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I卷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48270277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I卷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国I卷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国I卷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国I卷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国I卷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I卷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I卷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I卷)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活、环境、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温室效应导致海水的酸度增大,贝壳类生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威胁B. 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长时间放置的植物油会因水解而变质C. 常温下用3体积乙醇与1体积蒸馏水配制成的混合液,可以灭活新型冠状病毒D. 白葡萄酒含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通常添加微量SO2的目的是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答案】B【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增加酸度,碳酸能与碳酸钙反应

2、,所以珊瑚、贝壳类等生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威胁,故A正确;B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长时间放置会被氧化而变质,故B错误;C常温下用3体积乙醇与1体积蒸馏水配制成的混合液中酒精含量约为75%,即医用酒精,可以杀菌消毒,故C正确;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故D正确;故答案为B。2.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molP4(正四面体结构)含有6NA个P-P键B. 1mol碳正离子(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9NAC. 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D. 常温常压下,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8 g氧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

3、.25NA【答案】A【解析】详解】A一个P4分子中含有6个P-P键,所以1molP4(正四面体结构)含有6NA个P-P键,故A正确;B一个CH3+所含电子数为6+3-1=8,所以1mol碳正离子(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8NA,故B错误;C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所含微粒数目,故C错误;D8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25mol,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氧化产物为O2,且为唯一氧化产物,氧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所以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5 NA,故D错误;故答案为A。3.维生素B3可以维持身体皮肤的正常功能,而且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其分子中六元环的结构与苯环相似。下列有关维生素B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4、A. 所有的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B. 与硝基苯互为同分异构体C. 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D. 1mol该分子能和4mol H2发生加成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该分子中所有C原子和N原子都采用sp2杂化且碳碳单键可以旋转,所以该分子中的所有C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故A正确;B硝基苯的分子式为C6H5NO2,该分子的分子式也为C6H5NO2,且二者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六元环上含有4种氢原子,所以其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是4种,故C正确;D羧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加成,维生素B3分子中的六元环与苯环相似,则1mol该物质最多能和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D。4.

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和Z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可有效灭杀新型冠状病毒,它的结构式为:。向W的一种钠盐水溶液中通入YZ2气体,产生沉淀的质量m与通入YZ2气体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化物的熔点一定是:YWC. X、Y、Z三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化合物D. 工业上常用热还原法冶炼单质W【答案】B【解析】【分析】X、Y和Z组成的化合的结构式为:,构成该物质的元素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该物质可以消毒杀菌,该物质应为过氧乙酸:CH3COOOH, X为H、Y为C、Z为O;向W的一种钠盐水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以产生沉淀且通过量的CO2气体沉淀不溶解,则该沉淀

6、应为H2SiO3或Al(OH)3,相应的钠盐为硅酸钠或偏铝酸钠,W为Al或Si。【详解】AC元素有多种氢化物,其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一些氢化物的熔点要高于O的氢化物,故A错误;B无论W为Al还是Si,其非金属性均小于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故B正确;CC、H、O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烃类的含氧衍生物,故C错误;D若W为Si,工业上常用碳还原法冶炼,但W为Al,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取铝,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睛】易错选项为D,要注意硅酸钠和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均可以产生沉淀,且沉淀不会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无法确认W具体元素,要分情况讨论。5.下列实验方案

7、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去除甲烷中少量的乙烯将气体依次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浓硫酸洗气B洗涤分解KMnO4制O2的试管先用稀盐酸洗涤试管,再用水清洗C探究蛋白质的盐析向硫酸铵饱和溶液中滴加几滴鸡蛋清溶液,再加入蒸馏水D提纯混有NH4Cl的粗碘将粗碘放入烧杯中,烧杯口放一盛满冷水的烧瓶,隔石棉网对烧杯加热,然后收集烧瓶外壁的固体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A乙烯会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且浓硫酸不能除去二氧化碳,故A错误;B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产物中有二氧化锰,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故B错误;C硫酸铵饱和溶液为浓盐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发生盐

8、析,不变性,再加入蒸馏水可以重新溶解,故C正确;D加热时碘升华,氯化铵受热易分解,烧瓶底部得到的仍是混合物,加热不能将二者分离,故D错误;故答案为C。6.美国科学家John B.Goodenough荣获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指出固态体系锂电池是锂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Kumar等人首次研究了固态可充电、安全性能优异的锂空气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已知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称为电池的比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电时,a极反应为:Al-3e-=A13+,b极发生还原反应B 充电时,Li+由a极通过固体电解液向b极移动C. 与铅蓄电池相比,该电池的比能量小D. 电路中转移4mole-,

9、大约需要标准状况下112L空气【答案】D【解析】【详解】A锂比铝活泼,放电时a极为负极,锂单质失电子被氧化,反应为“Li-e-Li+,b极为正极得电子,被还原,故A错误;B充电时a电极锂离子被还原成锂单质为电解池的阴极,则b为阳极,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即a极移动,故B错误;C因为锂的摩尔质量远远小于铅的摩尔质量,失去等量电子需要的金属质量也是锂远远小于铅,因此锂电池的比能量大于铅蓄电池,故C错误;D电路中转移4mole-,则消耗1mol氧气,标况下体积为22.4L,空气中氧气约占20%,因此需要空气22.4L5=112L,故D正确;故答案为D。7.已知HA的酸性强于HB的酸性。25时,用NaO

10、H固体分别改变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l的HA溶液和HB溶液的pH(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中A-、B-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与溶液的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曲线I表示溶液的pH与-lgc(B-)的变化关系B. C.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MND. N点对应的溶液中c(Na+)Q点对应的溶液中c(Na+)【答案】B【解析】【详解】AHA的酸性强于HB的酸性,则Ka(HA)Ka(HB),当-1gc(A-)=-1gc(B-)时c(A-)=c(B-),c(HA)=c(HB),则c(H+)越大,pH越小,Ka越大,所以曲线II表示pH与-1gc(B-)的关系,故A错误

11、;B对于HB,取点(10,2),则c(H+)=10-10mol/L,c(B-)=10-2mol/L,则Ka(HB)=,同理对于HA,取点(8,2),则c(H+)=10-8mol/L,c(A-)=10-2mol/L,则Ka(HA)=,所以Ka(HA):Ka(HB)=100,故B正确;CM点和N点溶液中c(A-)=c(B-),溶液pH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大,所以水的电离程度MN,故C错误;D对于N点溶液,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c(B-),对于Q点溶液,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c(A-),N点和Q点溶液pH相同,则两溶液中c(H+)和c(

12、OH-)分别相等,但c(B-)c(A-),则N点对应的溶液中c(Na+)Q点对应的溶液中c(Na+),故D错误;故选:B。8.丙烯酸酯类物质广泛用于建筑、包装材料等,丙烯酸是合成丙烯酸酯的原料之一。丙烯醇可用于生产甘油、塑料等。以丙烯醛为原料生产丙烯醇、丙烯酸的流程如图所示:已知:2CH2=CH-CHO+NaOH CH2=CHCH2OH+CH2=CHCOONa2CH2=CHOONa+H2SO42CH2=CHCOOH+Na2SO4有关物质的相关性质如表:物质丙烯醛丙烯醇丙烯酸四氯化碳沸点/539714177熔点/- 87- 12913-22.8密度/gmL-30.840851021.58溶解性(

13、常温)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溶于水和有机溶剂难溶于水(1)操作需要连续加热30min,所用装置如图所示。仪器L名称是_。(2)操作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在使用之前需进行的操作是 _。(3)操作包括_、过滤、冰水洗涤、低温吸干。(4)操作中,加热蒸馏“下层液体”,分离出四氯化碳;再分离出丙烯醇(如图),要得到丙烯醇应收集 _(填温度)的馏分。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应改为_。(5)测定丙烯醇的摩尔质量:准确量取amL丙烯醇于分液漏斗中,烧瓶内盛装足量钠粒。实验前量气管B中读数为b mL,当丙烯醇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调平B、C液面,量气管B的读数为c mL。已知室温下气体摩尔体积为

14、VLmol-1。调平B、C液面的操作是_;实验测得丙烯醇的摩尔质量为_gmol-1(用代数式表示)。如果读数时C管液面高于B管,测得结果将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 (1). 冷凝管 (2). 检漏 (3). 冰水浴冷却结晶 (4). 97 (5). 温度计水银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相齐平 (6). 上下移动C管 (7). (8). 偏大【解析】【分析】丙烯醛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生成丙烯醇和丙烯酸钠,加入四氯化碳萃取未反应的丙烯醛和丙烯醇,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所以得到的上层液体含有丙烯酸钠,加入硫酸酸化得到丙烯酸溶液,丙烯酸熔点为13,可用冰水冷却可得到丙烯酸晶体,过滤、冰水洗涤

15、、低温吸干得到丙烯酸;下层液体为含有少量未反应的丙烯醛和生成的丙烯醇的四氯化碳溶液,蒸馏得到丙烯醇。【详解】(1)根据L的结构特点可知其为球形冷凝管;(2)过程为萃取分液,分液漏斗使用前需要进行检漏;(3)根据分析可知操作包括冰水浴冷却结晶、过滤、冰水洗涤、低温吸干;(4)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丙烯醇的沸点为97,所以收集97的馏分;进行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相平;(5)丙烯醇含有羟基可以与钠单质反应生成氢气,通过测定生成的氢气的量来确定丙烯醇的物质的量,从而测定其摩尔质量;记录氢气体积时要注意通过上下移动C管使B、C液面高度一致,从而使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相同;得到的气体体积为cmL,室温下气体摩尔体积为VLmol-1,则生成的氢气物质的量为,丙烯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所以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