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测试二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8247222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测试二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测试二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测试二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测试二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测试二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测试二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测试二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二测模拟测试二理综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黑色素积累,细胞核体积增大B. RNA病毒侵染的细胞都会发生逆转录过程C. 细胞能合成蛋白质,且合成场所一定是核糖体D. 细胞的信息中心就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答案】C【解析】【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沉积;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详解】A、衰老细胞内由于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减少,故头发变白,A错误;B、RNA病毒中有一部分不是逆转录病毒,因此RNA病毒侵染的细胞不都会发生逆转录过程,B错误;C、细胞中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正确;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病毒、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衰老细胞的特点、细胞器和细胞核的功能,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2.下列有关“S”型曲线K值改变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叙述是( )A. X轴为外界蔗糖溶液浓度,Y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c点时,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K值将不改变B. X轴为氧气分压,Y轴为

3、水稻根细胞对硅的吸收速率,在c点时中耕松土,K值将不变C. 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c点适当提高CO2浓度,K值将提高D. 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c点改变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因素,K值将提高【答案】D【解析】【分析】1、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细胞不断失水,发生质壁分离,一定范围内浓度差越大,失水越多。2、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和矿质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CO2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3、矿质元素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影

4、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随着氧分压的增加,矿质元素的吸收速率逐渐增强,而到达一定氧分压后,由于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矿质元素吸收速率不再增加。【详解】A、随着蔗糖溶液浓度增大,细胞失水过多会死亡,c点时细胞已死亡,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细胞不会再失水,K值将不改变,A正确;B、水稻的根细胞对硅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c点之后限制运输速率的因素为根细胞中载体蛋白的数量,中耕松土之后,K值也不变,B正确;C、在c点后光照增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不再增加,此时限制因素为除光照强度外的其他因素,如CO2浓度、温度等,因此适当提高CO2的浓度,光合作用增强,K值将提高,C正确;D、该曲线可用于表示种群数量与

5、时间的关系,其中c表示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当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因素改变时,K值将发生变化,但不一定是提高,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以“S”型曲线为载体,考查渗透作用、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和K值等相关知识,是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3.鸟类的繁殖大多在春天进行的,具有时间为一年的性周期。下图为某一鸟类体内一个性周期的激素调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繁殖季节,适宜的日照时间通过神经调节不断引发激素A的分泌,从而影响鸟类的繁殖行为B. 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在非繁殖季节,激素B的分泌量明显减少C. 激素A与激素C的化学本质不同,但可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

6、D. 激素C分泌增加将导致激素A分泌减少,两者是拮抗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示意图,鸟眼感受到光照刺激以后,产生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激素A通过血液运输到垂体细胞,刺激垂体细胞分泌激素B,作用于卵巢中的内分泌细胞,促使其分泌激素C,促进卵细胞的产生。由此可知,激素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激素C是性激素。鸟类的繁殖行为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促性腺激素能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在非繁殖季节,分泌量减少。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详解】A、由分析可知,鸟眼感受到光照刺激以后,产生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激素A,此过程为神经调节,A

7、正确;B、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能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在非繁殖季节,分泌量减少,B正确;C、激素A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本质为蛋白质;激素C为性激素,本质为固醇,二者均可作用于垂体细胞,C正确;D、激素C分泌增加,将导致激素A分泌减少,说明激素C对激素A存在负反馈调节作用,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作用,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一样,需要牢记。4.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如下图中曲线所示、膜电位变化如下图中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中培养液M可以用适当浓

8、度的KCl溶液代替B 适当提高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上c点值C. ab时,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有关D. 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钠离子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答案】C【解析】【分析】1、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钠离子内流是协助扩散,扩散的速率与浓度差有关。2、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维持外正内负。【详解】A、该实验中某溶液不能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否则会影响静息电位,A错误;B、钾离子不会影响动作电位峰值,因此提高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不会提高曲线上C点值,B错误;C、ab

9、时,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过性增大有关,形成动作电位,C正确;D、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由钠离子内流转变为钾离子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旨在考查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过程,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图曲线进行推理、判断。5.某林区在30年前发生过火灾,焚毁所有林木。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地区进行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基因型引入前,原地引入后5年,本地引入后8年,本地AA50%54%58%aa20%24%28%A. 该林区30年间发生了次生演替B. 外地植物

10、在引入前后发生了进化C. 研究该地区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D.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比实际大【答案】B【解析】【详解】A、林区发生火灾,而火灾后的森林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B、引入前原地,AA=50%,aa=20%,则Aa=30%,故A的基因频率为50%+1/230%=65%;引入后5年,本地,AA=54%,aa=24%,则Aa=22%,故A的基因频率为54%+1/222%=65%;引入后8年,本地,AA=58%,aa=28%,则Aa=14%,故A的基因频率为58%+1/214%=65%,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说明该种群发生未

11、进化,B错误;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C正确;D、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野兔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D正确。故选B。6.某二倍体植物掌形叶(M)对圆形叶(m)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现有一掌形叶抗病突变体,其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通过与图丁所示植株杂交所得F1性状分离比分析判断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假定甲、乙、丙、丁的其他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12、,当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掌形叶抗病与掌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1:1,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B. 掌形叶抗病与掌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2:1,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C. 掌形叶抗病与掌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3:1,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D. 掌形叶抗病与圆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2:1,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答案】C【解析】图丁圆形叶感病植株基因型为mr,与该掌形叶抗病突变体进行杂交若为图甲所示基因组成,即MMRr与moro杂交,后代为MmRr、MoRo、Mmrr、Moro,掌形叶抗病:掌形叶感病=1:1;若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MRo与moro杂交,后代为M

13、mRr、MoRo、Mmro、Mooo(幼胚死亡),掌形叶抗病:掌形叶感病=2:1;若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oRo与moro,后代为MmRr、MoRo、moro、oooo(幼胚死亡),掌形叶抗病:圆形叶感病=2:1,故C错误。7.如图甲表示小球藻的某生理过程,科学家向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放射性14CO2,在不同条件下连续测量小球藻细胞中14C标记的图甲中三种化合物的相对量,其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1)图甲所示生理过程发生在_中,若使该过程持续稳定的进行,必须由光反应持续提供_。(2)图乙曲线A、B、C依次表示图甲中化合物_相对量的变化。(3)曲线B先上升后下降,请写出导致其下降的主要

14、生理过程的反应式:_。(4)曲线A有两次上升过程,参照图甲分析原因分别是:光照条件下,_,使其上升;突然停止光照,_,14CO2继续被固定,使其再次上升。【答案】 (1). 叶绿体的基质 (2). H、ATP (3). C3、(CH2O)、C5 (4). 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5). 小球藻吸收培养液中的14CO2并逐渐合成14C标记的C3 (6). 14C标记的C3不能继续被还原【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此过程必须有光、色素、酶。具体反应步骤: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ATP生成,ADP与

15、Pi接受光能变成ATP,此过程将光能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反应步骤:CO2的固定,CO2与C5结合生成两个C3;CO2的还原,C3接受H、ATP被还原成有机物。此过程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2、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CO2和H2O,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具体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C6H12O62丙酮酸+4H +能量(在细胞质中);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线粒体基质)24H+6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3、分析题图:图甲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图乙中,由光照转为黑暗,光反应减弱,产生的ATP和H减少,C3的还原量减少,合成有机物减少,C3得到积累;相反的,由于C5的来源减少,所以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