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48270403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生活中碰到的某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Mg(OH)2和Al(OH)3热分解生成的气态水可覆盖火焰、驱逐O2、稀释可燃气体,分解产物MgO和Al2O3能较快地与塑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及腐蚀性气体反应,所以它们可以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无机阻燃剂B. 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C. 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D. 蒙古牧民

2、喜欢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有其科学道理: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溶入的极微量的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答案】C【解析】【详解】A、Mg(OH)2和Al(OH)3热分解生成的气态水可覆盖火焰、驱逐O2、稀释可燃气体,分解产物MgO和Al2O3能较快地与塑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及腐蚀性气体反应,所以它们可以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无机阻燃剂,A正确;B、纯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纯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烧焦羽毛的气味,B正确;C、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酸雨中弱酸亚硫酸被氧化生成强酸硫酸造成的,C错误;D、牛奶中溶入极微量银离子,细菌的蛋白质结

3、构遇银离子(重金属离子)变性,从而杀死细菌,D正确。答案选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烯、聚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B. 纤维素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因为它在人体内可以水解成葡萄糖C. 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酿酒、紫外线消毒等过程都有化学变化发生D. 乙烯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答案】C【解析】A聚乙稀和苯分子中均不含有碳碳双键,故A错误;B人体内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即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被消化而提供能量,故B错误;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酿酒、蛋白质变性等都存在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因为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乙烯,自

4、身被还原;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褪色原理不同,故D错误;答案为C。3.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下列关于萜类化合物a、b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中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共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B. b的分子式为C10H12OC. a和b都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D. 只能用钠鉴别a和b【答案】C【解析】A、a中六元环上有5个碳上有氢,a中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共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故A错误;B、b的分子式为C10H14O,故B错误;C、 a中的碳双键和b中苯环上的甲基都能发生氧化反应、a、b甲基上的氢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a中碳碳双键、b中苯环都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

5、确;D.可以用钠鉴别a和b,还可以用溴水来鉴别,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侧重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反应类型,难点: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醇能与钠反应。题目难度中等。4.在20 L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H。测得CO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及不同压强下CO的变化如图所示,p2和195 时n(H2)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2和195 时n(H2)t/min0135n(H2)/mol8544A. p2和195 时,03 min,反应速率v(CH3O

6、H)molL1min1B. p1p2,H0C. 195 、p2时,在B点:v正v逆D. 在p2和195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答案】D【解析】【详解】A03min,n(H2)4mol,c(H2)0.2 molL1,v(H2),v(H2) :v(CH3OH)=2:1,则v(CH3OH)0.033 molL1min1,故A错误;B由任意一条曲线知,随温度升高,CO转化率减小,故H0,由于增大压强时,平衡右移,故p1p2,故B错误;C从B点到A点,CO转化率减小,反应向左进行,故v正v逆,故C错误;D达到平衡时,CO、H2、CH3OH的平衡浓度分别为0.1 molL1、0.2 molL1、0.

7、1 molL1,则平衡常数K25,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计算平衡常数时,代入的一定是平衡时的浓度,表格中4min时,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达到平衡状态。5.依据反应2NaIO35SO24H2O=I23H2SO42NaHSO4,并利用下列装置从含NaIO3的废液中制取单质碘的CCl4溶液并回收NaHSO4。其中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装置缺少加热部分,故错误;将二氧化硫通入碘酸钠溶液中实施上述反应,由于二氧化硫易溶于水,需通过倒扣的漏斗以防止倒吸,故正确;用四氯化碳萃取出溶液中的碘,然后用分

8、液法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与水层分离,故正确;从硫酸氢钠溶液中提取硫酸氢钠固体应采用的方法是蒸发,应该将溶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而不能用坩埚,故错误;答案选D。【点睛】蒸发皿适用于除去溶液中的溶剂的装置,坩埚适用于高温灼烧某种物质。6.下图所示转化关系中A、B、C均为双原子气态单质,分别由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组成。其中单质B含共用电子对数最多,甲和丙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Z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VIA族B. 可用排水法收集化合物乙C. 元素X、Y、Z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XZO,因此,元素X、Y、Z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XZY,故C正确;D. 化合物甲溶于化合物丙中,形成氨

9、水,存在微粒有NH3、H2O、NH3H2O、- 、H+等共6种,故D错误。故选D。7.H3BO3(一元弱酸)可以通过电解NaB(OH)4溶液的方法制备,其工作原理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M室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 =O2+4H+B. N室中:abC. b膜为阴膜,产品室发生反应的化学原理为强酸制弱酸D 理论上每生成1mol产品,阴极室可生成标准状况下5.6 L气体【答案】D【解析】【详解】AM室为阳极室,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4H,选项A正确;BN室为阴极室,溶液中水电离的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促进水的电离,溶液中OH-浓度增大,即a% b%

10、,选项B正确;C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B(OH)4-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BO3,则b膜为阴膜,选项C正确;D理论上每生成1mol产品,M、N室电极反应式分别为2H2O-4e- =O2+4H+、2H2O+2e-=H2+2OH-,M室生成1molH+、N室生成0.5molH2,阴极生成的气体体积在标况下是11.2L,选项D错误;答案选D。8.某温度下,向20.00 mL 0.1 molL-1 NaOH溶液中滴加0.1 molL-1苯甲酸(C6H5COOH,弱酸)溶液,溶液的pH和pOHpOH=-lgc(O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该温度下,0

11、.1 molL-1 NaOH溶液的pH=2a+1B. F点对应苯甲酸溶液体积V=20.00 mLC. 在G与F之间某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D. 温度不变,加水稀释E点溶液,增大【答案】C【解析】【分析】向20.00 mL 0.1 molL-1 NaOH溶液中滴加0.1 molL-1苯甲酸,反应是逐步进行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变为氢氧化钠和苯甲酸钠混合溶液,再变为苯甲酸钠溶液,进而变为苯甲酸钠和苯甲酸混合溶液,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再变为酸性。由图可知,G点溶液显碱性,F点为中性溶液,E点溶液显酸性,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为102a。【详解】(1)0.1 molL-1 NaOH溶液中c(

12、OH)为0.1 molL-1,由F点可知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为102a,则溶液中c(H+)为102a+1,则pH为2a1,A错误;F点为中性溶液,是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混合溶液,所以F点对应苯甲酸溶液体积V大于20.00 mL,B错误;苯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生成苯甲酸钠溶液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恰好反应点在G与F之间,C正确;E点为苯甲酸钠和苯甲酸混合溶液,溶液显酸性,加水稀释时,苯甲酸的电离平衡右移,n(C6H5COOH)减小,n(C6H5COO)增大,则减小,D错误。故选C。【点睛】本试题主要考查酸碱中和图像中关于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包含中和反应、盐类水解知识的运用。对于此类试题,经常

13、考查的有NaOHHA弱酸以及氨水盐酸两类试题。所以,应该记住几个重要的点:起点-可以判断是否是弱电解质或者是起始pH;恰好反应点-酸碱按照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具体的酸碱性取决于盐的水解;pH=7点;等浓度盐与酸(或碱)点。如果能够将上述的四点分析清楚,此类试题迎刃而解。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2分。9.氮化钙(Ca3N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制备氮化钙并测定产品纯度。已知:氮化钙极易与水反应;实验室在加热条件下用饱和NaNO2溶液和饱和(NH4)2SO4溶液混合制备N2;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O2。I制备氮化钙。他们选择下列装置设计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1

14、)实验室将钙保存在_中(填物质名称)。氮化钙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是_。(2)气体从左至右,装置连接顺序为_。(填代号)(3)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用化学方法检验氮化钙(Ca3N2)产品中是否混有Ca,设计实验方案:_。.测定产品纯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氮化钙产品纯度(杂质不产生气体,氨气不溶于煤油)。(5)当产品与蒸馏水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调平液面、读数。调平液面的操作是_。(6)取产品质量为w g,开始量气管读数为V1 mL,最终量气管读数为V2 mL(折合成标准状况),则该样品纯度为_(用代数式表示)。如果开始仰视刻度线,终点时俯视刻度线,则测得结果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答案】 (1). 煤油 (2). 离子键 (3). A、D、C、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