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中小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48270448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保山市中小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保山市中小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保山市中小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省保山市中小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省保山市中小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保山市中小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保山市中小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保山市中小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至第5页,第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第卷(选择题,共54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2、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联系紧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及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B. 医疗上曾用碳酸钡作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物C. 为防止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D. 在家禽养殖业中,液氨可作制冷剂【答案】D【解析】【详解】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光导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B医疗上曾用硫酸钡作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物,故B错误;C

3、生石灰或硅胶都不具有还原性,所以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变质,只能防潮,故C错误;D在家禽养殖业中,液氨可作制冷剂,故D正确;答案选D。2.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S2-的结构示意图:B. 丙烯的键线式:C.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 MgCl2的电子式:【答案】A【解析】【详解】AS2-核外18个电子,S2-的结构示意图是,故A正确;B丙烯的键线式是,故B错误;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故C错误;DMgCl2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是,故D错误;选A。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集有氨气的集气瓶中,试纸由蓝色变成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B. SO

4、2能使碘的淀粉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体现出漂白性C. 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与医用酒精用于皮肤表面消毒杀菌原理相似D. 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硫酸,是因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答案】D【解析】【详解】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入集有氨气的集气瓶中,试纸由红色变成蓝色,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氨水呈碱性,故A错误;BSO2能使碘的淀粉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是因为二氧化硫和碘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和碘化氢,二氧化硫的化合价升高,体现出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B错误;C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是由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杀死病毒,医用酒精消毒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二者原理不同,故C错误;

5、D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硫酸,是因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在铁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里面的金属进一步与酸反应,故D正确;答案选D。4. Na、Al、Fe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Na2OB. 取用金属钠时,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瓶C. 铝制品在空气中有很强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很稳定D. 铁丝不论在空气中还是在纯氧气中都不会燃烧【答案】B【解析】【详解】A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2,故A错误;B取用金属钠时,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瓶,故B正确;C铝制品在空气中有很强的抗腐蚀性是因为有氧化铝薄膜保护,故C错误;D铁丝在

6、纯氧气中会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D错误;答案选B。5. 下列有关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最终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B. 淀粉、棉花、羊毛、油脂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 加碘食盐遇淀粉溶液会变蓝D. 加热、紫外线、饱和硫酸钠溶液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答案】A【解析】【详解】A蛋白质最终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故A正确;B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加碘食盐中的碘是碘酸根离子,遇淀粉不变蓝,故C错误;D饱和硫酸钠溶液会使蛋白质发生盐析,故D错误;故选A。6. 下列两个反应的类型相同的是( )A.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B.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烯使酸

7、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苯制备溴苯的反应;乙烯制备聚乙烯的反应D. 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是置换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是加成反应,故不选A;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加成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氧化反应,故不选B;C苯和溴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苯制备溴苯的反应是取代反应,乙烯制备聚乙烯的反应为加成反应,故不选C;D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都是取代反应,故选D;选D。7. 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

8、除杂试剂方法ACO2(HCl)Na2CO3溶液洗气BFeCl2溶液(FeCl3)足量铜粉过滤C乙醇(H2O)生石灰蒸馏DNaCl(KNO3)冷却结晶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也和碳酸钠反应,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B氯化铁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引入了铜离子,应用铁粉,故B错误;C除去乙醇中的水,加入生石灰后,蒸馏,故C正确;D除NaCl中的KNO3,应用蒸发结晶法,故D错误;答案选C。8.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Cl2参加化学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一定为2NAB. 标准状况下,将22.4LNH3

9、溶解在1L水中,形成1.0molL-1的氨水溶液C. 1.0L1.0molL-1的NaClO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NAD. 34gH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2NA【答案】C【解析】【详解】A1molCl2参加化学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可能为2NA,也可能为NA,如与NaOH生成NaClO的反应,故A错误;B标准状况下,将22.4LNH3溶于水形成1L溶液,会形成1.0molL1的氨水溶液,故B错误;CNaClO溶液中的溶剂水中也含有氧原子,故C正确;D34gH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NA,故D错误;故选C。9.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钠与水应:2Na+2H2O

10、=2Na+2OH-+H2B. 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少量NaHCO3溶液:Ca2+2OH-+2HCO=CaCO3+CO+2H2OC.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BaSO4D.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2H+=CO2+H2O【答案】A【解析】【详解】A.钠与水反应,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 + 2H2O = 2Na+ + 2OH- + H2,故A正确;B.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NaHCO3溶液,离子方程式为Ca2+ + OH- + HCO= CaCO3 + 2H2O,故B错误;C.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式为:Ba2+ + 2OH- + 2H+ +

11、 SO= BaSO4 + 2H2O,故C错误;D.碳酸钙难溶于水,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故D错误;故选:A。10. 硫化氢可以和许多氧化剂反应,在酸性条件下,H2S和KMnO4反应,反应生成S、MnSO4、K2SO4和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H2S起氧化剂的作用B. 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MnSO4和K2SO4C.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只有SD. 每生成1molS共转移8mol电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得H2S和KMn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5H2S + 2KMnO4 + 3H2SO4= 5S+ K2SO4 + 2MnSO4 + 8H2O ;A.由反应式可知,

12、该反应中H2S被氧化起还原剂的作用,故A错误;B.由反应式可知,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MnSO4,故B错误;C.由反应式可知,该反应的氧化产物只有S,故C正确;D.由反应式可知,每生成1 mol S共转移2 mol电子,故D错误;故选:C。11.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A乙醇与橙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合,橙色溶液变为绿色乙醇具有还原性B滴有少量水的小木板上放上小烧杯,加入20gBa(OH)28H2O和10gNH4Cl,用玻璃棒快速搅拌并触摸烧杯外壁下部,发现很冷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C浸透石蜡的矿渣棉用喷灯加热,产生的气体

13、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乙烯、丙烯等烯烃D向5mL0.1molL-1FeCl3溶液中滴入0.1molL-1KI溶液56滴,加入2mLCCl4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Fe3+与I-的反应有一定限度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乙醇与橙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合,橙色溶液变为绿色,铬由+6价降为+3价,被还原,说明乙醇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B滴有少量水的小木板上放上小烧杯,加入20gBa(OH)28H2O和10gNH4Cl,用玻璃棒快速搅拌并触摸烧杯外壁下部,发现很冷,说明温度降低,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14、为吸热反应,故B正确;C浸透石蜡的矿渣棉用喷灯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不饱和键,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乙烯、丙烯等烯烃,故C正确;D向5mL0.1molL1 FeCl3溶液中滴入0.1molL1KI溶液56滴,加2mLCCl4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Fe3+过量,无法说明铁离子没有反应完是因为反应有一定限度,故D错误;故选D。12.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化学反应原理后作出了如下的归纳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夏天,打开啤酒瓶时会在瓶口逸出气体,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B. 使用催化剂既不会改变反应的限度也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C. 吸热反应就是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也可以理解为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比化学形成时放出的能量少D.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答案】C【解析】【详解】A.夏天,打开啤酒瓶时会在瓶口逸出气体,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反应受到压强的影响,故A正确。B.使用催化剂既不会改变反应的限度也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故B正确。C.吸热反应就是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也可以理解为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比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多,故C错误。D.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故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