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马克思答案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8258904 上传时间:2020-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马克思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选)马克思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选)马克思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选)马克思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选)马克思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马克思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马克思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多项选择 1.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ABCD)A. 从创始人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 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C.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科学理论D. 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BC)A.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

2、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 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 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ABCD)A. 它试图以机械力学的原理揭示世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B. 它只是从客体的直观的方面去认识对象和事物C. 它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去解释世界和万物D. 它没有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4.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主要包括(ABC)A. 自然事物 B. 天然自然C. 人工自然 D. 思维的活动5. 下列说法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AB)A. 对症下药 量体裁衣 B.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C. 物极必反 相辅相成 D.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6. 主观能动性

3、和客观规律的关系表现在(CD)A. 不怕做不到, 就怕想不到 B. 客观规律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 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客观规律 D. 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BCD)A. 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应 B. 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C. 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D.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8. 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就看(CD)A. 它是否有用 B.它是否被公认C. 它是否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9. 生产关系客观性的表现(ABCD)A.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

4、生产关系中不能随意选择B.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C. 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D. 生产关系的诸方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0.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BCD)A.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 用暴力手段剥削农民的土地C. 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D.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11. 马克思理论体系由哪三个部分构成(BCD)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12.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BC)A.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B. 存在就是被感知C. 心外无物

5、 D.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13.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不同有(ABD)A. 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 B. 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C.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和承认规律的主观性D. 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与否认矛盾的观点14. 如何才能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ABC)A. 认识规律 B. 尊重规律C. 利用规律D. 改变规律15.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这段话说明了(ABD)A. 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B. 理论不能替代实践C. 理论本身是物质力量 D.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体现出来16. 真理的客观性是

6、指(CD)A. 真理不依赖于意识独立存在 B. 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C. 真理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 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17.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意味着(BCD)A. 它是直接生产力 B. 它是知识形态生产力C. 它是潜在生产力 D. 它渗透到生产力基本要素可转化为生产力18. 属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是(ABCD)A.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的历史进程 B.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9. 关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有(ABCD)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

7、是商品的社会属性B. 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C. 使用价值和价值既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又相互对应相互排斥D. 使用价值是永恒范畴, 价值是历史范畴20. 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的几次飞跃是(ABC)A. 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实践B.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C. 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D. 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21.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 巴黎公社 B. 1831年和1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22. “

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说明(BC)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C.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D. 反映者与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的23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命题错误在于割裂事务的(ABD)A.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4.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因为(ABD)A. 它决定了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B. 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C. 它决定了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D. 它决定了产品的分配方式25“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表明(ACD)

9、A.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B. 两种观点互相补充C. 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D. 前者是科学历史观, 后者是唯心史观26王夫之人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个观点说明(ABCD)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 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27矛盾分析的方法体现为下列具体方法(ABCD)A.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方法B.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C.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D. 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28.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

10、刻地感觉它”(ABCD)A. 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 感性认识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29.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个观点说明(BCD)A. 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B. 人是社会的主体C. 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D. 历史规律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中30. 一切商品都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因为(ABC)A. 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不会有价值B. 没有价值的商品虽有使用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C.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 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

11、必然有价值二 辨析题1. 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错2.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对3. 在人们的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错4.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对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错6. 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应。对7. 历史的发展规律最终会通过人民的意志和选择表现出来。对8. 资本是货币的最初表现形式, 因此货币本身就是资本。错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人、不同阶级各有不同实践标准。 错10. 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是价值

12、增值的必要条件,因此不变资本也是剩余价值的源泉。错11.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错12. 物以稀为贵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的要求三 简述题1. 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首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自从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起来只有两大类:一类是物质及其各种表现形态,一类是各种形式的精神现象。这样,人们就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人的思想和外部物质世界究竟是什么关系,是外部物质世界决定人的思想意识,还是人的思想意识决定外部物质世界?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始终都会遇

13、到这个问题。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不能不回答、不能不思考这个问题。 其次,研究和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哲学所要讨论的问题很多,诸如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问题,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人的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问题,等等。全部哲学问题,最后都可归结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像一根红线贯穿在一切哲学问题之中。 再次,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全部哲学中具有不可超越性,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惟一标准。古今中外有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的哲学学说各不相同,甚至互相对立,但是,它们都不能不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哪一个

14、是第一性的,哪一个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个基本问题是各派哲学争论的焦点。因此,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也就成了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惟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所作出的这个科学概括,为我们分析哲学问题和判别不同哲学流派提供了科学依据。 2. 如何理解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3. 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4. 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宝贵资料,但却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5. 为什么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们实现某种主观目的的活动。通过实践,达到使客体被人认识、改造、掌握和占有的目的,从而在实践中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实践中包含着人的精神因素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15、实践能动地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实践不同于生物对外界的消极适应和本能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说实践规定了人的本质,人只有通过实践才称其为人,才表现为人,才能生存和发展。具体表现在:(1)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所以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正是这种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2)人的意识是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人的意识,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成为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3)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类活动方式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4)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所以,实践构成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6. 为什么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认识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 又称“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表达人类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一对范畴。认识的至上性是指人类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无限的、绝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