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__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8271364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5.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__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第二节__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第二节__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第二节__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第二节__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__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__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什么是工业化?,工业化一般是指制造业或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工业化是一个长期不断变化的过程,其间往往还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一方面由传统的农业部门占主导地位向工业占主导地位转变,另一方面工业部门的内部结构也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一般将工业化划分为早期工业、中期工业和新兴工业三个阶段,以表示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声,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

2、的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化的意义: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缩小城乡差别,.,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阅读理解:,1. 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 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3. 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三个问题:两个关系一个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相互促进,推 动 力,.,海陆位置临南海。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 相对位置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广东省中南部,紧靠香港、澳门和东南亚。,1、位置我国“南大门”,二、案例: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珠

3、江三角洲概况,.,2、珠三角的范围,口1700多万,分别占广东省的23.4% 和31.2%。珠三角包括9个市(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S4.2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外来人,.,小珠三角: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共9个地级市。,大珠三角: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共9个地级市与香港、澳门。,泛珠三角: 包括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四川、海南九个省份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范围:,.,(1)沿河分布: _ (2)沿海分布: _,广州、惠州、东莞、中山、江门,香港、澳门、深圳、珠海,观察,珠三角城市分布

4、有何特点?,.,80年代之前: 现在:,基础薄弱,纺织、食品、建材 (广州),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3、珠三角的经济发展,GDP年增长16.9,高于全国9.6,人均GDP27663元,高全国3.85倍,超过中等收入国家.其国内生产总产值占广东省的70%以上。该区人口占全国6%,而出口占全国1/3 。,.,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我国著名重工业基地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北重 中间综 南轻,.,大都市,.,大都市夜景,.,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

5、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二、案例: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改革开放的前沿(有利条件分析),国际经济环境,国内背景,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侨乡之一,有利条件,.,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美国产业变动 产业转移 影响东南亚地区 刺激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怎样调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

6、上升; 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有何影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一)、改革开放的前沿(有利条件分析),国际经济环境,国内背景,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侨乡之一,有利条件,.,3良好的区位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影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

7、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一)、改革开放的前沿(有利条件分析),国际经济环境,国内背景,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侨乡之一,有利条件,.,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中国第一侨乡江门,.,(一)、改革开放的前沿(有利条件分析),国际经济环境,国内背景,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侨乡之一,有利条件,.,P78“活动”1,“活动”2 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活动: 明代,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之一。 清代以后广州是对外通商口岸之一。 珠三角地区的人们很日早就有下“南洋”的传统, 外向型经济意识强

8、 新中国成立以后,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经济封锁。 从20世纪80年代起,珠江三角洲逐步实行改革开放,靠近珠江口的优越临海位置,政治因素,历史文化因素,政治因素,国家政策,.,(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的推进,第一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第一阶段,时间:1979-1990 问题: 优势: 主导产业: 特点: 原因: 影响:,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劳动力资源丰富侨乡优势政策优势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

9、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第二阶段,时间:1990年以后 问题: 优势: 主导产业: 特点: 原因: 对城市化的影响:,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 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 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外商不

10、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许多乡村 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 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挖掘,产业得到升级,4.22图 珠三角地区产业的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实力增强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优势已不明显, 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丰富、 政策优势、侨乡优势,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增长迅猛,1990年后,第二阶段,增长相对较慢

11、,1979-1990,第一阶段,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主导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发展的不利条件,时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两个阶段比较,.,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城镇数量猛增,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工业化 进程加快,城市化 进程加快,工业化发展对城市化的促进,.,2、城市化进程,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系,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阅读,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起步: “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2发展优

12、势:地理位置优越著名的侨乡 3抓住两次机遇: 在改革开放初期,东莞抓住香港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量引进港资,发展“三来一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东莞完善了能源、通信、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恰逢台湾产业开始大规模向祖国大陆转移,东莞又一次抓住机遇,大量引进台资的电脑资讯产业项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升级面临困境问题1,(三)问题与对策 1、问题,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材料:从2005年爆发“民工荒”以来,缺工的阴影就一直笼罩在珠三角的上空。民

13、工荒不只是简单的劳动合同法的问题,更是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和区域经济发展形态的反映。那些技术含量低、规模不经济、只会依靠挤压劳动者待遇来获利的企业,将在新一轮民工荒中淘汰出局。,民工荒,劳动合同法,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淘汰,出局,.,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南岭,.,珠三角和长三角所吸纳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全国一半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长三角的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 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但正在缓慢发生转变;而长三角的外贸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 (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过程,是伴随着该地特

14、殊的经济发展相对自发地快速推进,缺乏宏观而理性的规划。),.,城市建设相对落后问题2,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 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 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 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的现象普遍。,.,城市规划和管理落后,城市整体发展目标不够明确。不少城市盲目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在土地利用结构上,村村办厂,镇镇投资,造成低规模效应,大大削弱了乡镇企业在城市化中的动力效应。,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珠三角国道省道“市街化” “一字长蛇阵”现象,.,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材料

15、:从1978年到1998年的短短20年,珠三角的城镇密度增加了至少10倍以上。从超特大城市、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数量构成看,珠三角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级别呈1:6:5:20,而长三角是1:3:4:4.,资料:由于缺乏宏观规划和指导,城市功能定位模糊,城市之间的互补性较差。珠江三角洲各城市间盲目的土地、项目、龙头之争影响了珠三角整体竞争力。除了高密度的机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各地产业结构也日渐趋同。汽车本是广州的“独门暗器”,但最近深圳放言也要搞汽车。会展业方面,广州有广交会、深圳有高交会、东莞有电博会。 恶斗的结果,便是整体力量的削弱,区域竞争优势大打折扣。,.,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

16、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的现象普遍。,城中村,城中有村,村里有城, 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问题3,以下图片是在珠三角地区城市或者城市郊区拍摄的一些图片,看图说出自己的看法。,漂浮着大量生活垃圾的珠江,.,2、对策,(三)、问题与对策,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2、对策,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三)、问题与对策,.,对策2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泛珠三角”经济圈,.,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广西,“泛珠三角”计划又叫“9+2”,是指沿珠江流域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区),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内的11个地区合作,共谋发展。,.,“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