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学运作方案完整版doc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8267418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大学运作方案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企业大学运作方案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企业大学运作方案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企业大学运作方案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企业大学运作方案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大学运作方案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大学运作方案完整版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企业大学运作模式设计一、企业大学综述(一)企业大学发展概况1、企业大学的基本概念企业大学是以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为核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按照混合式培训模式建立的虚拟化或器物化的企业学习基地,它以构筑企业全员培训体系为基础,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入和企业学习习惯的培育,形成企业知识管理、人才加工、市场竞争的智力平台,最终成为实现企业战略规划的有力武器。企业大学有以下特征: 组织结构:企业大学与社会性的普通学院一样具有完整的学员结构,即同样具有学习内容、学员、师资、教学方式、教学机智等主要模块,同时企业大学还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具备特有的个性化组织形式。 设计理念:企业大学以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为核心来设

2、计和运营,同时企业大学有助于在企业员工的学习过程中灌输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思想,形成企业合力和员工的凝聚力。 培训模式:企业大学建设围绕现代教育科技手段,建设以电子化学习方式为主,以传统面授培训方式为辅的混合式培训模式。 存在方式:企业大学可以是实物存在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伴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日益发张,可以虚拟化的事物越来越多,同时,企业大学对于企业战略发展来说其实更像一个手段、一个过程,因此,企业大学是以虚拟化的方式存在的。2、企业大学与传统企业培训对比(1)经营理念企业大学以投资战略的角度重新塑造企业培训体系,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投入-产出的市场经营理念衡量企业大学的运作;而传统企

3、业培训局限于企业后勤部门的支持作用,培训经费单纯作为费用支出在企业战略和财务构成中进行衡量。(2)组织形式企业大学以共同愿景、自我超越为组织理念,形成企业需求与员工要求互动式的培训体系,使学习成为企业员工的日常习惯,极大的增加了企业员工的学习积极性;而传统企业培训是员工被动式的接受企业的培训内容,整个培训体系缺乏系统的设计与安排。(3)学习方式企业大学强调日常学习、持续学习和随时沟通等团队学习的要素,从而主张以电子化学习导入混合式培训体系,养成团队学习与团队工作习惯;而传统企业培训以零散的面授形式为主要学习方式,造成片段学习、个人学习、缺乏沟通的状况,并且大量的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无法有效衔接。

4、3、企业大学发展现状自1955年,全球第一所企业大学通用电气公司克顿维尔学院正式成立,企业大学在全球迅速崛起。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企业大学进入快速发展期,全球企业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400多所到2010年达到3700所,财富世界500强中近80%的企业,拥有或正在创建企业大学。在美国的上市公司中,拥有企业大学的上市公司平均市盈利比没有企业大学的市盈利明显要高。1993年,摩托罗拉中国区大学成立,这是中国境内企业大学诞生的最早开端。从那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大型名企,认识到企业大学的重要性,开始着手构建自己的企业大学,企业大学建设呈现出空前高涨的趋势。截止2011年底,中国已建成的

5、企业大学超过400所(其中外企在华创建的企业大学超80所,中国本土企业大学超320所),如果加上民间低调成立的企业大学或超过1000所。企业大学是建设现代企业培训体系,构筑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的一种效率性组织模式,是承载企业智力资本的载体。企业大学从概念的提出到企业实践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最早的“麦当劳模式”不断的被众多企业复制或发展,同时也有大量的现代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需要演化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1)现代企业大学发展阶段a、第一阶段:以提供特殊培训模块为标志,更多地保留了培训中心的特点,所不同的是它覆盖了更大范围的培训对象,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更具有针对性。b、第二阶段

6、:开始扩张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框架之下,试图将其深深嵌入工作本位的学习之中。企业与高校开始进行合作。c、第三阶段:从培训中心转至学习过程,发展的焦点从个体发展转移到整个企业组织的发展,从组织成员的学习扩展到组织自身的学习,进而成为组织发展的战略中心。(2)国内企业大学发展的不足:a、徒具形式缺乏内涵,很多企业对企业大学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管理人才培训中心的较浅层面;b、急功近利,只有企业大学发展成熟并能充分满足企业内部的教育和知识管理需要之后,才能继续向其他方向扩展;c、缺乏独特的课程,企业大学的课程应由企业专门开发设计,调查显示:成熟的企业大学中,70%以上的讲师来自企业内部,只有15%-30

7、%的讲师来自外部,75%的企业大学都专门开发设计自己的管理课程;d、企业高层参与度不够,国外研究表明,CEO的参与在企业大学的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少企业大学都设置了首席学习官(CLO),专门负责企业大学的相关事宜,CLO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负责。(3)我国企业大学发展前景a、数量还将继续增加b、教学方式将普遍采用电子发送的做法c、独特课程的建设将成为发展重点d、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e、合作伙伴将不断增加从企业大学实践的效果来看,目前最适合中国企业建设企业大学的模式应该是电子化导入的内向型企业大学,并通过企业个性文化传承、企业自主知识沉淀、企业经济效益的日益提升,逐步发展成为自主创建

8、的外向型企业大学。(二)XX企业大学运作背景和可行性分析1、驱动因素(1)动态的市场环境赋予企业学习的战略性意义。a、企业所属行业的环境变化和竞争加剧新技术挑战。现代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产业化应用,成为企业在其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有效保障,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XX集团只有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和信息流制度,才能适应新技术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态势,取得竞争优势。b、行业相关性的进一步加强增加了行业竞争的复杂性今天的企业行业越来越凸显市场系统性和行业相关性日益增加的特点。行业相关性因素直接涉及到行业市场价格和经营效益,如果企业自身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机制,对于本行业及相关行业保持持续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9、,势必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战略规划。c、在开放性市场环境下企业所处行业的政策性市场特征目前国家改革企业管理制度和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工作正在有序的进行,市场开发的步伐日益加快,众多大型企业都积极探讨通过海内外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等手段完成自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任务,同时企业行业内部的产权和制度改革也通过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或股份合作、拍卖出售等形式如火如荼的开展。动态的宏观市场环境和行业状况对企业提出了创建有效的学习机制,构筑企业智力平台,即建设学习型企业的现实要求,而通过架设科学的企业大学是建设学习型企业的最佳基础模式,所以面对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有必要迅速构件自己的企业大学来提

10、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2)现代企业改革企业培训体系的必要性。a、传统企业培训模式存在弊端在知识经济的市场环境下“请进来,送出去”的传统企业培训模式越来越显现出其严重的局限性,比如:被动式接受知识,缺乏个性化、互动性的学习安排;培训制度游离于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体系之外;只能着眼于个人技能的提高,缺乏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的机制设计,尤其是培训投资大等等。b、IT技术的发展为现代企业培训体系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随着IT技术的迅速发展,E-learning的企业培训模式颠覆了传统企业培训的模式,企业全员通过网络可以进行即时沟通,完成创建知识、学习知识、知识流动、知识储备的完整过程,并提供了通过量化指标

11、进行科学评估、严谨考核的可能,企业培训方式从此焕然一新。2、XX企业大学的可行性(1)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网站、微信微博平台、视频会议室等设施逐渐普及和完善,各种线上平台的应用及线下培训方式及工具的创新,为XX企业大学的设立提供了实施的平台基础;(2)XX集团员工大部分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知识水平较高,对新知识、新技能、新学习方式方法接受度及适应性较高,公司员工整体素质及知识结构为XX企业大学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提供了实施的学员基础;(3)集团领导高度重视员工学习及自我提升,对公司培训工作给予较大的关注及资金支持,这也一定程度上为XX企业大学的设立提供了实施的保障及运行条件。二、课题研究

12、的目的、创新点和意义(一)XX企业大学目标设置本课题拟通过系统性的培训体系、合理高效的课程开发体系以及积极的讲师管理体系的研究,对XX的培训创新作第一阶段的探索,为XX建立成熟完善的企业大学做第一阶段的初步设计。(二)课题创新点1、系统培训体系设计:XX企业大学拟参照大学课程体系,设置规范化、系统化培训课程,针对企业不同层级、不同司龄、不同知识结构员工开设不同类别课程,并借用高校学年与学分制,规范学员培训学习。2、课程开发管理:本课题旨在创新内部培训课程体系,在以往员工培训需求调研及已开设课程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性培训课程开发,设立课程开发小组,结合学员代表、讲师及专业人员的意见开发“创新课程”

13、,结合“常规课程”与“创新课程”,打造全新课程开发体系,摆脱课程内容全由讲师决定的困境。3、讲师管理体系内部精英讲师队伍打造是XX企业大学培训工作的重点。本课题拟通过创新内部讲师激励机制以激发讲师培训热情,在保证培训实施有效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内部讲师的企业熟悉度与专业知识等优势,提升课程质量,增强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三)意义1、为公司培养高效执行力的管理者、执行者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XX企业大学不仅是对员工知识的补足和技能的训练,更是对员工潜在能力的开发,从而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公司员工在这里不仅会学习到相关技能相关知识,成为高效而杰出的执行者,同时也会学到一定程度的管理知识,

14、对于未来管理者的培养和开发有着极大的意义,从而为公司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提供支持,保障公司人才梯队建设。2、为公司建立持续有效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大学通过内外部途径的扩展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从而能够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良好的支撑,这也是XX企业大学设立的目标之一。首先,可以通过向不同层级的员工宣传企业文化、价值观、理念以及行为规范;其次,通过学习,员工在潜移默化中会形成一种对企业的共同认知;另外,对企业员工的持续培养,让企业员工形成与其他企业员工不可比拟的优势方面,这些都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通过XX企业大学的建立,强化员工企业文化认知度及内部凝聚力,让XX文化深入人心,让每一位员工因成为

15、“XX人”而自豪从而形成持续而有效的核心竞争力。3、为员工提供一个持续学习的平台XX企业大学作为为员工提供知识获取、技能学习及理念创新等的持续学习平台,员工可以通过课程内容学习,了解企业文化、深化自身专业技能、拓宽个人视野,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为自身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奠定知识的基石。4、为企业战略和企业发展提供保障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系统中的一部分,XX企业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支持着企业前进中人才战略、管理战略以及成本控制战略等一系列战略的后备力量补给和相关资源的扩展。通过对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培训,XX企业大学为企业发展中业务增长方式、业务盈利模式、业务市场推广策略、战略举措和资源配置等方

16、面的创新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从而确保各项战略举措和资源配置的有效实施。三、系统培训体系的建立(一)系统设计理念在学院设置部分,XX企业大学将根据员工入职年限,将员工分成三个学院,并根据不同入职年限的员工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培训,满足员工培训需求。(1)企业文化融入营本学院针对司龄不满一年的新入职员工开设,意在提升新员工企业文化认知程度,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集体融入感和凝聚力。核心课程内容为新员工入职培训类,含企业文化知识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介绍;财务管理知识简介;A8内网操作流程等。(2)专业技能提升营本学院针对工龄2-3年,司龄1-2年员工开设,意在员工企业文化融入前提下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核心课程内容为专业技能培训类,含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