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学反思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387933 上传时间:2020-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学反思【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以下是编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学反思菩萨兵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受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一样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长征已经成为世界军事的一大奇迹,不管从哪个角度说,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也不能让学生忘记那段历史。上这课之前,我认为“

2、长征”的事,学生们可能并不陌生,因为这方面的电视剧、电影、书等还是非常多的。开始上课时,我问学生:“菩萨兵”指的是谁?有的说是指朱总司令,有的说指朱总司令这支队伍。我接着问:“朱德是谁?,哪位同学了解他的事迹?”全班没有一个同学回答。沉默了一会儿,有个同学举手,我很高兴地请他回答。但没想到,他却向我提问:“老师,朱德是李云龙吗?”朱德怎么是李云龙?我一下子愣住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接着说:“我看课本的插图,这个骑马的就很像李云龙。”天啊,这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原来想学生对“长征”可能有些陌生,现在岂止是陌生,简直是一无所知了。看来,了解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了解了孩子的实际情况,再把文章的本

3、质呈现与学生,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之前所要研究的。要不,就不算认真备课了。不过,这篇幅课文也是苏教版首次将“长征”引到教材,旨在引领学生读长征,研究着长征。那么,就让我用这一课引领学生今后好好读读长征方面的书吧,我想:只要学生能主动去读了,长征以及长征中的人物就不会那么抽象了!【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学反思菩萨兵这篇文章纪录的是红军长征途中路经藏民居住地区发生的事情,结合学生上节课所提出的疑问,在本课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一、抓住头尾进行比较授课时,我抓住藏民们对红军两中截然不同的反映展开,在第二课时的开头这样设计到(先出示课文后面的插图):“同学们,好好观察一下这幅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你

4、看懂了什么?”学生看着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很容易便能描述出当时画面上的人物十分的高兴。我趁势把他们引回到文字中:“请你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描写的是图上的情景?”学生很容易便找到了是8、9两个自然段。并围绕藏民们说的话:“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进行比较,并提问:“红军部队刚到藏民居住地时,藏胞们都早早躲进了深山,不敢露面。怎么到后来的转变竟是如此之大呢?”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吃尽、苦头、一听说、就”来体会反动军队给藏民们带来的伤害,并让他们想像反动军队是怎么伤害他们的由此,我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对比上,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结构上

5、的前后呼应,也为学生真正进入文章做好了铺垫。二、感受朱德为藏民急之所急其中,朱德总司令也是文章的关键人物,在二年级时学生已对朱德有了了解,在本课教学时也比较自然顺畅,从第一自然段中的“急坏”二字来展开分析朱德当时的心情,并让学生去文2到7自然段中找找朱德在急些什么呢?学生能从朱德的话中找到他所着急的事,为什么朱德总司令会如此着急呢?学生能联系文中的语句结合自己理解到的来谈,趁势我便问学生从中你感受到朱德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说到:为人着想、善良)但光着急也不行,还得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又让学生去找朱德面对藏民们不出山的反映,又是怎么做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自己用心地读书自然能找到答案的

6、。当学生在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时很费时费力,学生只能从表面理解是一般的麦种的成长,而联想不到朱德及红军们的爱民之心在藏民心中生根,这问题有一定的深度,面对全班冥思苦想的眼神,我得重新设计问法:“你觉得红军对藏民们怎样?藏民们知道后会怎样?把朱德及红军们的关爱比做种子在藏民们心中牢牢记住。”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凑齐来理解。并从文中的语句中来体会这支军队不同于反对军队,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切,从藏民们最后的反映中去感受,再让学生自己揭开疑问“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呢?”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研读文本的重要性,一幅小小的插图便可以是个极

7、好的切入口,而利用好开头与结尾的反差更是抓住了要害。当问题能提在节骨眼上的时候,对于一种答案多种问法,能灵活变通,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就变轻松了许多,课堂的效率也便提高了许多。这也是我以后的教学所要注意及努力的。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学反思上菩萨兵这一课时,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学生向我提问:“藏胞”是什么意思?我引导他们逐字理解,知道了藏胞就是藏族同胞。那什么叫“同胞”呢?我反问学生,他们通过查字典知道同胞就是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朱德司令把就是藏族人民称为藏胞。学生思考之后明白了朱德司令把藏族人民看作亲人,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课文中朱德司令说的三段话体现了他对藏族同胞的一腔爱心。第一处

8、,在藏胞不明*,躲进深山,不敢露面时,朱德说:“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一句反问,表明了他为藏胞着想的急切之情,一句感叹表达了他对藏胞着想的关切之情。第二处,在红军找不回藏胞时,朱德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想办法帮助藏族同胞把地抢种上。”前一句体现了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后一句,朱总司令从藏胞的利益着想,体现了他对藏胞的一片深情。第三处,在春耕动员会上,朱德说:“我们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里更是看出朱德对藏胞的真挚爱心。学习这三段话,我都让学生先体会藏胞的意思,了解朱总司令和战士们对藏胞的感情,再通过朗读来体会,在读中感悟,感悟后再诵读,把朱德总司令对藏族同胞的关爱读出来。此时总司令的形象更加高大,朗读也更有味。由此反复诵读,多次落到最后一句“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从而明白藏族同胞称红军为菩萨兵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