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2020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8250634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2020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2020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2020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2020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2020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2020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2020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树德中学高2017级三诊模拟考试文综试题地理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运用该理念指导城市建设,其主要原则有:明确城市边界,在交通站点附近实施土地的高密度开发,即在有限的城市范围内容纳更多的人类活动,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则强调适度的城市功能混用,即将居住用地与工作、休闲娱乐、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混合布局。目前,该市由多个相互分离的高密度片区组合而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哥本哈根市在交通站点附近实施土地的高密度开发,主要目的是A. 抑制城市地价上涨B. 减少生活污染排放C. 降低城市建筑高度D. 保护郊区开敞空

2、间2. 哥本哈根市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强调适度的城市功能混用可以A. 增大通勤距离B. 扩大服务范围C. 促进绿色出行D. 增强集聚效应3. 针对城市高密度片区相互分离可能带来的问题,哥本哈根应A. 分散中心城市职能B.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C. 鼓励郊区住宅建设D. 加强城市热岛治理【答案】1. D 2. C 3. B【解析】【1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土地的高密度开发是为了在有限的城市范围内容纳更多的人类活动而开展的。在这样开发的时候明确了城市边界,但各种经济活动增加对土地的需求与土地供应之间的供需关系会促使土地地价上升,所以这种开发只是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但不能抑制城市地价上涨,A不对;有限的范

3、围内容纳更多的人类活动,这样会使城市建筑高度向上增加,只有这样才能在平面空间固定的情况下在垂直的立体空间上容纳更多的人类活动空间,所以这样不会降低城市建筑高度,C不对;人类活动密集在有限的区域内,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生活污染排放并不能减少,反而会增加,B不符;前面分析中已经提到了这种开发明确了城市的边界,而人类活动将集中在交通站点附近有限的城市范围内,这样其它区域的空间密度则没有这么大,所以郊区也可以有更大的开敞空间,D正确。【2题详解】注意材料中给出哥本哈根在社区建设中强调适度的城市功能混用,是将居住用地与工作、休闲娱乐、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混合布局。这种适度的城市功能混用则是在社区建设中,每一

4、个社区的模式都类似,某种经济活动在城市内部空间中的集聚效应会形成相应的功能区,但这种混用模式并没有形成专门的功能区,而是明显的将功能区弱化,故这种城市功能混用并没有增强集聚效应,D不对;建设的过程中每个社区都是这种混合布局,其服务范围大多只在本社区内,因此并没有扩大服务范围,B不对;在城市功能混用后居民在购物与工作休闲时可以社区内完成,上班也不需要从专门的住宅区赶往工业区或商业区等,不需要去更远的职能区,所以这种功能混用并没有增大通勤距离,A不对;而由于功能混用必将导致出行距离减少,同在一个社区,步行就可以上下班,这样既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又益于健康,所以这种模式有利于促进绿色出行,C正确。【

5、3题详解】高密度片区相互分离可能会造成片区的彼此之间联系较少,为了整体区域之间的发展,这样片区之间要加强联系,必须要完善交通,而哥本哈根市是由相互分享的高密度片区组合而成,为了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哥本哈根市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B正确;由于片区的相互分享,各功能区间联系较弱,所以针对分离带来的问题不应再去分散中心城市职能,且分散中心城市职能也不利于紧凑型城市的发展,A不符;相互分离代表不是高度集中,城市热岛效应不强,因此加强城市热岛效应治理不是哥本哈根的当前的主要任务,D不符;郊区住宅建设会加剧片区的相互分离,C不符。故答案选B。某游记记载:“我驾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在

6、约200km的行程中,车的影子始终在我的右侧一路伴行,快到终点时远处的雪山开始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雪峰在远处闪耀着亮的白光。”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4. 游记中的P地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A. 地B. 地C. 地D. 地5. 此段旅行发生时间最可能在( )A. 3月B. 7月C. 9月D. 12月【答案】4. C 5. B【解析】【4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我驾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快到终点时雪山开始出现在视野中”,表明离开P地时正处于日出,太阳日出方位在偏东方向,太阳在巴尔喀什湖水面上,说明出发的P地偏东方向临近湖泊,图中、四地中,偏东方向临近湖泊的地点只有地和地,因此P地

7、不可能位于地和地,B、D 错。读图可知,该区域河流大致由东南流向西北注入巴尔喀什湖,因此东南部地势较高,雪山和雪峰应在图示区域的东南部,材料信息表明,“快到终点时雪山开始出现在视野中,雪峰在远处闪耀着亮的白光”,说明驾车行驶200km(根据图中比例尺判断在图中移动2cm)后,车应沿公路向该区域的东南方向行驶,图中显示,如果从地出发,行驶 200千米后,行车方向为向西南,不可能在远处能见到雪山和雪峰,A错。如果从地出发,行驶200千米后,行车方向为向东南方向,有可能在远处见到雪山和雪峰,因此游记中的P地最可能位于图中的地,C对。故选C。【5题详解】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可知,驾车出发地为地,材料信息表

8、明“我驾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图中显示,地东北方向临近湖泊,由此推知,该日当地日出东北,直射点在北半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中亚地区7月气温相对较高,适合驾车旅行,B对。3月和9月大致接近正东方向日出,12月东南方向日出,且气温较低,因此此段旅行发生在3月、9 月和12月的可能性小,排除 A、C、D。故选B。云瀑是云体顺着风向翻过山岭后,向低处倾泻成瀑布状的天气现象。日玛那雪山处在珠穆朗玛峰和干城章嘉峰之间(如甲图),从岗巴县可以看到日玛那雪山上壮阔的云瀑。乙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6 月22日拍摄的日玛那雪山“日出云瀑”美景。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6. 形成日玛那雪山上云瀑的

9、主要动力是A. 西北季风B. 东北季风C. 东南季风D. 西南季风7. 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云瀑”的北京时间最可能是A. 4时B. 5时C. 7时D. 8时【答案】6. D 7. C【解析】【6题详解】由材料“云瀑是云体顺着风向翻过山岭后,向低处倾泻成瀑布状的天气现象”可知,云瀑的来向即为风向,从日玛那雪山东北处的岗巴县可以看到,则可推知形成日玛那雪山上云瀑的主要动力是西南季风,D对。故选D。【7题详解】拍摄时间为6月22日拍摄的日玛那雪山“日出云瀑”美景,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于地方时6时。结合当地位于纬度位于28N附近,得知日出时间的地方时4-5时之间,考虑经度为

10、88E附近,和北京时间相差两个多小时,北京时间约为7时左右,C对。故选C。地表蒸散指地表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水分运动的重要过程,是植物及农作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水分和能量来源,是陆面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的重要纽带。下图为祁连山海拔26003800m内某流域不同地表实测蒸散对比和降水季节分配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 该流域林地地表蒸散低于草地的主要原因是A. 林地海拔低于草地B. 林地温度低于草地C. 林地降水少于草地D. 林地风速大于草地9. 影响该流域内8月草地地表蒸散相对较低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B. 坡向C. 天气D. 风速【答案】8. B 9. C【解析】

11、、【8题详解】地表蒸散是指地表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主要受气温的影响。气温高,蒸散大,气温低,蒸散小。祁连山是西北-东南走向,影响祁连山的夏季风为东南风,降水差异主要体现在祁连山的东端和西端的差异,而坡向的水分差异主要受蒸发与降水对比的影响,东坡水分充足一侧生长森林,西坡水分较少,生长草地,故林地和草地分布海拔差异小,故A C错;林地植被高大,草地植被较低矮,地表风速林地小于草地, D错。林地降水多,晴天少,光照较草地弱,并且受林地枝叶阻挡,地表获得光热少,土壤温度低,故蒸发较弱,所以B项正确。【9题详解】读图可知,该流域8月份降水多,阴雨天气多,气温相对较低,光照时间短,从而导致草地土壤

12、在8月份蒸散相对较低。故C项正确。潮州嵌瓷,俗称“贴饶”或“扣饶”,是广东省东北部沿海的潮汕地区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如下图)。嵌瓷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表现形象,主要用在宗祠建筑上,大致流程分为塑胚、剪瓷、镶嵌、调整等步骤,工序复杂特殊,全靠手工制作。2011年,嵌瓷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许多传统工艺一样,嵌瓷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困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 与我国内陆地区宗祠建筑主要采用彩漆木雕相比,潮汕地区屋顶及墙体上更多采用嵌瓷做装饰主要原因是A. 嵌瓷技艺更为精湛B. 嵌瓷造型更为多样美观C. 碎瓷片废物利用成本更低D. 质地坚实抵御台风能力更强11. 嵌瓷装饰传承与发展面临的

13、主要困境是工艺技术人才流失文化和审美观念变化生产周期偏长生产成本提高A. B. C. D. 【答案】10. D 11. A【解析】【10题详解】与内陆地区相比,位于广东东北部沿海的潮汕地区降雨量大,空气更为潮湿,木雕难以保存,且受到台风的影响更大,嵌瓷是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且互相镶嵌,提高了抗侵蚀能力结构的稳定性,D对。在技艺精湛程度、美观程度和利用成本上彩漆木雕也是具有自己的优势,并不是潮汕地区采用嵌瓷的主要原因,排除A、B和C。故选D。【11题详解】据文字材料,嵌瓷制作工序复杂,全靠手工制作,在城市化的冲击下,少有手工艺人留在当地从事工艺传承,对。由于现代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对传统建筑冲击

14、较大,嵌瓷的市场需求大幅降低,对。如果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高,生产周期、生产成本都不会显著制约嵌瓷装饰的发展,错。故选A。二、综合题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茶树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1867年英国人将中国茶树引种至斯里兰卡之后,茶产业逐渐成为其出口经济的支柱产业。斯里兰卡茶的种植管理、茶叶加工以及销售皆与中国有很大不同。茶园采用等高密集种植方法,每个小块茶地中都有高层树木。每四年进行- -次重度修剪,将每一株茶树修剪至地面以上三、四十厘米。修剪下来的枝叶先覆盖于被砍的树桩上,待新芽萌发后,粗大的枝条移出园外,其余则留在茶园内覆盖地面。斯里兰卡茶叶全年可以采摘,农

15、户们将鲜叶交给茶叶加工厂,加工后在科伦坡茶叶市场拍卖出口。拍卖所得采用分成制,68%归农户,32%归加工厂。下图示意斯里兰卡茶叶主产区分布及茶园景观。(1)分析斯里兰卡主产区茶叶生产的有利气温条件。(2)说明高层树木对茶树生长的有利影响。(3)说明斯里兰卡茶园每四年进行一次重度修剪的作用。(4)说明拍卖市场的设立给农户带来的好处。【答案】(1)地处热带山区,全年温暖,无冻害威胁,适于茶树生长:茶树终年可萌发新芽,采摘次数多,茶叶产量大;纬度低,(太阳高度日变化大)昼夜温差较大,茶叶品质高。(2)纬度低,光照强,高层树木可为茶树遮阴,减少日晒,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高层树木根系较发达,利于保持水士,涵养水源: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完善生态系统),减少病虫害。(3) (温暖多雨的气候与长期高强度种植易使茶园土地肥力下降)定期重度修剪利于地力恢复:降低茶树树冠高度,便于茶叶采摘:促进新枝生长,提高茶叶品质:重度裁剪可产生大量枝叶,枝叶覆盖地表抑制杂草生长,枝叶分解后补充土壤有机质。(4)通过拍卖市场,解决了小农户产品销售问题:减少销售环节,缩短了与国际市场的距离,降低了交易成本,获得合理价位,提高利润;有利于农户及时获得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