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宋词赏析答案doc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8268626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宋词赏析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期末宋词赏析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期末宋词赏析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期末宋词赏析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期末宋词赏析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末宋词赏析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宋词赏析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下)语文 练习 期末诗词赏析复习卷 2013.06.7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词语注释:1、聊:( 姑且 )2、黄:( 黄犬 )擎:( 举,向上托住 )。苍:( 苍鹰 )3、锦帽貂裘:( 这里指随从将士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 )4、千骑:( 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 5.太守:( 此指作者自己 )6.孙郎:( 即孙权,此处作者借指自己 ) 7.尚:( 更 )8.霜:( 白 ) 9.会:( 会当,将要 )10.天狼:(

2、星名,这里隐指西夏)二文化常识1、作者( 苏轼 ),( 宋 )代文学家。三内容理解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可解释为 豪迈狂放 。2、词人以“孙郎”借指自己。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句“狂”字统摄全词,表现词人神态、举止和情怀之“狂”。B“锦帽”两句描绘出猎的壮阔场面,也烘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C“亲射虎”“射天狼”两处虚写都突出了词人高超的射猎本领。D作者以魏尚自比,抒发了他渴望为国效力、抗敌戍边的豪情。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句“老夫”点明所写之人,“狂”点出所写的神。B“锦帽”两句气势恢宏,画面壮观。C“鬓微霜,又何妨?”是词人狂傲不羁的自我画像D词中

3、“亲射虎”与“射天狼”,虚实相间(都是需写),相映成辉。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一词语注释:1、缫车:( ) 缫:( )2、牛衣:( )二内容理解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是一首描绘农村风光、表现词人自由洒脱风范的小词。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篇如出水芙蓉,清新朴实,浑然天成。B首句以纷落的枣花点明此时季节为仲夏,紧接着以处处响起的缫丝之声表现农村繁忙的景象。C最后一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生动描摹出词人与平民关系的融洽、随和。D全词以白描手法绘村景,写真情,如话家常,诉衷肠,毫无雕饰。可见艺术上达到了返璞归

4、真、炉火纯青的境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 词语解释1.雨疏风骤:( 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2.浓睡:(酣睡)3.卷帘人:( 此指侍女 )4.绿肥红瘦:( 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二文化常识本词选自(漱玉集)。作者是(李清照),(宋)代女词人。三,内容理解1.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一夜疾风骤雨后,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情态 2.下面对这首小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昨夜雨疏风骤”,意思是昨夜的风来得突然,还稀稀落落的下起了雨。该句交待了担忧园中海棠的原因.B“试问卷帘人”中“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

5、,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C“却道海棠依旧”中“却”字,既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对海棠的担忧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及怀疑,又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回答时的漫不经心。D“小令写法别致,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意境层层叠进,表达了作者伤春惜花之情。3“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酣睡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B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B“海棠依旧”是词人对“卷帘人”的回答。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C )A“浓睡”句是说一夜沉睡,早晨酒意仍然没有全然消

6、退。B“试问”句表达了欲知花事却又不敢直面残花的怯意。C“绿肥红瘦”运用夸张手法突出说话人对海棠的关切。D本词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来书法作者的伤春之情。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词语解释:1朝代:( 宋 ),作者( 柳永,婉约派代表词人 )2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 久立 )。危楼:( 高楼 )3望极:( 极目远望 )4黯黯:( 心情沮丧忧愁 )5烟光:( 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6会:( 理解 ) 7阑:( 同“栏” )8拟把:( 打算 ) 9疏狂:

7、( 狂放不羁 )10强乐:( 勉强欢笑 ) 强:( 勉强 )11衣带渐宽:( 指人逐渐消瘦 )三,内容理解1、词中“烟光”的意思是 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2、这首词主要围绕一个“ 愁 ”字展开。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伫倚危楼风细细”是说主人公长时间依靠在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栏杆上。B、“无言谁会凭阑意”指主人公没有遇上熟识的人说话,所以没人理解他登高望远的心情。C、“强乐还无味”写出主人公勉强欢笑但仍抑制不住愁绪,更写出“春愁”的缠绵执着。D、“衣带渐宽两句写出了主人公因为“春愁”的折磨而痛苦、无奈的心情。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 上片“伫倚”句写主人公久久地伫立在一

8、座破旧的楼台上极目远眺。B上片“草色”句以西风、衰草、夕阳烘托出一种凄美、孤单的氛围。C. 下片“拟把”句写主人公豪饮放歌,起初十分痛快,但渐感索然无味(只是打算)。D下片“衣带”句以“衣带渐宽”写消瘦之状,以“终不悔”直抒胸臆。5、末句中“伊”字一语双关,既指思念的意中人,又指 人生的理想。6、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草色烟光残照里”展示了 主人公望尽天涯时的所见之景,营造了伤感的氛围。 B.“无言谁会凭阑意”表明因为词人不愿与人交流,所以没人能理解他的心声。 C. 本词上片写主人公登高望远,离愁滋生;下片写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D本词紧扣“青愁”字,写景抒情,曲径通

9、幽,词末交代了“春愁”的原因。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 A.“伫倚危楼风细细”暗示抒情主人公甘愿立足险境,长久凭栏,体现其怀想之深。 B.“草色烟光残照里”描绘了一幅优美、诗意的黄昏春望图。 C. “衣带渐宽”。二句,揭示词人对待“春愁”的果决态度,道破春愁难遣的真正原因。 D这是一首表达词人伤春惜春情感的词作。知识卡片检测:(见语文书)1、词语的语体色彩分为_口语色彩_和_书面色彩_两种。如制陶一文中的“闲扯”属于_口语语体_。又如“陶器”就是_书面语_的说法,而“瓮”、“大瓦器”、“缸”“罐子”等说法,同样表示一种器物,这些就属于_口语_。2、中国人对“三”颇为青睐,由“三

10、”组成的词语数不胜数。例如:天、地、人称为_三才_,日、月、星称为_三光_,正月、二月、三月称为_三春_,佛家以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_,立德、立功、立言为_三不朽_,读书“三到”是_心到、眼到、口到_“岁寒三友”是_松竹梅_。以“三”为首字的成语也有很多,比如_三人成虎、三令五申、三顾茅庐_等。“三”有时表实指,有时也用来表示虚数。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三”是表_第三次_。“三思而行”中“三思”的意思是_再三考虑_,“三省”是_多次反省_3、古人写诗作词往往要炼字。例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_绿_;苏轼江城子“千骑卷平冈”中的_卷_;李清照如梦令“绿肥红瘦”中的_肥_和_瘦_。4、词萌芽于_南朝_,形成于_唐代_,盛行于宋代_。因其入乐而歌的特点,又被称为_曲词_或曲子词_。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因而又被称为_诗余_。词往往长短不齐,因而又名长短句_。写词必须依词谱规定去“填”,因此,词的创作叫_填词_。词根据字数多少大致分为三类:58字以内为_小令_,5990字为_中调_,91字以上为_长调_。从结构上看,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之分,以双调最常见。双调是把一首词分为上下两_阕_(也称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