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科)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48391339 上传时间:2020-10-19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19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科)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科)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科)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科)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科)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科)(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脂肪栓塞综合征,概述,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n syndrome, FES ) 是指长骨骨折或骨盆骨折后24-72h出现呼吸窘迫、意识障碍、皮肤瘀斑、进行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 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是严重创伤、骨折早期的危重的并发症之一,也可能发生在大手术、脂肪代谢紊乱、严重感染、减压病等。目前在各类骨折中,FES平均死亡率为8%,发生率为7%左右。,病理,脂肪栓子的来源分为:1、血管外源: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主要来源。2、血管內源:创伤后机体的应激反应,使血内脂类的稳定性发生改变所致。 形成时间:在创伤后24h内发生肺脂肪栓塞,12d后栓子数量减少,第5天可明显从肺

2、内消失。,发病机制,机械论学说 化学毒素学说 二者均有关系,机械论学说,含脂肪的组织受损后,细胞破裂释放脂肪小滴状的的脂质 ,进入血液环,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外部压力大于静脉压是造成这一过程的原因。,化学毒素学说,机体在急性应激状态下,血管内出现高凝状态,血液中脂类乳糜微粒凝集状态发生改变,集结成大的脂肪球,形成栓子栓塞毛细血管和小血管。 创伤游离和骨折后,在肺内有游离脂肪酸循环和生成,从而导致肺内皮细胞和肺细胞的直接损伤和毒害。在此基础上。毛细血管漏出,血管周围出血,血小板粘附和血凝块形成,从而引起 组织的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二者均有的关系,含脂肪的组织受损后,细胞破裂释放脂肪小滴状的脂质

3、,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外部压力大于静脉压是造成这一过程的原因。,临床分型和临床表现,典型的脂肪栓塞综合征(完全型):伤后的一个无症状期,多在48h内出现典型的脑功能障碍症状,常表现为木僵或昏迷;眼睑结膜及胸前和肩颈部出血点;呼吸困难,通常有心动加速和发热。 不完全型脂肪栓塞综合征:有骨折创伤史,伤后1-6天出现轻度发热,心动过速、呼吸快等非特异症轻度状,有轻度或中度低氧血症,实验室检查多正常,多数可经数日自愈,少数发病为脂肪栓塞综合征,容易被忽略。,爆发性脂 肪栓塞综合征:一般在骨折后立即或12-24小时内突发死亡,类似急性右心衰活肺梗塞的表现,很难做出诊断。,诊断标准,主要标准

4、点状出血:呼吸系统症状,肺部X线表现;头部外伤以外的脑震荡症状 次要标准 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血红蛋白10g以下 参考标准 脉快;发热;血小板减少; 尿中出现脂肪滴;血沉快; 血清脂酶升高。血中游离脂肪滴。,临床诊断:主要指标2项以上;或主要指标1项,加次要标准和参考标准4项以上者。 隐匿性脂肪栓塞综合征:次要标准和参考标准4项以上者。,治疗,治疗的主要方法为生命支持、对症治疗、预防感染、提高血液乳化脂肪的能力。 1.纠正休克:在休克为纠正前应妥善固定骨折伤肢,切忌整复。扩容时应警惕在灌注损伤的可能性。 2.呼吸支持:一旦发现患者有缺氧症状,特别是在患者呼吸道通畅而一般给氧无效时,应

5、迅速视病情给予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高压氧或人工呼吸机支持等治疗措施。,3.减轻脑损害:采用冰帽、冰袋物理降温或人工冬眠疗法降低脑细胞耗氧:采用脱水制剂以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采用抗癫痫药及镇静剂控制癫痫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 4.抗脂栓及抗感染药物治疗:合理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利尿脱水剂、白蛋白、抑肽酶、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高渗糖、5%乙醇等抗感染。,常见护理问题,1、气体交换障碍 与患者肺通气功能障碍有关。 2、组织灌流异常 与脂肪滴入有关。 3、高热 与脑缺氧体温中枢失衡有关。 4、营养失衡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患者治疗期间饮食摄入受限有关。 5、躯体移动障碍 与骨折及并发脂肪栓塞有

6、关。 6、烦躁、恐惧、依赖 与疾病发展迅速及患者担心预后有关。,护理目标,1、发现并及早去除脂肪栓塞的原因。 2、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有效的呼吸支持。 3、防止患者出现高热惊厥,并避免并发症的发 生。 4、维持患者营养失衡,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5、协助生活护理,积极更换患者体位,避免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6、患者能够正视病情,积极应对。,护理措施,1、基础护理:建立口腔、呼吸道、肺部卫生 措施。防止感染。采取积极有效的改善组织缺氧的措施,如给氧、吸痰、高压氧、人工呼吸机等。 2、及早纠正休克:在24h内补足血容量以纠正休克状态。正确使用抗脂肪栓塞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合理配伍。保暖、抬高伤肢以减

7、少各压力点压力,促进血液循环。严格统计24h液体出入情况,应根据病情和各项监测指标掌握输血输液滴速,制定输液计划,防止发生在灌流损伤。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应早期达到出入量的负平衡。,3、有效调节体温:给予冰枕、冰帽或冬眠疗法以降低脑细胞耗氧。保持室内清洁、安静及合适的湿度和温度。及时更换湿被褥,定期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防止继发感染。 4、科学合理用药:正确使用抗脂栓药物。注意防止因在灌注和药物反应引起的水、电解质失衡。合理制定营养配膳计划,满足身体营养元素摄入。昏迷患者禁食期间应及时给予鼻饲,神志清晰的患者应争取经口进食。 5.保证患者安全:运送、搬动、固定患者时切忌动作粗暴。维持伤肢与各管道之间的良好功能关系。抬高患者减轻水肿及去除各种可能增加压力的因素。定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定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发生压疮。对昏迷、癫痫者应加强护理,加床档、约束带等,防止患者坠床或其他意外伤害。,6、有效组织抢救,重视心理护理:脂肪栓塞发病率极为突然,患者往往在短暂的烦躁和恐惧中迅速昏迷,护理人员应迅速调整状态,集中精力镇定自若投入抢救中,以紧张有序、沉着自信的工作行为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由于脂肪栓塞的昏迷期较其他并发症引起的昏迷时间长,患者在昏迷期处于人事不知的依赖状态,因此应严格按昏迷病人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逐渐完成自我护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