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古代汉语 第二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8405902 上传时间:2020-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整理古代汉语 第二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整理古代汉语 第二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整理古代汉语 第二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整理古代汉语 第二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整理古代汉语 第二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整理古代汉语 第二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整理古代汉语 第二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 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平仄。2、 注疏:注:东汉以后对经典的注解。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疏:在注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义也解释前人注解。3、 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的注解。4、 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释。笺的本义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备参考。5、 正义: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6、 章句:章句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其特点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和全章大意,

2、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7、 集解: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的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的解释加进去;为原书补充材料,或阐发原书思想。8、 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9、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是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由陈彭年、丘雍编修。广韵是中国现存的一部重要韵书。9、尔雅:尔雅是辞书之祖。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尔雅是第一部词典,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1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

3、歌总集,在春秋时称诗或诗三百,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诗经之称。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是诗经的精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的音乐,即王畿之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艺术特点:1.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2.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比比方比喻,使形象更鲜明。兴借助其它的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3.借景言情的抒情方式。诗经的影响:1.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历代民歌体现了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2.赋比兴成为后世诗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的铺排,直叙和白描得到了继承和发展。3.推动了

4、后代诗人向民歌学习,从民间汲取营养11、 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12、 并提:并提是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古人又常用并提法以行文。所谓“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13、 双声叠韵:指两个字的韵相同,现代的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声调,而这里的“韵”与之有别:韵中要求韵腹、韵尾相同,而不区别韵头。双声叠韵词大都用未描绘声色形状,古书注解常常用貌字来解释。14、 班固的咏史诗是中国五言诗的最早作品。15、 曹丕的燕歌行

5、是第一首七言诗。2、 文学常识1、 姓氏名号“姓”是家族的标志,“氏”指家族中的某一支,“姓”“氏”只在先秦有分别,秦之后基本合一。“名”和“字”分家一直到新中国之前,“名”是正式场合下才使用的,“字”是朋友之间日常称呼的,因为古人觉得直接称名字不太礼貌,称呼“字”就比较礼貌,也显得亲密一点。“名”基本上是由父母起的,“字”可以是成年之后自己起的,也可以是朋友赠与的,而且一般有文化的人才会取“字”。至于“号”,自己可以起,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兴趣、爱好等;也可以是朋友起的,也可能是崇拜者起的,这些人觉得直接称呼“字”依然不礼貌、不够恭敬。 有号的人不仅是文化,而且往往社会地位不低。 不仅男性有,

6、杰出的女性也会有,比如李清照就有号“易安居士”。2、 古代职官:P5153、 古代政区地理:P5244、 古代天文历法:P5325、 字典辞书:P5466、 古书注解:P6737、 古代汉语修辞:P8768、 古代语音知识、诗律:P1052 10823、 解释字词(古今异义?)1、报任安书古今异义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再:古义:两次 今义:第二次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今义:牛马走路。意气勤勤恳恳。古义:情意诚挚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今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形

7、容词,不同寻常。今义:表程度的副词,相当于“很”、“非常”。下流多谤议。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今义:1.下游2.行为不符合道德准则意气勤勤恳恳。古义:心意,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至激于义理者不然。古义:正义和真理 今义: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恨私心有所不尽恨:古义:遗憾 今义:怨,仇视私心:古义:自己的志愿 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抒发愤懑 今义:决心努力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古义:言论 今义:与“书面语”相对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于世 今义:1.建立 2.直立,竖立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古义:陷身 今义:陷入不良境地2、 知实古今异义夫子:指孔子。邦:国,

8、指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论者:指为孔子辩护的人。市人:指一般人3、留侯论古今异义人情有所不能忍者:人之常情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怀有的抱负其身之可爱:值得爱惜其君能下人: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使信服,为所用四、通假字7关雎逑,“仇”的假借字,匹配。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乐,使动用法,使快乐。服:通“伏”。静女说通“悦”。归:通“馈”赠送。匪:通“非”。氓于:通“吁”。说:通“脱”,解脱。七月重:通“種”。蚤:通“早”。霜:通“爽”。采薇啓:通“跽”,跪。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腓:通“庇”,隐蔽,指以车身做掩护。服:通“箙”,盛箭的器具。棘:通“亟

9、”,紧急。十月之交崒:通“猝”,忽然。抑:通“噫”,感叹词。徹:通“撤”,拆毁。匪:通“非”。里:通“悝”,忧伤。徹:通“辙”,轨道。报仁安书罢:通“疲”。卒卒:同“猝猝”,匆匆忙忙的样子。薄:同“迫”。忼慨:即“慷慨”。乡:通“向”。卬:通“昂”。信:通“伸”:趣,同“趋”。彊:同“强”。卬:即“仰”,仰攻。当时李陵军被围困谷地。螘,同“蚁”。鬀:同“剃”,把头发剃光,即髡刑。枪:同“抢”。西伯:即周文王,为西方诸侯之长。伯也:伯通“霸”。五伯:即“五霸”。耎:“软”的古字。湛:同“沉”。失:读为“佚”。知实与:同“欤”。涂:通“途”。厉:同“砺”。磨。时:通“伺”。窥伺,伺机。反:同“返”

10、。说(shu税):游说。闵:同“悯”。这里是忧虑、关心的意思。毉(y):同“医”。治廪(ln凛):修理谷仓。浚(jn俊)井:淘井。豫:通“预”。预先。畔:通“叛”。与:同“欤”。神灭论“已”通“以”,作用与而略同“怳”通“恍”,恍然许行舍,旧注“止”,只。有,通“又”。振,通“赈”,救济。贾,“价”的古字,价格。伯:通“佰”。百倍。秋水辩:通“辨”。分辨。虚:通“墟”,指所居之地。比:通“庇”,寄,依附。齐桓晋文之事以,同“已”,作止讲。王(wng):用作动词,指王天下,即用王道(仁政 统一天下。觳(h)觫(s):恐惧颤抖的样子。说:同“悦”,高兴。枝:枝同“肢”。这句意谓,为年长者按摩肢体。

11、一说指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一说替长者攀摘树枝。皆指轻而易举之事。便嬖(pinb):国王宠爱的近侍。有:同“又”。盖:同“盍”,兼词,“何不”的合音。反其本:回到根本上来,指回到王道仁政上来。反通返。涂:通“途”。惛:同“昏”,思想昏乱不清。 放辟邪侈:“放”和“侈”同义,都是纵逸放荡的意思。“辟”和“邪”同义,都是行为不轨的意思。罔,同“网”,用作动词。畜:同“蓄”,养活,抚育。妻子;妻子儿女。庠(xing)序:古代学校的名称。周代叫庠,殷代叫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已:通咦y,叹词,表示惊讶,放在全文意义上是告诫:美与丑、善与恶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拿现代哲学观点来解译就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立

12、统一的”逍遥游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下文的“南冥”和“冥海”都用此意。怒:通“努”,奋力飞举。垂天:天边。垂,通“陲”,边际。邪(y):通“耶”,疑问词。焉:兼词,于此,在这里。反:通“返”,返回,下同。知,通“智”,下同。辩:通“辨”,区别。而:通“能”,能力。辩:通“辨”,辨明。旬有(xn yu)五日:十五天。旬,十天。有,通“又”。辩:通“变”,变化。与“正”相对。“正”为本根,“辩”为派生。藐(mio):通“邈”,遥远。狂:借用为“诳”,谎言。文章:纹理色彩。文,通“纹”。全句是指为纹理色彩对盲人毫无意义。时:通“是”,这。女:通“汝”,你。旁礴万物以为一:混同天地万物为纯一

13、。旁礴,通“磅礴”,混同,无所不包容。龟,通“皲”,皮肤冻裂,下同。絖(kung):通“纩”,絮衣服的丝绵。拥,通“臃”。涂:通“途”,道路上。敖:通“遨”,遨游。跳梁:跳跃腾挪。成语“跳梁小丑”的出处。梁,通“踉”,跳跃。罔(wng):通“网”,罗网。季氏将伐颛臾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们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萧:古通“肃”。这里借指宫廷。子路从而后芸:通耘,除草。生民弗:“祓(f)”的借字。祓是除不祥,祓无子就是除去无子的不祥,也就是求有子。介:同“愒(q)”,息。这句是说祭毕休息。寘(zh):即“置”,搁。实:与“寔”同,作“是”解。以:同“已”。种:同“肿”,肥盛。蹂(ru):通“揉”,揉搓。烝:同“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