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20201015000726)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256817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20201015000726)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20201015000726)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20201015000726)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2020101500072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20201015000726)(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 (150 分150 分钟 )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 分( 其中卷面书写占5 分), 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 分)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 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 分)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身向云山那畔行, 北风吹断

2、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 纳兰性德浣溪沙) (2)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 分 ) 钱塘湖春行中, 表现黄莺充满活力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 送东阳马生序中, 宋濂写太学生读书环境优越, 与自己“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学相对比的句子是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2.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4)题。 (9 分) 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 让心灵愉悦平和。对我而言, 读书可以挣脱现实的重重束缚, 驱 散生活中的 不愉快 , 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火炉前烤火, 所有的牢骚、 忧愁、愤怒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一样被烤得烟消云 散。读诗经 , 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滕; 读庄子 ,任自己的

3、灵魂尽情“逍遥游”; 读清新隽 永的散文 , 如 m 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 读到了一本早就想读的书, 就像遇见了一位仰慕已久的 朋友。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给加点的字注音。(3 分 ) 驱 散(q)隽 永(ju n)m ( 沐 ) 春风 (2) 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奔滕”, 正确写法是“奔腾”。 (2 分 ) (3) “纯真无邪”中“邪”的意思是(A)(2分 ) A. 不正当 B. 不正常 C.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 D.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 (4) 此文段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2 分) 3.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 完成 (1)(2)题。 (4 分)

4、(1) 海底两万里 中, 有人以为在海上看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 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2 分) (2)( 湖南衡阳中考 ) 关于朝花夕拾这部文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 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 残酷。 B.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 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 辛辣的嘲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 活。 D.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三篇, 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

5、一段生活, 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4. 九年级某班以“正确使用手机, 选择健康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 请你参 与解决。 (12 分) (1) 下面是校园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 请概括你从表中读到的相关信息。(2 分 ) 年级 七年 级 八年 级 九年 级 手机拥有率63% 97% 82% 用 途 玩游戏、看视 频 84% 96% 77% 用于学习11% 7% 15% 初中生手机拥有率较高, 其中八年级学生手机拥有率最高;(1分) 初中生使用手机玩游戏、看视频的占比 较大 , 用于学习方面的占比较小。(1 分 ) (2) 班级开展题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的辩论

6、赛。作为反方辩手 , 请你就“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 于利”的观点列举几条理由。(4 分) 手机对人有辐射; 助长攀比风气; 不良信息玷污心灵; 社交软件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 ; 部分 同学利用手机考试作弊; 额外增加父母经济负担。( 答出 4 点即可 ,4 分) (3) 下面是某同学的一段辩论词, 请你按照要求帮助他修改。(6 分) 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甲 手机的强大功能,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我们控制 着手机 , 同时也正被手机控制着。低头玩手机,是“低头族”最常见的代表动作, 乙 很少有人意识到沉 迷于方寸间。 人们把太多的情感投入到虚拟的世界中, 和现实世界反而有

7、些隔阂,周围的人好像变得透明 一样 , 对手机的依赖使我们忽略了同亲人、朋友、同事的交流。 丙 手机里众生沉默和手机外众声喧哗 形成鲜明反差, 正所谓 :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甲 处画线句子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 应将“利益”改为“便利”。 (2 分) 乙 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 应在“方寸间”后加“的危害”。 (2 分) 丙 处画线句子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应改为 : 手机里众声喧哗和手机外众生沉默形成鲜明反差。 (2 分) 二、阅读 ( 5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回答问题。 一 ( 21 分)( 甘肃武威中考 ) 细读的妙处 肖复兴 读书从来

8、有粗细快慢之分。 读书细的功夫, 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 这个“细” , 说着容易 , 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 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 , 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 西。不如举例说明。 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水果贩子, 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画家家里 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 都是叶三给送, 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 看见画家 正画着一幅紫藤, 开满一纸紫色的花。 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 你过来看看怎么样?”

9、叶三看了这 幅画 , 说: “画得好。”画家问: “怎么个好法呢?” 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 紫藤开得真是漂亮, 开得真是好看, 开得真是灿烂 , 开得真是栩栩如生, 开得真是五彩缤纷, 但是 , 这不叫好 , 更不叫细 ,这叫形容词 , 或者叫陈词滥调。 我们在 最初阅读的时候, 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 认为这些词儿用得越多, 才能够形容得越生动。恰 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 “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愣 , 说: “你怎么看得出来 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 “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 这就叫细。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

10、候, 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 这是作 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这样的细微之处, 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 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 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对于我们读者来说, 在文 本阅读中读得仔细, 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 同样 , 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 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 中读得仔细。 又有一次 , 画家画了一幅画, 是传统的题材 , 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 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 画家 说 : “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叶三看完以后, 说: “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画家 说 : “奇怪 了, 你何以分得出来 ?说说原

11、因。”叶三就说 : “您看这耗子, 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 说明 它顽皮 , 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 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 早没有劲头绕了。” 什么叫细 ?这就叫细。你看见耗子 , 我也看见耗子 , 你看见灯台 , 我也看见灯台了, 但是 , 你看见了耗 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 我没有看见 , 这就有了粗细之分。 又有一次 , 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叶三又 送水果过来 , 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 画家也跟小孩一样, 等着表扬呢 , 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 但是这次叶 三没有表扬 , 他对画家说 : “您呀 , 这次画错了。 ”画家说

12、: “我画了一辈子墨荷, 都是这么画的 , 还没有人 说我错。你说我错 , 我错在哪儿 ?”叶三说 : “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 红花莲子白花藕, 您画的这个是白荷, 白莲花 , 还结着莲子 , 这就不对了 , 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画家心下佩服, 他想 , 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 头与农作物打交道, 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比自己来得真切! 画家当即 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 , 白莲花变成 了红莲花。 细 , 还在于生活的积累。 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 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叶三告诉了画家, 缺乏生活知识, 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 也可能是错误的, 是南辕北辙的。 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 “

13、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 是知识的积累。这种 知识 , 靠书本的学习 , 也靠生活的实践。 细读 , 锻炼我们的眼睛, 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 也锻炼我们的心, 让我们的 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 有删改 ) 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3 分) 叶三看出画家画的紫藤里有风; 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 叶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画成 了白荷。 ( 每点 1 分, 共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第 段是介绍叶三与画家交往的内容。第 段叙述 叶三看出画家画的紫

14、藤里有风。两段叙述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两段叙述 叶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画成了白荷。 6. 从本文看 , “细读的妙处”是什么?(4 分) 细读 , 锻炼我们的眼睛, 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2分) 也锻炼我们的心, 让我们的 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2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结尾段呼应了标题,从两方面对细读的作用进行了总结概 括。一是锻炼我们的眼睛, 二是锻炼我们的心。由此进行回答即可。 7. 本文第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4 分) 连用四个问句, 引发读者思考 , 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 分) 同时也表明“读书要细,

15、 这个细 , 说着 容易 , 做起来很难” , 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故事的叙述。(2 分 )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点句子的作用的能力。第一个问句提出“什么叫细”的问题,第二、第三和第 四个问句列举了三种现象并提出疑问,引发读者的思考,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到底什么是细呢?很自然 地引出下文的故事。 8.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6 分 ) 画家一愣 , 说: “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 ?” 画家说 : “奇怪 了, 你何以分得出来 ?说说原因。” 画家当即 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 ,白莲花变成了红莲花。 “一愣” , 说明画家很诧异, 他对水果贩子叶三能看懂自

16、己的画持质疑态度。(2 分) 画家说“奇怪”, 表明画家对叶三“鉴画”的能力将信将疑( 惊奇 ) 。(2 分) 画家“当即”修改画作, 表明画家对叶三的 佩服。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的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 要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一愣”表示很吃惊, 当叶三指出“这幅紫藤里有风”时, 画家对一个水果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感到吃 惊 ; “奇怪”是叶三指出画家画的是只小耗子时, 画家对叶三的说法吃惊; “当即”是“立刻”的意思, 叶三根据实践, 指出画家画里存在的问题, 画家对叶三非常佩服, 于是“当即”修改画作。 9. 细读下面两则材料, 结合本文第段和第段的内容, 谈谈你的认识。(4 分) 【材料一】骆宾王作咏鹅: “鹅 , 鹅, 鹅, 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材料二】 某学生作文片段: 又到了中秋节, 一轮皓月又大又圆,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样, 满天的繁星也调 皮地眨着眼睛。 示例 : 材料一咏鹅 的作者观察仔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