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期末考试总结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48233059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法期末考试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国际法期末考试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国际法期末考试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国际法期末考试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国际法期末考试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法期末考试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法期末考试总结(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导论名词解释国际法(internationallaw):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主要是之间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国际法主体:是指有能力享有国际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义务,有能力进行国际关系活动的实体。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国际法规表现的形式或形成的过程、程序。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国籍法的编纂(codification):狭义一般是指把现有的国际法规则,特别是习惯法规则,加以准确的表述和条文化、系统化;广义则一般还包括修订、补充原有规则或提出新的规则,将它们编成条款草案,由一个有权确定的机构,通常是外交会议,予以认可,并通过一定程序,形成为国际公约。问答题1

2、、试述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国际法是不是法律) 答:(一)世界各国公认国际法的存在及其约束力;(二)任何单位(单个)的不能改变国际法的规;(三)遵守国际法是通常状况,违法国际法是例外;(四)违反国际法是要承担国际法律责任的:1.建立国际性司法机构(前南法庭,国际法院,国际刑事法庭);2.限制并禁止条约的保留(国际海洋法公约)追求公平公正。 3、国际法的渊源有哪些? 答:联合国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被认为是对国际法渊源的权威说明。当前,普遍认为国际法的渊源包括: 一、国际条约。条约是指间、与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所缔结的书面协定,它是现代国际法最重要的渊源。一般包括造法性条约和契约性条约。二、国

3、际习惯。国际习惯是经接受为法律的一般实践、惯例或做法,它是国际法最古老的渊源。国际习惯包括其主观要件,即国际法主体不断实践后确定法律概念、法律规等,及客观要件,即国际法主体在国际实践中不断重复某种行为。三、一般法律原则。是“为文明各国国法共同认可的一般法律原则”,是国际法渊源。周鯁生认为,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列入这样一项规定,只能认为是准许法院在审判某种案件时,在从习惯或条约中都找不出适用的规的场合,比照适用一般法律原则,作为变通解决办法;而那并不具有新创一种国际法渊源的作用。 四、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显然这两项是不能与国际习惯和条约相提并论的,它们并非国际法的渊源,而是一种

4、证据或证明材料。五、“公允及善良”原则。愿意是在公平和善意的基础上,既可以不严格依照国际法进行裁判,条件是必须得到当事国各方的同意。实际上国际法院还没有过按照公允既善良原则进行裁判的案件。六、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决议。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中没有提到国际组织的决议,原因之一可能是当时国际组织的作用还没有现在这样重要。 七、准条约、软法。4、试以实例说明国际法与国法关系的原理。 答:(一)国际法与国法关系是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国际上关于二者关系的理论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一元论主国际法与国法属于同一法律体系,分为国际优先说和国优先说国际优先说强调国际法优先于国法,国法从属于国际法,否定了主权,国优先

5、说认为国际法只是对外政策,强调绝对主权。二元论主国际法与国法属于两个法律体系,两者有不同主体和调整对象,法律性质也不同,渊源不同,法律实质也不同。二元论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二)根据国际法规则,国际法经过“采纳”或“纳入”同时成为国法的规则,或者经过“转化”把它的容制订为国法规则。1.有的通过国立法使在国有效力。如美国,条约分为自动执行,即无需经过特别立法就有效力和非自动执行,即必须经过特别国立法才在国有效力,后法优先于条约。英国宪法规定,条约如果影响私人权利,或者如果其实施需要改变法律,就需要国会通过一个予以实施的方案,或者在需要时通过对法律加以所要求的改变的立法,才能在国获得效力。比利时

6、几乎所有条约特别是涉及公民的私人地位的,必须经过立法的程序。 2.条约和习惯法是国际法的一部分,宪法规定其有国法的效力,不必经过特别立法程序,可由法院加以适用,如瑞士、美国的自动执行条约、日本、意大利。 3.条约或者习惯法与国法相抵触时,有的主国法优先,如英国、荷兰;有的主条约和习惯法优先,如比利时主条约优先即使国法在后,法国以互惠为条件主条约优先还有希腊。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主权是指对的最高权力,对外独立自主的权力,是不受任何其他控制的。领土是一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行使其属地优越权的地域围。维护领土完整,与维护主权是同一

7、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因为领土是存在的要素之一,在其领土上行使其主权。领土的完整性如不能得到保证,主权也无法维持。(二)互不侵犯。在其相互关系中不得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使用武力、威胁或其他方法侵犯别国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三)互不干涉政。互不干涉政的核心意思是,基于主权的独立性,除非受国际习惯或条约的限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其部和对外事务。(四)平等互利。平等互利原则作为一项国际法原则,包含两个层次的要求;第一是平等,既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建立在国际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第二是互利,即只有注意实质平等才能较好地实现优势互补和协调。(五)和平共处。和平共处应包括以下容:1.国与国之间应和平

8、地相处,其中包括采取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之间的和平共处;2.和平地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促进合作;3.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6、试述国际法原则宣言所规定的七项原则的主要容。 答:(一)联合国大会在1970年全体一致通过了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即国际法原则宣言,宣言中规定的七项原则构成国际法基本原则。 (二)主要容是:1.禁止非法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宣言指出,这种使用威胁或武力,构成违反国际法及联合国宪章;每一都有义务避免用这种方法侵犯他国现有的国际疆界。 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各当事方应商定适当的和平方法,包括谈判、调停、和解、仲裁、司法解决;国

9、际争端应根据主权平等的基础、用当事方商定的方法加以解决。 3.不干涉政原则。任何或集团均无权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间接干涉任何其他之政外交事务。每一均有选择其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制度之不可转移之权力,不受他国任何形式之干涉。 4.国际合作原则。宣言指出,这种合作的方面包括:维持国际和平安全;促进对于一切人的人权及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与履行,并消除一切种族上歧视和宗教上的不容忍。依照宪章有关规定,与联合国合作。各国应在促进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的经济增长方面彼此合作。 5.民族平等与自决原则。各民族享有平等权利与自决权之原则。 6.各国主权平等原则。各国法律地位平等;每一国均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每一国

10、均有义务尊重其他的人格;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受侵犯;每一国有权利自由选择发展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制度。 7.履行依宪章所承担义务原则。各国应一秉承意履行其依宪章所负之义务,依公认之国际法原则与规则所负之义务,和依有效的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 (三)同时宣言还指出,每个原则都要在解释和实施上和其他原则相联系。第二章国际法上的名词解释:国际法上的(state)是指局在特定的领土之上,并结合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权力之下的人的集合体。作为一个国际人格者,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永久的人口;确定的领土;政府;与他国交往的能力。 问答题1为什么说是国际法的主要主体?答:国际法的主体是指有能力享有国际法上权利和承担国

11、际法上义务,有能力进行国际关系活动的实体,即具有国际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实体。国际法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享受国际权利和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具有参加国际关系活动的能力,同时要是实体。而是最主要的国际法主体是因为:1。是国际社会中最重要的参加者;2。目前国际社会中的国际法规大都是调整与间关系的;3。是主权的,拥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2构成的要素有哪些?(1)国际法上的是指定居在特定领土之上,并结合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权利之下的人的集合体。(2)构成国际法上的应具备四要素。A、永久的人口,即依法具有该国国籍或国民资格的人,是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但人口的多少、种族和民族的异同不影响一个的存在

12、。B、确定的领土。领土是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有效行使排他性权力的空间,是确立属地管辖权的基础,确定的领土是形成和存在的必须条件。C、政府,是指构成政治和法律方面公共权力组织的整体。包括行政、立法、司法机关。政府于部行使统治权,把人民组织起来,使他们有秩序地生活,在国际关系中,它代表人民进行交往,享有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义务。政府的存在是区别与非实体的重要标志。D、主权。主权是具有的对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地位,它是固有的属性,没有主权就不称其为,就不可能与别国交往,就没有国际行为能力和权力能力来独立承担国际法律义务。(3)这不意味着符合这些要素的实体都是合法的并因此取得国际法主体的地位。如果它创立

13、时违反国际法原则,它的存在就是非法的。3承认和政府承认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承认产生什么法律后果?(1)承认是指既存对新产生的给予的认可,接受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与新建立关系并进行交往的行为。承认比喻遵守两个条件限制:一是新产生的实体具备了国际法意义上的要素,二是新必须符合国际法原则而产生。(2)政府承认实际上发生在两种场合,一,发生在新承认的同时而出现对该国政府的承认;二,是发生在一个既存的部发生的社会革命或叛乱,导致该国发生非宪法程序的政权更迭,建立了新政府,这个新政府全然改变了旧政府对统治秩序,选择了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改变了旧政府对外关系的方针和政策。(3)联系和区别:承

14、认包括对政府的承认,但政府的承认并非必然涉及到承认。在政府承认的第一种场合,承认和政府承认是一致的,同时发生的。后者,既存只是单纯承认新政府,而不涉及对新政府所代表的的承认。(4)法律效果:1。既存给予新法律上的承认就奠定了两国全面交往的基础;但事实上承认不产生两国的政治关系,也没有外交和领事关系的建立;2。承认国承认被承认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效力;3。承认国承认被承认国的财产权,诉讼权和豁免权。国际法上,一般认为承认有溯及的效果,这就是说,寄存对新承认产生的效力可以追溯到后者成立之时。于是,新在未被承认之前完成的法律行为的效力,承认国应当予以承认。4国际法上的继承应遵守什么规则?中华人民国在继

15、承方面的实践如何?答:(1)国际法上的继承是指由于某种具有国际法意义的事实或情势出现,使国际法上有关的权利义务从一个承受者转移给另一个承受者所引起的法律关系的改变,是国际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2)继承包括继承、政府继承和国际组织的继承。继承是指一国对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有的责任,由别国取代。发生的情况包括独立、分离、分立、合并和领土的转移。政府继承是指一国被推翻的政府所承受的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取代它的新政府。国际组织并不当然发生继承,要由国际组织的文件确定。(3)继承的规则:A、条约事项的继承人身条约:与国际法主体资格密切相关的条约,一般不发生继承。非人身条约:一般是继承的。B、条约外事项的继承:财产的继承:不动产随领土转移,动产一般由双方共同协商解决,与所涉领土密切关系来确立是否继承。债务的继承:国债:是整个所负的债务,是继承的。地方化债务:以名义承担,而实际上只用于地方的债务,是继承的。恶债不予继承原则:恶债:是被继承人违背国际法基本原则或者与继承者的意志相违背所取得的债务。档案的继承:原始与复制,双方达成一致解决。(4)中国在继承方面的实践:(见书)A、对条约的继承实践:B、对财产的继承实践:C、对债务的继承实践。5、试述管辖权的容。答:管辖权通常是指对与其有关的人和物的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