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48391379 上传时间:2020-10-19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17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 菌 性 痢 疾,(Bacillary Dysentery),概 述,简称菌痢 由志贺菌属(GenusShigellare 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病理变化: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为主; 临床表现:以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及排粘液脓血便为特征; 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的重要的法定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病原学,志贺菌属细菌也称痢疾杆菌为肠杆菌科 ,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及荚膜,不形成芽胞,有菌毛。 依据抗原结构不同,分为A、B、C、D四群,即志贺、福氏、鲍氏及宋内痢疾杆菌,以及43个血清型(不含亚型)。 国外以D群占优势,我国以B群为主(占62.877.3%),2a型为多

2、,D群次之,近年局部地区A群。,病原学,痢疾杆菌对外界环境有一定抵抗力,D群B群A群。 日光照射30 、加热至6010或1001分钟杀灭。对酸及一般消毒剂均很敏感。在蔬菜、瓜果及被污染物品上可存活13周,但在阴暗、潮湿、冰冻条件下能生长数周,在粪便中存活时间的长短同气温、粪便中杂菌等有关。,病原学,各型志贺菌死亡裂解后内毒素(脂多糖)。 A群、个别D群外毒素(志贺毒素),参与致病作用。 痢疾杆菌对抗药物产生耐药性 ,耐药性产生是与染色体基因突变和R质粒(亦称R因子)在同属种间、异属种间不断相互传递有关。,病原学,R质粒使细菌特异酶 抗菌药物失效 。 当微量诱导物(少量抗菌药物)存在时即可产生大

3、量特异酶,增加细菌耐药性,为此,临床应用抗生素必须足量,切忌少量或局部使用抗菌药物,以防耐药菌株产生。,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传播。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流行病学,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患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 流行特征:全年散发,夏秋多见。菌痢年龄分布有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两个高峰。,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发病机理 痢疾杆菌 胃 胃酸杀灭 未被杀灭的细菌 肠道,正常人肠道菌群对外来菌有拮抗作用,肠粘膜表面可分泌特异性IgA,阻止细菌 吸附侵袭,机抵抗力,病原菌

4、数量多时,?,痢菌 菌毛贴附、侵入 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基底膜 固 有层增殖、裂解,释放内毒素、外毒素 局部炎症反应 全身毒血症,大部分细菌在固有层被单核巨噬细胞噬杀灭,少量可达肠系膜淋巴结,也很快被网状皮系统消灭,因此痢疾杆菌菌血症实属少见,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当固有层下小血管循环障碍 水肿、渗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浅表性溃疡等炎性病变时刺激肠壁神经从肠蠕动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脓血便等。 感染A群菌 释放 外毒素 由于外毒素的特性,故肠粘膜细胞坏死,如水样腹泻及神经系统症状明显。,中毒型菌痢,是机体对大量病原菌毒素产生的异常强烈反应。 急性微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功能紊乱。 感染性休克、 D

5、IC、 脑水肿 中枢性呼吸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慢性菌痢,1、急性期治疗不及时、不彻底 2、机体抵抗力,尤其胃肠道的原有疾患或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病理变化,累及整个结肠,以乙状结肠与直肠为显著。 1、 急性期: 肠粘膜基本病变是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坏死上皮细胞和渗出物脱落后形成灰白色假膜 ,脱落后形成粘膜溃疡。 肠粘膜穿孔少。,病理变化,2、慢性期: 慢性期可有肠粘膜水肿与肠壁增厚、疤痕与息肉形成,少数病例可引起肠腔狭窄 。,临床表现,潜伏期: 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 病前多有不洁饮食史。 急性菌痢 : 慢性痢疾:,普通型,轻型,中毒型,普通型(典型),发热中

6、毒症状:急起畏寒、发热,体温3839以上,伴头昏、头痛、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 肠道症状:腹痛、腹泻(排便10余次/数十次),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体征:左下腹压痛明显,肠鸣音亢进。 病程约一周左右。 少数患者转成慢性菌痢。,轻型(非典型),一般不发热或有低热。 腹痛轻,腹泻次数少,每日不超过10次,粘液多, 一般无肉眼脓血便,里急后重轻/无。 病程一般为36日。 少数转为慢性。,中毒型,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 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突起高热,严重毒血症状、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表现。肠道症状不明显(注意与乙脑区别) 按临床表现分三型:休克型、脑型、混合型,中毒型,(1)

7、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较常见,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 面色苍白,口唇或甲紫绀;上肢湿冷, 血压下降,脉压差变小20mmHg。 脉搏细数,心率快心音弱。 尿少或无尿。 出现意识障碍。,中毒型,(2)脑型(呼吸衰竭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病人于惊厥、抽搐后突然呼吸停止。此型较严重,病死率高。 早期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血压可略升高,呼吸与脉搏可略减慢;伴嗜睡或烦躁,为颅内压增高、脑水肿早期临床表现。 晚期反复惊厥、血压下降、脉细速、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匀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不等大可不等圆,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意识障碍

8、明显加深,直至昏迷。,中毒型,(3)混合型:以上两型同时或先后存在, 最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病死率极高(90%以上)。 实质上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损害与衰竭(MOF)。,慢性痢疾,病情迁延不愈 2个月以上者; 菌痢慢性化的相关因素有: 急性期未及时诊断和抗菌治疗不彻底; 易致慢性的福氏志贺菌感染或耐药菌株感染; 病人原有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肠道IgA减少; 病人原有慢性胃肠疾病或肠道寄生虫病等。 分为急性发作型、迁延型及隐匿型三型,慢性痢疾,1、慢性迁延型:发生率约10% 急性菌痢迁延不愈,常有腹痛、腹泻,排粘液便或脓血便,亦有便秘腹泻交替出现。 左下腹可有压

9、痛,部分病人可扪及增生呈条索状的乙状结肠。 长期腹泻者可有营养不良、贫血及乏力症状。,慢性痢疾,2、急性发作型:此型约占5% 有病史,常有诱因(着凉、劳累、进食生冷食物等); 其主要临床表现同急性典型菌痢,程度轻; 腹痛、腹泻、脓血便,发热常不明显。,慢性痢疾,3、慢性隐匿型: 一年内有痢疾史,无明显症状, 乙状肠镜检查见粘膜炎症甚至溃疡等病变, 大便培养可检出志贺菌。 三型中以慢性迁延型最多见,慢性隐匿型较少见。,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 血常规: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病人可有轻度贫血。 粪便检查:急性典型菌痢粪便每次量少,常只有脓血粘液而无粪质。镜检可见大量的白细胞、红细胞和

10、少量巨噬细胞。,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 大便培养出志贺菌有确诊价值并可了解敏感药物。 为提高阳性率,宜在抗菌治疗前采集新鲜粪便的脓血部分,不要混入尿液,立即送检,并于早期多次送检。,并发症及后遗症,志贺菌血行感染:多见发病后1-2天,血培养检出志贺菌可确诊。临床症状重,病死率高,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可降低病死率。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此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原因不明,可能与内毒血症、细胞毒素、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因素有关。常因突然出现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而被发现,表现为进行性溶血性贫血及DIC;急性肾功能衰竭;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关节炎 主要在病程2周左右, 累及大关节引起红肿和渗出。 关

11、节液培养无菌生长,而志贺菌凝集抗体可为阳性,血清抗“O”值正常,可视为一种变态反应所致, 激素治疗可缓解。,并发症及后遗症,关节炎:主要在病程2周左右,累及大关节引起红肿和渗出。关节液培养无菌生长,而志贺菌凝集抗体可为阳性,血清抗“O”值正常,可视为一种变态反应所致,激素治疗可缓解。 瑞特综合症:青年男性多见。关节炎、尿道炎、眼炎表现。 神经系统后遗症:极少数发生,表现为耳聋、失语、肢瘫等。,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病前一周内有不洁饮食或与患者接触史。 主要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 血象:急性菌痢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

12、多增加,中毒型菌痢可达1530109/L以上,有时可见核左移; 慢性菌痢常有轻度贫血象 。 粪便镜检:可见较多白细胞或成堆脓细胞,少量红细胞和巨噬细胞。血水便者红细胞可满视野。 确诊的根据是培养出志贺菌。 乙状结肠镜检查:a、急性期可见肠粘膜明显充血、高度水肿、点片状出血、糜烂、溃疡,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附着以及肠管痉挛等改变。b、慢性期的肠粘膜多呈颗粒状,血管纹理不清,呈苍白肥厚状,有时可见息肉或瘢痕等改变。,诊断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细菌性痢疾:应同其它病因所致的急性腹泻相鉴别。 阿米巴痢疾 其他细菌肠炎: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等常为其病原,引起的肠道感染。粪便培养可检出致病菌

13、。 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阿米巴痢疾 细菌性痢疾 全身症状 轻微,低热,毒血症少见 较重,多有发热,且较高,毒血症明显 腹痛腹泻 轻,每天腹泻数次或十数次 较重,每天腹泻十余次或数十次 里急后重 轻或无(继发细菌感染时较明显) 显 著 压痛部位 右下腹为主 左下腹为主 大便眼观 有粪质,伴有粘液、血,呈暗红 粪质少或无,脓、粘液与鲜血混合,呈 色或果酱样,有腐腥臭 鲜红或红色胶冻状,无粪臭 大便镜检 少数破碎的白细胞,成串的陈旧 大量成堆脓细胞,多数新鲜分散的红细胞, 的红细胞,可有滋养体、夏科-莱 常见巨噬细胞 结晶 大便培养 无志贺菌生长 可有志贺菌生长 肠镜检查 溃疡散在,边缘充血隆起,

14、中央 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肠壁增厚,溃疡 下陷。溃疡间粘膜正常。 表浅 并发症 肝脓肿等 关节炎,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阿米巴痢疾与细菌性痢疾鉴别,诊断与鉴别诊断,2、慢性菌痢:应与结肠癌及直肠癌、慢性血吸虫病、克罗恩病即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鉴别。 3、急性菌痢中毒型、休克型:应与其他细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鉴别;脑型主要和乙脑鉴别。,副溶血性弧菌肠炎 由副溶血性弧菌(嗜盐杆菌)引起。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临床特征: 进食海产品或腌渍食品史;同餐者同时或先后迅速发病; 主要症状为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多无里急后重;粪便呈粘液血性、血水或洗肉水样,有特殊臭味;取患者吐泻物

15、或可疑食物进行细菌培养有确诊价值。,霍乱与副霍乱 病前一周来自疫区,或者与本病患者及其污染物有接触史。 突然起病,先泻后吐,常无恶心腹痛等症状,粪呈米泔样或黄水样。重症病例可致外周循环衰竭。粪便或呕吐物中检出霍乱弧菌或爱尔托弧菌。,空肠弯曲菌肠炎 发达国家发病率高,甚至超过菌痢, 主要临床表现与菌痢类似,尚伴咽痛、肌痛、关节痛、背痛等症状。粪便在微需氧或厌氧环境中培养可检出该菌,或者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病毒性肠炎 多由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年致急性肠道感染,有其自限性,消化道症状轻,粪便镜检无特殊,电镜或免疫学方法查及病毒或病毒颗粒可确诊,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

16、效价4倍以上增长有诊断意义。,中毒性菌痢应与下列病症相鉴别: 高热惊厥:此症多见婴幼儿,既往多有高热惊厥且反复发作史,常可寻找出引起高热惊厥的病因及诱发因素。一经退热处理后惊厥即随之消退。 中毒性肺炎:此种肺炎病前多有受凉史,多伴感染性休克肺炎症状与体征,出现较早,胸部X光片提示肺部感染证据。无典型肠道感染的临床表现。粪便(包括肛试)检查无特殊发现。,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有个过程,其极重型亦需23天,较中毒生菌痢为晚。粪便(包括肛试与灌肠)镜检无异常;细菌培养阴性。脑脊液检查呈病毒性脑膜炎改变;乙脑病毒特异性抗体IgM阳性有诊断价值。,脑型疟疾:需与脑型毒痢相鉴别。来自疫区,结合发病季节,以间歇性突发性发冷、发热、出汗后退热的临床特征,血片或骨髓片中找到疟原虫可确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