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门诊建设实践

上传人:nj****e 文档编号:148250320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医院门诊建设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智慧医院门诊建设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智慧医院门诊建设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智慧医院门诊建设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智慧医院门诊建设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医院门诊建设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医院门诊建设实践(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慧医院门诊建设实践 新医疗,新智慧 智慧医疗 1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考 2智慧门诊建设的实践 3智慧门诊建设的新型技术应用 4智慧门诊建设的问题与探索 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考 互联网(移动)应用大数据和AI5G和黑科技 IT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医疗信息化的关系: 单机应用局域网应用 实现从纸集中化管理, 面记录到规模化内部 电子化记应用,ESB 录的飞跃, 集成平台技 主 要以财术,着重内 务记账为部管理系统, 主临床业务系 统,内部流 程 管 理 ; HIS/CIS/HR P/OA/自助 挂号设备 容器化技术、微服 务架构;院内服务 线上化、移动化, 医疗服务互联网化, 医疗服务创新;在 线挂缴查、

2、轻问诊、 在线诊后管理、远 程医疗 与临床业务 和服务结合 更紧密,成 为更高效的 工具,提供 更便捷的服 务,如临床 辅助决策、 患者个性化 服务等 5G和未来科 技可能带来 的信息与人 体本身更紧 密的结合, 医疗设备与 网络更深度 融合,更加 个体化、智 能化的医疗 服务;如数 字化人体、 远程手术机 器人 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考-我们的理解 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考-我们的理解 智慧医疗服务是利用“云、大、物、移、智”等先进信息技术对医疗服务流程、模式、 运营管理等进行的优化、再造或者服务创新,在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以提 高效率为导向,不断增加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 质量安全效率服务

3、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 人工智能 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考-门诊信息化现状 从普通服务向医疗服务深化 支付 智能 导诊 康复 管理 智能 宣教 排队 查结 果 智能 预约 挂号 转诊 会诊 多级 协同 临床 科研 智能 随访 辅助 决策 患者 管理 智能 病历 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考-还能做点什么 现在开展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多集中在解决“三长一短”中三长的问题,但一短并未有明显改 善,而诊疗时间是整个医疗服务的核心。在没有办法延长单位诊疗时间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点 什么优化一短的问题吗 “三长一短” 目前的医疗服务集中在院内,患者就诊后的服务、管理严重滞后,近几年互联网轻 问诊解决了一部分问题,独立于

4、院内系统的问诊平台与院内信息割裂,无法使患者 获得更好的延续性诊后管理与随访服务 “诊疗连续性” 国家大力发展医联体、分级诊疗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机构间的协同效率, 提升疾病同质化治疗、管理水平也是急迫的需求 “分级诊疗,机构间协作” 智慧门诊建设的实践 智慧门诊建设的实践 2016年底开始,我院在精神心理卫生和代谢内分泌两个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展开“互联网 +智慧门诊”的探索和实践: 技术创新 服务创新 模式创新 针对医院门诊量大,门诊电子病历难以实施和应用,我们尝试利用互联网+人工 智能技术研发了主动式门诊病历系统,显著提升门诊医生电子病历书写效率和 病历质量。 医院外地患者多,对诊后管理及服务

5、需求强,依托主动式门诊系统平台,研发 了智能诊后管理,实现患者全病程管理。 配合我院逐步开展的专病门诊,我们基于主动式门诊病历系统开发集门诊、科 研、随访一体化专科服务平台 智慧门诊建设的实践-整体架构 精准预约 院内导航 管理指标采集监 控 智能导诊 统一预约 诊后咨询 主动病历 结果推送 线上复诊 智慧服务支撑层 就诊提醒 智能预诊 服药助手 辅助诊断 服务评价 医患沟通 自动病历生成病史分析辅助检查 辅助用药教育处方结果回报 医医沟通分级干预线上复诊 信 息 病历医嘱 统一数据目录 院内统一数据服务平台 检验数据检验数据 住院支付院外数据 安 全 : 网络 安全 、传 输安 全、 服务

6、器安 全、 数据 主数据元数据数据管理规则 安全、 终端 安全、 数据服务总线 隐私 安全 HIS LIS 其他系统 运 营 保 障 体 系 安 全 保 障 体 系 智慧门诊建设的实践-主动门诊病历系统 一体化工作站设计:应用组件和容器技术,专科多样 化应用可配置实现。通过门诊医生站的重构,大幅提 升医生书写相关医疗文书和下达医嘱的时间,大幅提 高医患的有效沟通时间,提升患者的就医获得感 主动病历:利用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技术,在患者通过微信、支付宝等 渠道挂号后,系统会根据挂号信息主动对患者发起智能问诊,通过问答的形 式采集患者基本病史,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形成医生可阅读和理解的语 义病

7、历,大幅节约医生的问诊时间并提供门诊病历的完整度 智慧门诊建设的实践-医用评估量表系统 诊前自评:利用院前或候诊时间评估筛查,医生诊间直接查看结果 智慧门诊建设的实践-患者服务 就诊提醒诊间支付预约检查院内导航检查检验结果推送 虚拟机器人助手,将就诊服务从人找信息服务向信息服务找人的方向转变,更人性化、精准化的提供就诊全流程最优 化辅助决策,包括:推荐就诊时段、院内智能导诊、智能预约等,使患者就诊更少跑腿,每次跑腿更有效,实现就医 总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双下降”。 智慧门诊建设的实践-诊后管理 针对不同的个体对自我管理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进行评估 医生有针对性的开具结构化教育处方,并与诊后关键指标

8、监测和干预相关联,进行个性化患教和 管理,并制定精准的日常监测和康复方案推送至患者的移动终端 智慧门诊建设的实践-诊后管理 个性化指标 血糖记录运动/饮食查看血糖曲线智能化患教 查阅病历 诊后管理处方采用人机混合的方式给出,为患者提供自动化的诊后 服药提醒、指标监控、日常数据采集、健康宣教、分级干预等服务 智慧门诊建设的实践-诊后管理 个 关键指标记录 (对接了智能硬件的可自动采集和记录) 性化指标运动/饮食 智能化患教 患者通过微信就可在家中查看医生为自己制定的个性化康复目标,并将日常情况及时反馈 患者的院外日常数据通过移动设备回传至院内病历系统中,为患者形成全病程视图,医生可通过 手机端/

9、医生工作站进行患者的诊后干预和管理 电脑端查看患者家中关键指标数据移动端查看患者指标曲线、远程开药、并及时提醒线下复查 诊后管理机器人 智慧门诊建设的实践-智能决策/诊疗辅助 辅助诊断、辅助用药、聚类分析、发病预测 智慧门诊建设的实践-专科联盟服务平台 专科联盟成员单位不但可以进行数据的统一采集和共享,也可用这套系统共同管理患者、完成患者的双向转诊, 共同组成患者的诊后管理团队,分享患教信息,标准化管理方案 智慧门诊建设的新型技术应用 智慧门诊建设的新型技术应用-信息化能力模型 智慧门诊建设的新型技术应用-系统架构 1.微服务架构:系统内部构建稳定的微服 务应用,各服务之间能够通过统一的服 务

10、共识相互调用,可快速响应临床需求 变化,灵活满足专科间差异化需求。 2.前后端分离架构:采用前后端分离架构, 前端专注交互体验,后端着重的业务逻 辑实现;通过中间层的引入,使用安全 证书以及数据脱敏、传输加密等,并对 后台服务访问进行严格控制,提升了整 体架构的安全性,为微服务应用建立了 基础。 3.容器化部署:在微服务的体系架构下, 通过Docker等容器服务,为开发,测试, 生产等提供统一的镜像,提供更加便捷 的服务部署,运维管理等。 缓M服务器 静态资洒服务器 N-inx等 目 i 数据库服务器 2 H A S o 应 用Ad应用护士应用 缓M服务器 静态资洒服务器 LN-inx等 服务

11、n关 路由 ux均 衡 缓M服务器 静态 资洒服务器 业务数据库服务器 1数据库服务器 2 HA 超融合基础设施 用户服务Ad服 务门诊服务H础服务智p服务服务注册及平台管 理服务器 客 户 斗 目 i 数据库服务器 1 前 斗 展 示 层 后 斗 微 服 务 层 浏览器Apps/mobilesdk/api 防 火 I u x 均 衡 应用服务数据服务Al服务 H于S2rin- C/1udg标准化框架 H于大数据g用于分析 l计 D r 化H于ML DLC现数据深N价值 技术 框架 智慧门诊建设的新型技术应用-核心改进 i术 业务组D聚合 资产沉淀 业 务 超融合架r 安 I g p e 速

12、r 建 统o务 n 据 共 A 用户中d (患者 H 康人群) 事 D中 d (P嘱 挂号 检u) P 疗 o 务 中 d (o务目录) 账务 (支C 结算) 应用中台 基千S5ring Cloud的标准化框架 n据中台 基千n据的L析 统计 l 索 S视化 Al中台 基千ML DL发|n据深层价值 b箱即用 b箱即用的小应用HSW/bA55PWA I M端工作台 业务组D库 诊M诊中诊W TBD 远程 医疗 结果 回报 TBD 患者 管理 健康 宣教 指标 采集 基层 医师 指导 流行病 上报 数据刀 T TBD 质量管 控 TBD 服药 助 B 就诊 提醒 健康 档案 医嘱 事件 便民 服

13、务 智能 问诊 服务 监督 便捷 支付 随访 管理 TBD 教育 处方 智能 刀诊 安全 管理 预约 管理 主动 病历 实时监 控 监控 干预 数据 脱敏 智能 导医 挂号 诊后 合约 电子 申请 专科 检查 TBD 决策支 D TBDTBDTBD 院内 导航 评估 筛查 TBD 排队 叫号 I 程 o 务基 础 安 IP院管理 在院内统一业务平台基 础上构建基于微服务架 构的,以患者、医嘱事 件、医疗服务目录以及 账务处理为中心的核心 基础支撑层,支持快速 的“互联网+”、“智 能+”医疗健康服务能 力建设 智慧门诊建设的新型技术应用-微服务底座 所有的微服务想要运行起来都需要一套 基础架构

14、,我们称之为“微服务底座”, 微服务底座由多套框架构成,提供统一 的审计日志、服务注册发现、统一的调 度以及统一的访问入口等等。所有的微 服务就像App一样,运行在微服务底座 之上。 像服务注册、发现,以及服务网关等都 是在部署微服务架构中必选的基础功能 概念辨析:没有叫微服务框架,是因为 是由多套框架组成,构成一个完整的底 座,底座之上,承载的是业务逻辑。 监控、告警 日志、审计 服务注册、发现 轻量级通讯协议 服务负载均衡 部署、升级 事件调度 服务网关 认证、鉴权多语言代码框架 统一服务测试 服务依赖关系管理 微服务CI/CD 调用链跟踪调试 灰度发布 蓝绿部署 资源管理 必选项 可选项

15、 智慧门诊建设的新型技术应用-微服务底座功能举例:服务注册 和发现 服务注册后会发送健康息 到注册中心,注册中心收 不到信息时会移除此服务 支持集群部署, 避免单点问题 智慧门诊建设的新型技术应用-微服务底座功能举例:服务网关 服务反向路由,网关要负 责将外部请求反向路由到 内 部 网 服 安全认证和防爬虫,所有外部请求 必须经过网关,网关可以集中对访 认证和 模式实 企业内 限 保 冲垮,在内部系统出现故 障时,网关可以集中做容 错,保持外部良好的用户 体佥 部具体的微服务,这样 间进行安全控制,比如用户 然企业内部是复杂的分 授权,同时还可以分析访间 式微服务结构,但是外 现防爬虫功能,网

16、关是连接 系统从网关上看到的就 外系统的安全之门 是一个统一的完整服务, 关屏蔽了后台服务的复 性,同时也屏蔽了后台 务的升级和变化。 监控,网关可以集中监 控访间量,调用延迟, 错误计数和访间模式, 为后端的性能优化或者 扩容提供数据支持 流和容错,在流量高峰 ,网关可以限制流量, 护后台系统不被大流量 日志,网关可以收 集所有的访间日志, 进入后台系统做进 一步分析。 在微服务架构中,不同的微服务可以有不同的网络地址,各个微服 务之间通过互相调用完成用户请求。 虽例如医生要查看患者的历史病历信息,可能需要查看患者基本信息、病 布 历信息、历史医嘱信息等,这些信息的获取则来自于不同的微服务,比 像 如患者服务,病历服务,医嘱服务等;如果要客户端多次请求不同的微 杂 服务则会带来客户端复杂性增加、认证复杂、效率不高等问题,而微服 务网关的存在则解决了这些问题,所有的外部请求先通过这个微服务网 关,它只需跟网关进行交互,而由网关进行各个微服务的调用。网关像 一个门面,对客户端隐藏了后端服务的复杂性,提高了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云计算/并行计算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