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148250856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6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CPCIF XXXX2020 CPCIF 中 国 石 油 和 化 学 工 业 联 合 团 体 标 准 T/CPCIF XXXX-2020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The clean produc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oly tetra methylene ether glycol industry 征求意见稿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发布 ICS13.020.20 Z04 T/CPCIF XXXX2020 I 前 言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导和推动聚四 亚甲基醚二醇生产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 境,制定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I 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II 级 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III 级为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 将适时修订。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化工环保协会、新疆蓝山屯河能源有限公司、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

3、司、长连化 工(盘锦)有限公司、重庆弛源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 T/CPCIF XXXX2020 1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1 范围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法生产聚四亚甲基醚二醇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指标 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 产生指标、产品特征指标、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法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生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 与机会的判断、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环境领跑者等管理 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本指标体系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 12723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 GB 1322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T 19

5、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1534 工业用水节水 术语 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5254 工业用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 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安环部职业健康) 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32161 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 GB 37822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AQ/T 900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 第39号令)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

6、部2013年 第33号公告)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3.1 清洁生产 T/CPCIF XXXX2018 2 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 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者减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由相互联系、相对独立、互相补充的系列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指标所组成的,用于评价清洁生产水平的 指标集合。 3.3 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 产品生产中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装备的种类、自动化水平、生产规模等方面的指标。 3.

7、4 资源能源消耗指标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资源与能源量等反应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 3.5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废物可回收利用特征及回收利用情况的指标。 3.6 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 即产污系数,指单位产品的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量(末端处理前)。 3.7 产品特征指标 影响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性能、种类和包装,以及反映产品贮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后可能造成 的环境影响等指标。 3.8 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对企业所指定和实施的各类清洁生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措施的要求,包括执行环保法规情况、企 业生产过程管理、环境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相关环境管

8、理等方面。 3.9 指标基准值 为评价清洁生产水平所确定的指标对照值。 3.10 指标权重 衡量各评价指标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3.11 指标分级 根据现实需要,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所划分的级别。 3.12 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 根据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计算得到的数值。 3.13 限定性指标 指对清洁生产有重大影响或者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必须严格执行、在对聚四亚甲基醚二醇企业进行清洁 生产水平评定时必须首先满足的先决指标。本指标体系将限定性指标确定为:计量仪表配置与管理、新鲜 水单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六项指

9、标。 3.12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行业 T/CPCIF XXXX2020 3 本指标体系所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行业包括均相和非均相聚合法生产聚四亚甲基醚二醇产品的工业 企业,包括以四氢呋喃为原料,通过均相或非均相聚合,经官能团转换及除杂和窄化工序制得聚四亚甲基 醚二醇产品的生产企业。 4 评价指标体系 4.1 指标选取说明 本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进行指标选取,根据评价指标的性质,可 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种。 定量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排”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 标的指标,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定性指标

10、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 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 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 4.2 指标基准值及说明 各指标的评价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评价基准。 在定量评价指标中,各指标的评价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评价基准。本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定量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的依据是:凡国家或行业在有关政策、规划等文件中对该 项指标已有明确要求的,执行国家要求的数值;凡国家或行业对该项指标尚无明确要求的,则选用国内大 中型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行业企业近年来清洁生产所实际达到的中等以上水平的

11、指标值。 在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中,衡量该项指标是否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情况,按“是”或“否” 两种选择来评定。 4.3 指标体系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各评价指标、评价基准值和权重值详见表 1. 表 1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各评价指标项目、权重及基准值 序号 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 权重值 二级指标 单位 二级指标权 重值 I 级基准值 II 级基准值 III 级基准值 1 生产工艺 及装备指 标 0.30 产能负荷率 % 0.30 95 85 75 2 聚合反应转化率 % 0.20 36 33 30 5 循环利用配套装置 % 0.1 回收做工艺原料 焚

12、烧炉燃料 火炬无组织排放 6 生产过程控制 % 0.3 全面采用企业资源 计划(ERP)系统进 行生产控制和管理 采用集散型控制系 统(DCS)和安全连 锁控制(SIS)系统进 行生产控制和管理 采用集散型控制系统 (DCS) 进行生产控制和管理 7 计量仪表配置 % 0.1 应符合国标 17167 要求 8 资源能源 消耗指标 0.25 蒸汽单耗 t/t 0.05 5 5.5 6.0 9 电力单耗 Kw.h/t 0.01 350 500 650 10 新鲜水单耗 t/t 0.02 0.2 0.5 1.0 11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t/t 0.05 650 750 850 12 甲醇单耗 t/t

13、 0.02 0.07 0.1 0.2 醋酐单耗 t/t 0.02 0.06 0.1 0.15 13 1.4-丁二醇单耗 t/t 0.1 1.26 127 1.28 14 资源综合0.15 工业水、汽重复利用率 % 0.05 99 95 90 T/CPCIF XXXX2018 4 15 利用指标 工艺 THF 循环利用率 % 0.05 99 95 90 16 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 % 0.05 100,符合危险废物排放法律法规要求。 17 污染物产 生指标 0.1 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 t/t 0.03 5 10 15 19 单位产品固废产生量 kg/t 0.03 0.01 0.1 1 20 单位

14、产品废气排放量 Kg/t 0.04 1 10 100 21 产品特征 指标 0.05 重金属残留量 mg/kg 0.02 2 5 10 22 产品合格率 % 0.03 100 95 90 23 清洁生产 管理指标 0.25 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执行情况 0.02 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 不采用国家和地方明令禁止和淘汰的生产工 艺、装备;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 物排放、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符合国家和地方排放(控制)标准;污染物排放 应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 生产过 程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应严格遵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

15、 第 591 号)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24 VOC 污染预防与控制 0.02 在满足 II 级指标要 求的基础上,生产企 业的有组织废气(如 工艺废气、燃烧烟 气、 VOCs 处理设施排 放废气和火炬系统 等)排放安装在线连 续监控系统,厂界安 装特征污染物环境 检测设施,并与当地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联网 在满足 III 级指标要 求的基础上,企业应 将 VOCs 的治理与监 控纳入日常生产管 理体系,建立基础数 据与过程管理的动 态档案、 VOCs 污染防 治设施运行台账,制 定“泄露检测与修 复”、检测和治理等 方面的管理制度,制 定突发性 VOCs 泄露 防范和处置措施,纳 入企业应急预案

16、 生产企业开展 VOCs 污染源 摸底排查工作, 摸清企业的 VOCs 排放状况, 结合污染现 状和生产管理水平, 以工艺 废气排放、 生产设备密封点 泄露、 储罐和装卸过程挥发 损失、 废水废液废渣系统逸 散等环节及非正常工况排 污为 VOCs 控制工作重点, 科学制定 VOCs 综合整治工 作方案, 明确工作进度和完 成时限 25 环境污染事故预防 0.02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及污染事故预防措施, 杜绝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26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 0.03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环境保护部令 2016 年第 39 号)对企业涉及的 危险废物:“废硫酸(HW34)、废催化剂(HW50)、离子交换再生冲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