宜的需要就能被重新体验、组织和恰当地反应出来,从而使患者从防御中解脱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很放心地把自己交给治疗师,相信治疗师能帮助她。虽然行为主义者的学说中几乎找不到描述治疗关系的文字,甚至华生、斯金纳、沃尔普的理论让人感到: 治疗关系中患者应是一个被动服从的、执行治疗师的各种操作机构的人;治疗师具有绝对的权威 ,处于指导者、命令者、控制者的地位,主动地控制着互动的过程和进展。但这并不等于在治疗实践中治疗师与患者的关系是一片空白,建立治疗联盟就是最好的例证。2. 建立治疗关系的重要性(1)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关心理解和体贴的同情心,双方应是平等、和睦

16、与协作的关系,像知心朋友一样进行交谈、沟通;要倾听与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鼓励他们自由倾诉,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使得患者理解治疗者所说的话和确实在帮助他解决困苦和治疗;还要对患者无条件地给予情感上的肯定,积极的关注和接纳;(2)正确地对待患者。首先要弄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病因、发展程度、持续时间、对身体的影响等,体格检查和认真的精神检查及心理问题评估结果。其次,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注意消极问题,又要注意积极因素,并且在治疗中尽可能地采取措施增强积极因素;(3)坚持倾听、疏导、支持和保证的治疗原则。治疗者应同情、理解及倾听患者的诉说,可以减轻他们的不良情绪。然后进行疏导和积极的评介,唤起患者的理智,重新塑造自我。努力揭示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必要时给予有说服力的解释和强有力的保证;(4)将解释、教育、指导和鼓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患者建立正确对待和处理心理问题的自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