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孔子以礼治国思想的重要性与时代性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8259972 上传时间:2020-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论孔子以礼治国思想的重要性与时代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选)论孔子以礼治国思想的重要性与时代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选)论孔子以礼治国思想的重要性与时代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选)论孔子以礼治国思想的重要性与时代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选)论孔子以礼治国思想的重要性与时代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论孔子以礼治国思想的重要性与时代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论孔子以礼治国思想的重要性与时代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社会思想史论文 姓 名:姬应科 学 号:20114223 班 级:2011级社工1班 论孔子以礼治国思想的重要性与时代性 孔子一生好礼,他曾说:“不学礼,无以立”他把礼看成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在回答鲁哀公的时候,他指出:“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上下长幼之序也。”他认为礼是社会的纲领,对于礼 的重要性他说:“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可见他以经把礼提到了关乎生死的高度。孔子所倡导的“礼”实际就是社会成员所遵守的一种社会秩序。当然他所主张的礼也有它的阶级局限性,在当时他所代表的主要还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所要求的社会秩序。孔子倡导礼,他希望天下人能遵守等级秩序,各安其命。毕竟文化是由经

2、济和政治所共同决定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和政治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因此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也一定要不断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以适应社会基本的两大基本矛盾的规律。一、通常来讲,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方法通常是以武定天下,凭法立天下,持礼安天下。正所谓“仓廪实而知廉耻,衣食足而知礼节”。这也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所以在孔子主张以礼治国的的思想主张时,并不是片面强调重礼治而轻刑罚,于是他说:“以法令引导民众,以刑罚规范社会,民众只求免于受罚,不会有任何道德责任感,而以德行来引导他们,用礼治规范社会,民众便会感受道德的责任,产生认同而归一”但是孔子在执辔中明确地指出“德法者,御民之具也

3、”也就是德法皆治国之法也,德法并重即礼治与法制并举成为治国之上策。因此礼与法地位相同,没有孰轻孰重之分,只是在不同时期而这的侧重点各有所不同而已。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被进一步激化,因此我国政府也紧随时代的步伐,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条令,来应对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不得不承认我国的法律文几乎是面面俱到,法制建设也似乎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但我们却发现法律被制定出来后并不是万能的,冷冰冰的法律条令就好像我们输给计算机的一段又一段程序,好像只要我们输入不同的初始值,就能得到正确结果和运算值,然而遗憾的是执行程序的不是计算机,而

4、是有着复杂社会关系的人,凡人者又怎能没有人的本性在其中作祟,又怎能不受社会外界环境的影响,更可悲的是法律运行在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大社会环境中而不是仅由电路元件与存储空间组成的操作运行系统之中。执行法律的人可以执法不严,也可以执法不公,更有甚者有法不执,或者说法律有时候已成一纸空文。对于受法律制约的普通的公民而言,会尽自己所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和想得到的,在法律的监控下他尚可以寻找法律的边缘和空隙,或者直接通过各种手段来影响执法人员。若不在法律的监控范围类,更是无法无天为所欲为,因此法制并不是万能的,更何况我们必须的注意的是,在中国进行法制建设,和在西方或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自己的历史特殊性,单

5、靠法制史无法真正的达到理想中的法制国家。因此法制不是万能的,那么面对中国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如道德的滑坡甚至沦丧,以及诚信的缺失,政府官员的腐败,职能部门的为而不当或当而不为,以及越来越严重和根本无法回避的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又当如何用孔子的思想和主张来解决和应对这些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呢?三、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把文化当辅助作政治统治的工具,认为文化应当为政治服务。不错,在一定时期内,我们需要这样做,因为文化思想上的混乱导致了社会的动乱和不安,但是过了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文化就还继续应为正直而服务吗?其实,其实孔子他期望的是政治统领社会,学术引领政治,学术源于公众而不受政府的钳制。在这里需要说

6、明的是这里的“学术”偏指的是“以礼治国”的思想。法制和礼治是两种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手段,礼治可以弥补法制中的“软伤”(社会人情关系以及执法者本身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取向),法制又可以弥补礼治中的“硬伤”(硬性约束力的不足)。既然法制和礼治都可以用来治理社会那么就面临着德(即礼治)与法(即法制)二者何时为用,二者何可为重的问题。四、孔子在刑政中指出“台上以德教民,以礼而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型不刑也,刑以止型,刑以佐教,宽猛相济”这其实是孔子的一贯主张,在左传中他言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于猛,猛则民贱,民贱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政是以和”也就是说他主张的是遵从社会变

7、化的规律,法制和礼治要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坚持灵活性与严谨性相统一,可变性与稳定性相统一,对礼治应根据不同阶段区别对待,从实际情况出。我国已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物质总量空前的满足,但却极不平均的情况下,缺少的是道德与仁爱,二者两者又是礼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思想道德的建设已成为重中之重,法制的缺憾只能用礼治来弥补,以礼规范社会,规范人们的言行,让礼的意识潜移默化在人们的观念意识中,并表现在人们日常的行为中,同时也必须有强制的法律约束,使人们心中形成道德与法律的双重准绳,让执法者同时被有形与无形的力量所约束,让守法者凭着良心,在法律的框架内做事。也就是说,要解决中国当今的社会问题必须是礼法并用,并且是内修礼仪,外遵法度国之始定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