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征文合集6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48209699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故事征文合集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扶贫故事征文合集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扶贫故事征文合集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扶贫故事征文合集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扶贫故事征文合集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扶贫故事征文合集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故事征文合集6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扶贫故事征文合集6篇【篇一】我叫,是市委统战部派驻到扶贫办的挂职干部。我是个土生土长的人,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毕业,都是在上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也长期在市级部门工作,几乎从来没有走出过,没有到基层摸爬滚打过,身上一直少那么点“地气儿”。2019年4月,受组织选派,我作为市第五批赴挂职干部团队中的一员,开赴祖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开启自己职业生涯新起点的同时,也开始了自己“下基层”“接地气”的“补课”经历。盘点过去的一年,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已经去过18个,实地入户走访的贫困户超过150户。扶贫工作需要经常要到贫困户家实地走访,了解核实第一手情况,有时候一天要走十几户,而大多数这种访谈都是“一面之缘”

2、,为了便于区分梳理每户的谈话记录,我习惯在访谈间隙用手机抓拍一些贫困户本人或者其家居环境的照片、视频。有时,我会把这些涉及一线扶贫工作影音资料,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往往会收获超乎想象多的“点赞”,再回顾这些“热帖”时,我发现总有一些瞬间让我感动,总有一些体会让我难忘。记录一:贫困户家的“标配”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组照片,主题是“贫困户家墙上挂的才是人民心中的真神”。在我随机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我发现贫困户家里基本都有一样“标配”,那就是毛主席、习总书记的肖像照,这些照片往往都挂在家中最明显的地方。在与贫困户访谈交流的时候,我多次询问过贫困户,这肖像照是村里给统一发的吗?所有贫困户的回答

3、都是一致的:“不是,这是我们自己掏钱买的”。一张肖像照价格并不贵,也就是几元钱,但是作为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愿意心甘情愿地自己掏钱去买回来贴在家里,这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这需要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建设和享有幸福的主体,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正是因为我们党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贫困群众服务的理念,人民群众才愿意发自内心地爱戴我们的领袖、才愿意一心一意地跟党走。记录二:出门相送的老大爷记得一次我随同扶贫办领导在市的某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暗访,那天正巧赶上大雨,我们随机走进一户贫困户家,想接着雨势查看一

4、下“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住房安全质量问题,实地看看房子漏不漏雨。80多岁的户主老爷子见我们来了特别激动,一个劲讲党的政策好,待我们检查完转身出门的时候,老爷子非要冒雨送我们上车,一边送一边给我们抱拳作揖,不停念叨:“为了党的工作,这大下雨天的,你们还来,不说啥了,谢谢啊!谢谢啊!”我当时心里非常受触动,感觉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扶贫干部应尽的职责,但人民群众却如此感激我们。我把这段视频发到朋友圈,配上了这样一段文字:“我们有最好的人民群众,他们特别朴实善良、特别勤劳节俭,特别知足感恩,作为公务员没有理由不服务好他们,作为执政党没有理由辜负他们”。“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能落下一人。

5、精准扶贫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和历史职责。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摒弃精准扶贫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照顾和施舍的错误心态。在脱贫攻坚上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贫困群众服务的理念,抱着时刻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才不辜负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记录三:祭奠逝去的战友今年5月23日,全国扶贫干部的“朋友圈”被这个名字刷爆了。同志是中组部派驻扶贫的驻村第一书记,去年年底因车祸重伤住院,因伤势过重在治疗4个多月后永远离开了我们。我和并不熟识,但碰巧的是去年12月底我和他一起参加了中组部组织的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培训班,成为了短暂的同学,永远的战

6、友。这次培训课程质量非常高,我们470多名学员在12月25日结束培训后,信心满满归复各自的岗位,哪知道26日同志就在路上突发车祸经历近半年的治疗,最终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之时,我恰巧正在下乡访贫途中修车,自己心头也是一阵后怕,情绪特别不好。我挂职单位的处长曾经感慨,自己是转业军人,当兵没打过仗,没想到转业后打上仗了,打得是一场脱贫攻坚战。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从2016年至今已经有近30位干部牺牲在扶贫岗位上,全国总计牺牲了600多位干部,他们和同志一样,都是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再过半年时间,脱贫攻坚战就要迎来完胜时刻,希望这半年里,全国的扶贫干部在坚守岗位的同时一

7、定要爱惜身体健康,注意交通安全,脱贫攻坚战胜利的一刻,贫困群众一个都不能少,扶贫干部也一个都不能少。转眼间,我已经来挂职一年有余,对比手机相册里的自己,通过一年多的磨砺,皮肤晒黑了、身材变瘦了,衣着风格由无框眼镜、衬衫、西裤、皮鞋这样的办公室套装替换为变色镜、防晒服、运动裤、旅游鞋这种便于走村入户的下乡套装。与照片上“外化于形”的变化相比,更重要的是我感觉自己实现了“内化于心”的蜕变。以前在首都统一战线工作,打交道的多是各领域的党外代表人士,工作重心更多侧重在研究制定党的政策,在“务虚”上下功夫、在“面”上做文章;而在脱贫攻坚战线上工作,打交道的多是基层乡村干部和贫困群众,工作重心更多侧重在解

8、决贫困群众具体问题困难,在“务实”上下功夫,在“点”上做文章。可以说,一年来的扶贫历程,弥补了我人生阅历和工作经历的短板,让我体会到了工作方法上的“虚实结合”、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脚下没泥,心中没底”,让我明白统战工作是特殊的群众工作,扶贫工作更是特殊的群众工作。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既要懂得如何去做“阳春白雪”般特殊的群众工作,又要懂得如何去做“下里巴人”般特殊的群众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的宝贵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拓展了我的工作思路,值得我为之荣耀一生。在剩下的不到一年的挂职时间里,我将把这份荣耀,转化为对扶贫工作的真情投入,扎实做好负责的各项工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祖国美丽风景线,继

9、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篇二】西岸山东麓,市就坐落在这里。长期以来,贫瘠的大山犹如一堵隔绝外界的石墙,把人民的希望和富足生活挡在了“墙外”。如今,村民们已经搬进了新房,谁能想到,请他们住进新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提起扶贫工作,一航局在市挂职副市长的扶贫干部刘伟有一肚子话说,“来州之前,我就做好了心里准备。到了之后,还是被这里的贫困吓了一跳。”市年收入低于4000元的贫困家庭有1.2万户,4.4万人,超过当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贫困发生率达38.1%。当地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多山地陡坡,耕地面积极少,许多村民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村镇里没有优势产业,老百姓挣不到钱,经济落后导致居住环境也很差。”刘伟

10、拿出一张照片,一个高脚双层木屋,是当地的传统民居,通常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这些木桩像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因此被人们称为“千脚落地房”。这种木屋属于农村危房,既不安全又不环保,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或堆杂物,一到雨季,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千脚落地房”的千脚之上,有数千户贫困的家庭。一航局坚持样板引路,联合当地政府推行农村危房改造“清零”工作。危房改造之前,首先建起了样板房,其余的照着样本标准不断“复制”,修建排水沟,打造美丽整洁的现代村庄,让村居逐渐旧貌换新颜。农村危房改造“清零”工作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当地群众思想保守,不理解、不支持拆改工作,一度让刘伟很是头疼。市镇的村民王保红

11、经常把山外的一些日用品带到村里置换成当地土特产,再拿到外面去卖,也算是见过一些世面的人。可就算是这样,他还是非常抵触危房改建工作。他家的“千脚落地房”建在悬崖边,说什么都不让拆,询问具体原因又是支支吾吾讲不清楚,似乎有所顾虑。刘伟没有放弃,天天上门说服,王保红最终被打动了,他说:“我一直害怕你们拆了房子就不管我们了,我们一家老小住哪儿啊?”刘伟一听这话若释重负,赶忙解释说:“你放心吧,危房拆改期间,山下安置点的周转房可供村民居住。等新房子建好了,再搬进去,新房保证比现在住得舒服。”王保红听后心里终于踏实了,当天下午他家的“千脚落地房”就拆除了。在扶贫干部的努力下,“千脚落地房”的居民纷纷住进了

12、砖瓦房。不仅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一航局还与当地农林部门协商,成立扶贫合作社,在新建村庄附近发展经济果木、投资养殖业,让闲置劳动力有活儿干。截至目前,市实现贫困“摘帽”39515人,占贫困总人数的89.72%。完成住房安全等级认定16465户。生活环境改善,吸引了许多中小企业进驻,一年内就新增中小微企业174家,带动就业882人。看着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刘伟信心十足:“以前村民们都靠天吃饭,现在每户新房前挂着的一块块感谢共产党的木牌。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这贫困的帽子我们摘定了。”【篇三】临近过年,市县村的村民们山货生意更红火了,笑容满面的老杨不禁感慨道:“多亏了二

13、公局的蓝马甲啊。”村位于县大乌江镇境内深山之中,虽然山川秀美,土特产丰富,但却因交通不便,村里贫困面貌年复一年,村民苦不堪言,村干部也束手无策,一条坑坑洼洼的村路竟成了村民们脱贫致富路上的“绊脚石”。项目部进场之初,当地村民们并不“买账”。按说修的是便民路、致富路,当地村民应该翘首以盼,可项目却屡遭碰壁。“不行,坚决不行,这段路挖了,村里那几十亩田里的水怎么进去?”村民反对道。要修新路需要先把原本坑坑洼洼的砂石路拆掉,可村民们一再阻拦,清理工作迟迟不能开工,这可急坏了项目负责人,他已经前前后后跑了多次,依然没有任何进展。“走,趁着中午大家都在,解决问题也方便。”为了解决村民的顾虑,刚吃完饭的就

14、拉着综合办主任进村了。这次他们直接“坐”到了村民家里,村民终于敞开了心扉:“前几年外面来人也是说要修路,结果我们前前后后忙活了几个月,原来的老路挖得七七八八,可修新路的事却搁置了路没修成,原来的老路却毁了。”由于村通往村外的山路地质条件差,道路又狭窄,每到下雨时节,塌方水毁更给现场施工增加不少难度,很多当地施工队伍望之却步,甚至还出现了“半途而废”的情况。虽说打通整个村庄这条8.5公里道路大家已经期盼了十几年,但真开始修,村民们还是顾虑重重。找到了症结所在,当即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请乡亲们放心,我们先把灌溉措施做好,再保质保量地赶在娃娃们上学前完成任务,完成不了你们来项目部找我。”随后留下了

15、自己的联系方式。看着眼前这位一片赤诚、信心十足的中交人,村民们总算点了头。说干就干,在县大乌江镇的第一个承诺能不能按时兑现,不仅关乎项目声誉,更关系到乡亲们能否早日脱贫。项目部针对这一情况,当即把修路扶贫作为央企的社会责任,先是和业主商量反馈村民实际诉求,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施工。施工过程中,技术员在保证施工图纸不变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征求村民们的意见,针对特殊地质条件,反复查阅资料制定优化方案,严把质量关。为了让乡亲们对质量信得过,也为了给村民创收,当地的剩余劳动力也被项目招入麾下,自己的路自己修,让村民们来监督道路施工质量,不但加快了施工速度,还加强了沟通,避免不必要的误会。热情的安质部部长

16、老曹得知村里的特产在当地没有销路,主动在自己的朋友圈“免费营销”,乌江特产配着飞龙湖美景,还挺像那么回事。慢慢的,村里乡亲们见到穿着“蓝马甲”、戴着安全帽的中交人也热情了起来,不管认不认识总要停下手头的农活攀谈两句,甚至热情地给项目部的小伙子牵起了红线。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村子原来的砂石路终于变成了排水通畅、平整耐用的水泥路,村里水田的灌溉渠也赶在旱季通上了水。通车那天一大早,老杨就给项目部送来了一面印有“情系村民办实事,修桥造福暖人心”的锦旗,“自从你们来了,大车也能进来了,娃娃们上学也方便了。”说起这些开心的事,老杨乐的合不拢嘴。【篇四】4年的驻村工作,是我今生最值得珍惜的经历。2015年2月,随着脱贫攻坚一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