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全国II)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8257640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全国II)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全国II)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全国II)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全国II)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全国II)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全国II)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全国II)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Ba:137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化学品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B. “84”消毒液、二氧化氯泡腾片可用作环境消毒C. 生产医用防护口罩的原料聚丙烯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 洗手液都能够杀死病毒起到消毒作用【

2、答案】D【解析】【详解】A75%的酒精能完全进入细菌细胞内,杀菌效果最好,则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故A正确;B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均有强氧化性,能杀灭细菌,则“84”消毒液、二氧化氯泡腾片可作为环境消毒剂,故B正确;C聚丙烯属于合成纤维、是高聚物,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D多数洗手液有去污、清洁作用,不一定都有杀毒作用,故D错误;故答案为D。2.已知有机物M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B. N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C. 可用溴水鉴别M和ND. M的一氯代物共7种【答案】C【解析】【详解】AM中碳碳双键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N,该反应为加成反

3、应,故A错误;BN分子中取代基上的3个碳原子都采用sp3杂化,具有甲烷结构特点,则N中所有碳原子不能共平面,故B错误;CM和溴发生加成反应、N和溴不反应,前者褪色,后者分层且上层有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DM分子结构中共有5种等效氢,则一氯代物共有5种,故D错误;故答案为C。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a2S2O3与H2SO4溶液混合产生22.4 L气体时转移电子数为2NAB. 标准状况下,22.4 L环丙烷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共用电子对数为9NAC. 常温下,1 L 0.5 mol/L CH3COONH4溶液的pH7,则溶液中CH3COO与NH4的数目

4、均为0.5NAD. 5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与足量的钠反应,放出H2的分子数目为0.25NA【答案】B【解析】【详解】A未指明气体的状态,无法确定22.4L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mol,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不一定是2NA,故A错误;B环丙烷和丙烯分子中均含有9个共用电子对,则标准状况下,22.4 L环丙烷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共用电子对数为9NA=9NA,故B正确;CCH3COONH4为弱酸弱碱盐,醋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均会水解,因此1L溶液中CH3COO-与NH4+的数目均小于0.5NA,故C错误;DNa与5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反应时,钠先和水反应,后再和乙醇反应;50g46%

5、的乙醇溶液中含有的乙醇的质量为23g,物质的量为0.5mol,故和钠反应生成0.25mol氢气;而水的质量为27g,物质的量为1.5mol,故和钠反应生成0.75mol氢气,故共生成1mol氢气即NA个氢气分子,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睛】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本题难点是选项A中气体未指明标况,选项D中水和酒精均能与Na反应生成氢气。4.已知 A、B、C、D、E 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元素,A、B 形成的简单化合

6、物常用作制冷剂,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化合物 DC 中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C、D 的原子序数之和是 E 的两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CBAB.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ECC. 最高价氧化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BED. 化合物 DC 与 EC2 中化学键类型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元素,A、B 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常用作制冷剂,A为H,B为N,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则D为Mg,化合物 DC 中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C为O,A、B、C、D 的原子序数之和是E的两倍,E为Si

7、。【详解】A. 原子半径:NCH,故A错误;B.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 SiH4,故B错误;C. 最高价氧化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NO3 H2SiO3,故C正确;D. 化合物 MgO含有离子键,SiO2含共价键,故D错误;答案为C。【点睛】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增强,氢化物稳定性增强。5.下列实验的现象与结论相对应的是ABCD实验现象电流计指针向右偏(电子由Fe转移到Cu),片刻后向左偏加热一段时间后溶液蓝色褪去加热,肥皂液中产生无色气泡和中均迅速产生大量气泡结论铁片作负极,片刻后铜片作负极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是葡萄糖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M

8、nO2一定是中反应的催化剂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分析】A、开始时铁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氧化膜,铁为负极;铁的表面钝化后,无法与浓硝酸继续反应,则铜与浓硝酸发生反应,此时铜为负极,所以电流方向会发生改变,故A正确;B、蓝色褪去可以说明淀粉发生水解,但是无法确定其水解产物是不是葡萄糖,故B错误;C、不能说明肥皂液中产生无色气泡为氢气,也可能是空气受热膨胀产生气泡,故C错误;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因此无法判断二氧化锰是否产生了催化作用,故D错误。答案选A。【详解】该题考查基本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要求对教材上的实验比较熟悉,关键是对实验中的一些不确定情况能进行

9、具体分析,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6.磷酸铁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循环稳定性,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放电时的反应为:LixC6Li1xFePO4=6CLiFePO4。某磷酸铁锂电池的切面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放电时Li+脱离石墨,经电解质嵌入正极B. 充电时电子从电源经铝箔流入正极材料C. 隔膜在反应过程中只允许Li+通过D. 充电时电池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LiFePO4xe= Li1xFePO4xLi+【答案】B【解析】【详解】A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即Li+脱离石墨,经电解质嵌入正极,故A正确;B充电时电子从外电源负极阴极、阳极电源正极,即充电时电子从电源经

10、铜箔流入负极材料,故B错误;C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Li1-xFeO4+xLi+xe-=LiFePO4,充电时,原电池的正极与外加电源正极相接,电极反应与原电池正极反应相反,即充电时电池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LiFePO4-xe-Li1-xFePO4+xLi+,故C正确;D该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LixC6-xe-=6C+xLi+,正极反应式为Li1-xFeO4+xLi+xe-=LiFePO4,所以隔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在反应过程中只允许Li+通过,故D正确;故答案为B。【点睛】考查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的应用,把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以及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磷酸铁锂电池的切面图和总反应L

11、ixC6+Li1-xFePO46C+LiFePO4可知,铜箔为负极,负极反应式为LixC6-xe-=6C+xLi+,铝箔为正极,正极反应式为Li1-xFeO4+xLi+xe-=LiFePO4,充电时,装置为电解池,阴极、阳极反应式与负极、正极反应式正好相反,选项B为易错点。7.298K时,向20mLcmolL1KOH溶液中滴加0.1molL1HCOOH溶液,混合溶液中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与滴加甲酸(弱酸)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上述KOH溶液的浓度c0.01molL1B. B点对应的溶液中:c(K)c(HCOO)C. E点对应的溶液中:c(OH)c(H)c(HCO

12、OH)D. 若D点对应的甲酸溶液体积为V1mL,则HCOOH电离平衡常数【答案】D【解析】【分析】观察图像可知,E点表示KOH与HCO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COOK,此时溶液呈碱性;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KOH和HCOOK,溶液显碱性;D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HCOOH和HCOOK,显中性,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根据图像,开始时,A点的pH=13,说明KOH溶液的浓度c0.1molL1,故A错误;B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KOH和HCOOK,溶液显碱性,c(OH)c(H),根据电荷守恒有:c(K)c(HCOO),故B错误;CE点为KOH与HCO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COOK,此时溶液呈碱性根据质

13、子守恒有c(OH)=c(H)+c(HCOOH),但c(H)与c(HCOOH)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DD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HCOOH和HCOOK,显中性,则有c(K)= c(HCOO)= molL1,c(HCOOH)= molL1,则HCOOH电离平衡常数= ,故D正确;故选D。8.工业上可用一氧化碳合成可再生能源甲醇。(1)已知:.3CO(g)6H2(g) CH3CHCH2(g)3H2O(g) H1-301.3kJ/mol;.3CH3OH(g) CH3CHCH2(g)3H2O(g) H2-31.0kJ/mol。则CO与H2合成气态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某科研小组在Cu2O/ZnO作催化

14、剂的条件下,在500时,研究了n(H2)n(CO)分别为21、52时CO的转化率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则图中表示n(H2)n(CO)21的变化曲线为_(填“曲线a”或“曲线b”),原因是_。(3)某科研小组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合成气态甲醇,分别在A、B两种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H3OH的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选项字母)。a.使用催化剂A能加快相关化学反应速率,但催化剂A并未参与反应b.在恒温恒压的平衡体系中充入氩气,CH3OH的产率降低c.当2v(CO)正v(H2)逆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4)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均为2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按如下方式加入反应物,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容器甲乙反应物起始投入量2 mol CO、6 mol H2a mol CO、b mol H2、c mol CH3OH(g)(a、b、c均不为零)若甲容器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则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要使平衡后乙容器与甲容器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乙容器中c的取值范围为_。(5)CO与日常生产生活相关。检测汽车尾气中CO含量,可用CO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于燃料电池,其中电解质是氧化钇(Y2O3)和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