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7届上海市各区县初三二模汇总——课外文言文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403426 上传时间:2020-10-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2017届上海市各区县初三二模汇总——课外文言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完整版)2017届上海市各区县初三二模汇总——课外文言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完整版)2017届上海市各区县初三二模汇总——课外文言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版)2017届上海市各区县初三二模汇总——课外文言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2017届上海市各区县初三二模汇总——课外文言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7 2017 届初三二模汇总课外文言文 松江区 (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 题( 12 分) 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 “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道人得诗 径去。 未数日, 足疾大作, 甚于未针时。 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 “某 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朱文公:朱熹,宋代著名理学家。筇:竹名。勃窣:匍匐而行。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 道人得诗径去() (2)足疾大作 ( ) 12. 朱文公的神态经历了由“”到“”的

2、变 化,他“亟令人寻逐道人”的目的是 ( 用文中词句回答)。(4 分) 13. “得诗径去”表现了道人的内心状态;朱熹的可贵之处在 于( 4 分) 11.(2+2 分)( 1)离开( 2)发,发作12. (1+1+2 分)大喜叹息追索其诗 13.(2+2 分)心虚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 黄浦区 明帝说日 晋明帝 数岁 ,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 消息,潸然流涕。明帝 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 告之。因问明帝: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 “日 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 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

3、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 安。” 【注释】 晋明帝: 晋元帝长子司马绍,长大继位后为明帝。洛下: 洛阳, 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此时的洛阳被匈奴占领。东渡意:即晋王朝东迁的原委。据记载,匈奴攻占洛阳后,又攻 占长安并灭掉西晋。元帝不得不在健康(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因此不管是洛阳还是长 安,对于元帝而言都是伤心难返之地。居然:此处解释为明白清楚,显然。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具以东渡意告之()(2)元帝异之() 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你觉得长安和太阳比一样远吗?B.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 C.你觉得长安怎么会像太阳那样远

4、呢? D. 你认为从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呢? 13明帝虽只“数岁”却不同凡响。结合选文,明帝的聪明表现在元帝两次提问他能 _;明帝的善解人意表现在元帝“潸然流涕”时他能_。结合注释可 以悟出,明帝在群臣宴会上所说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意味深长,表达了_之情, 再次印证了他的聪颖和善解人意。(5 分) 11( 4 分,每个2 分)(1)全部,详细(2)对 感到诧异12( 3 分) B 13(共 5 分) 从不同角度思考判断长安与太阳的远近(2 分, 强调 “ 多角度 ” 或“ 不同角度 ” )及 时询问( 2 分,写 “ 及时宽慰、安慰” 也可)故地难返的伤感(1 分) 普陀区 陶侃母 2 /

5、 7 陶侃母湛氏,豫章新淦人。侃少为浔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封鲊 遗母,湛还鲊,以 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唯不能益我,乃以增吾忧矣。” 鄱阳范逵素知名,举孝廉 。投侃宿,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仆马甚多,湛语 侃曰: “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分享 欢迎欢迎转发!这里有最新的魔都中高考语文资料!湛剪头发,卖得数斗米。斫 诸屋柱, 悉割为薪。遂具精馔,从者俱给。逵闻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 【注】鲊:腌鱼。孝廉:一功名。室如悬磬:悬,挂;磬,乐器,中空。屋里 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斫: zhu,砍削。 10. 解释文

6、中的加点词。(4 分) ( 1)以一封鲊遗母()(2)鄱阳范逵素知名()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12. 陶侃母“以书责侃”的主要原因是()( 2 分) A.鲊太昂贵B.此为官物C.于我无益D.以增吾忧 13. 陶母为儿子树立了怎样的榜样?(4 分) (1) (2) 10.(1)奉送(2)向来(各 2 分)11.你只要到外面去留住客人,我自有办法。(2 分) 12. B (3 分)13. 清廉不贪慷慨待客(各2 分) 宝山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1 一 14 题( 12 分) 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7、今城中多 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 ?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须修绠耳。 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不谬也 选编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佐领:清朝八旗兵官名。安:怎么就:靠近绠:绳子 1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 分) (1)故草木不生 _(2)但汲水须修绠耳_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_ 13. (1)首句“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与下文“凿井”缺少必要联系,需要补充一些 内容。下列各项中所补充的内容最不能成立的一项是()( 2分) A.驻守城中,往返取水不便. B.河水人畜共用,不卫生。 C.夏天

8、的河水不及井水清凉。D.河水不及井水清亮甘甜。 (2)由此看来,首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2 分) 14. 下列各项中,对本文的启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事物之间相互都有联系。 B. 善于观察事物才有发现。 C.观察事物应该透过表象。 D. 古书记载往往并不可信。 11、( 4 分)(1)所以(2)长 12、( 2 分)加入那些老树下面没有水,书怎么能够活呢?(关键词:“ 其 ” 、“ 得” ) 13、( 1)( 2 分) C (2)( 2 分)陈述凿井缘由,引出下文凿井内容14、( 2 分) D 3 / 7 崇明区 管仲弃酒 齐桓公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

9、管仲后至, 桓公举觞以饮之, 管仲半弃酒。 桓公曰:“期 而后至,饮而弃酒,于理可乎?”管仲对曰:“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 臣计弃身不如弃酒。”桓公笑曰:“仲父起,就坐。” 11解释加点的词(4 分) (1)臣计弃身不如弃酒()(2)就坐() 12“管仲半弃酒”是为了(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 13对结尾句中“笑”的含义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4 分) A对管仲言语的认同。B对管仲做法的理解。 C对管仲用意的赞许。D对管仲胆小的嘲笑。 11.(4 分)盘算座,座位 12.(4 分)避免酒后(喝多了酒)失言而招致杀身之祸。13.( 4 分) D 奉贤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

10、11-13 题( 12 分) 楚王使魏逐张仪 。陈轸曰:“王何逐张子 ?”曰:“为臣不忠不信。”曰:“不忠, 王无以为臣;不信,王勿与为约。且魏臣不忠不信,于王何伤?忠且信,于王何益?逐而听则 可,若不听,是王令困也。且使万乘之国免其相,是城下之事也。” 【注】张仪:战国时期纵横家、外交家、谋士,魏国国相。陈轸(zhn):战国 时期纵横家、谋士,楚国谋士。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1)为臣不忠不信()(2)于王何益() 12. 陈珍认为楚王想让魏国驱逐张仪的后果是(用自己的话 回答)( 4 分) 13. 从文中看,陈珍是个、的人。( 4 分) 11、( 1)讲信用(2)好处(2

11、2 分) 12、如果魏王不听从楚王,会让楚王处于困境,如果魏王听从楚王,会让魏国蒙受耻辱。 (4 分) 13、敢于进谏( 2 分)、善于进谏/考虑周全 /善于分析利弊 虹口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3题(12分) 明末兵乱,时曾伯祖 年方十一,被掠至临清,遇旧客作李守敬,以独轮车送归。崎岖 戎马之间,濒危者数,终不舍去也。时太夫人,酬以金。先顿首谢,然后置金于案曰:“故 主流离,心所不忍,岂为求赏来耶?”泣拜而别,自后不复再至矣。守敬性戆直,客作中有 作奸者,辄奋起力争,故为众口所排 去,而患难之际,不负其心仍如此。选自阅微 草堂笔记 【注释】曾伯祖:纪昀(纪晓岚)的曾祖父。客作:雇

12、佣的工人。排:排挤。 11. 解释句中加点词(4 分) (1) 以独轮车送归( 2) 终不舍去也 12. “时太夫人在,酬以金”是因为李守敬; 而李守敬“置金于案”是因为(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 13. 文中说李守敬 “性耿直” ,其 “憨直”的具体表现是, 4 / 7 作者这么写的原因是。( 4 分) 11、( 1)归来,返回(2)舍弃,丢弃 12、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把曾伯祖送回了家。他不想让“ 故主 ” 在战乱中受到伤害(不是为得 到赏金)而做这件事13、有作奸者,辄奋起力争(2 分)表明李守敬正直善良,在 被人排挤后,对过去的主人依然忠心耿耿。(1 分)为李守敬在故主危难时能挺身而出起

13、了 衬托作用。 嘉定区 吕蒙正不为物累 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 ,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鉴 ,自言能照二百里, 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 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 其弟 遂不复敢言 闻者叹服, 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 。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 昔贤之所难也。 ” 【注释】吕文穆公蒙正:吕蒙正,字圣功,宋河南人,曾任知制诰、参知政事、中书侍 郎、平章事、礼部尚书等职,三度入相,卒谥文穆。古鉴:古镜因:依靠。此处意为通过。 李卫公:李靖,唐初大将,以功封卫国公。 11. 解释文中加点词。(4 分) (1)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2)盖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 12.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 分) 其弟遂不复敢言。 13. 其弟送礼欲谋取私利,吕蒙正严词拒绝而不伤亲情的回答 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2 分) 14. 本文既表现吕蒙正的性格,也表现他的品质。() (填 入下列正确答案的序号)(3 分) A.诙谐自得B.幽默自谦C.宽厚自律 D. 洒脱自信 11、 4 分)( 1)担任( 2)比 12、( 3 分)他的弟弟就不再敢(往下)说了。 13、( 2 分)“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14、( 3 分) C 静安区 (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 题( 12 分) 翁之来赵州庵也,诗日高,家曰贫,其高怀雅况 亦曰多。尝一曰,天寒大雪,老友二

15、 三辈造门访翁, 翁笑曰: “适遣小婢持数叶书 得些少米豆, 已敕家人煮粥作糜, 以食公等, 公等毋去也。”坐甫定,一小婢辄从篱外呼曰:“糜且就火,而灶下无一茎 薪,奈何?” 翁笑曰: “此易耳。 ”翁则自往墙间以手拂雪,搜枯藜断枝拾之,且谓小婢曰: “是可作炊, 炊熟,余火犹堪暖客,可以吾家老瓦盆贮出之。”诸人相,叹曰:“此岂食人间烟火者 耶?” ( 节选自卖菊翁传,有删改) 【注释】高怀,高尚的胸怀。雅况,风雅之情。数叶书,九张书法,作品。糜, 粥。茎,根。 1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黑词(4 分) (1)易 得些少米豆()(2) 诸人相 顾叹曰() 12. 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16、)( 3 分) A.我们家的老瓦盆可以盛饭出来 B. 我们家的老瓦盆可以盛余火出来 C.可以用我们家的老瓦盆盛饭出来 D. 可以用我们家的老瓦盆盛余火出来 13. 请在选文中摘录一句能直接体现卖菊翁“家贫”的句子。(2 分) 5 / 7 14. 以下作品中的主要形象和选文中的卖菊翁品格最接近的是()( 3 分) A.陋室铭 B. 爱莲说 C. 卖油翁 D. 愚公移山 11.交换 /换( 2 分)看( 2 分)12. D (3 分) B(1 分) C( 1 分) 13. 适遣小婢持数叶书易得些少米豆/糜且就火,而灶下无一茎薪(2 分) 14A(3 分) B(1 分) C(1 分) 闵行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 题( 12 分) 先主一见马超,以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超见先主待之厚也,阔略无上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