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196840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ppt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章,非 理 想 流 动,2,本章要解决的问题:,1.阐明流动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及其实验测定方法; 2.建立非理想流动模型; 3.在所建立模型的基础上,说明该类反应器的性能和设计计算; 4.介绍有关流动反应器内流体混合问题,阐明几个基本概念。,3,4.1 反应器中的返混现象与停留时间分布,理想流动模型,1、平推流模型 基本假设:物料质点沿同一方向以同一流 速流动。 基本特征:参数在同一径向上相同,所有物料质点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都相同,反应器内无返混。,4,2、全混流模型 基本假设:加入反应器的物料 能在瞬间与存留物料混合。 基本特征:反应器内各处参数 均相同,且等于出口物料参

2、 数,各物料颗粒在反应器内具 有一定的停留时间分布,返混 最大。,5,在实际的工业装置中由于物料在反应器内的流动速率不均匀、或因内部构件的影响造成物料出现与主体流动方向相反的逆向流动、死角等都会导致偏离理想流动。,本章将定量地对非理想流动进行讨论,并考察这些非理想流动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实际的工业装置,对于所有偏离平推流和全混流的流动模式统称为非理想流动。,6,4.1.1 非理想流动与停留时间分布,一、偏离理想流动的模型 1、对平推流的偏离: 不是均匀速度,发生涡流 存在径向流速分布 催化剂填充不均匀 2、对全混留的偏离: 搅拌不良,停留时间不同 进出口管线设置不好引起短路 产生死角,7,由

3、于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是完全 随机的,因此可根据概率分布的概念来对物料 在反应器内的停留分布做定量的描述。,二、 停留时间分布,8,1.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定义:在稳定连续流动系统中,同时进入反应器的N个流体粒子中,其停留时间为tt+dt的那部分粒子dN占总粒子数N的分率记作:,E(t)被称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具有归一化的性质:,9,2.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定义:在稳定连续流动系统中,同时进入反应器的N个流体粒子中,其停留时间小于 t 的那部分粒子占总粒子数N的分率记作:,F(t) 被称为停留时间分布函数。,10,3. E(t)和F(t)之间的关系,分布函数

4、是密度函数的可变上限积分,密度函数是分布函数的一阶导数,11,停留时间分布通常由实验测定,主要的方 法是应答技术,即用一定的方法将示踪物加到 反应器进口,然后在反应器出口物料中检验示 踪物信号,以获得示踪物在反应器中逗留的时 间分布规律的实验数据。,4.1.2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12,1、脉冲示踪法,实验方法:用极短的时间,在定常态操作的系统入加入一定量的示踪剂,同时在系统的出口处检测示踪剂浓度的变化。 测量方法:热导法,电导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13,14,示踪剂加入量,停留时间介于tt+dt间的示踪剂的量,在tt+dt 间自系统出口处流出的示踪剂量,mE(t)dt = Qc(t)d

5、t,15,阶跃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2 阶跃示踪法,16,在反应器入口处,即由出口的C(t)t曲线可获得F(t)曲线。,在切换成含示踪剂的流体后,t-dtt时间间隔内示踪剂流出系统量为Qc(t)dt ,这部分示踪剂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必定小于或等于t,任意的dt时间间隔内流入系统的示踪剂量为Qc()dt ,由F(t)定义可得,17,示踪剂的选择条件,1.不与主流体发生化学反应 2.和主流体互溶3.示踪剂易被转化为电信号和光信号4.在低示踪剂浓度时易被检测到5.示踪剂浓度和检测信号具有线性关系6.多相系统的示踪不应出现示踪剂从一相到另一相的情况,18,脉冲法的特点由实验数据直接求得E(t)示踪剂用量

6、少示踪剂瞬间加入困难,实验特点,阶跃法的特点由实验数据直接求得F(t)示踪过程易于实现示踪剂量大由F(t)求E(t)涉及求导的数值计算,19,4.1.3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数字特征,为了对不同的停留时间函数进行定量比较,通常是比较其特征值。常用的特征值有数学期望和方差。,1.数学期望(平均停留时间),20,2.方差(对均值的二次矩),若 越小,则偏离程度越小,对于平推流 全混留,21,无因次化,由于F(t)本身是一累积概率,而是t的确定性函数,根据随机变量的确定性函数的概率应与随机变量的概率相等的原则,有:,令 , 则,4.1.4 用对比时间表示的概率函数,22,无因次化方差,可推知:平推流

7、全混流,23,4.2 流动模型,工业生产上的反应器总是存在一定程度的 返混从而产生不同的停留时间分布,影响反应 的转化率。也就是说,一定的返混必然会造成 确定的停留时间分布,但是同样的停留时间分 布可以是不同的返混所造成,所以停留时间与 返混之间不一定存在对应的关系。因此,不能 直接把测定的停留时间分布用于描述返混的程 度,而要借助于模型方法。,24,模型法:通过对复杂的实际过程的分析, 进行合理的简化,然后用一定的数学方 法予以描述,使其符合实际过程的规律 性,此即所谓的数学模型,然后加以求 解。,25,在建立流动模型时通常采用下述四个步骤: 1.通过冷态模型实验测定装置的停留时间分布; 2

8、.根据所得的有关E(t)或F(t)的结果通过合理的简化提出可能的流动模型,并根据停留时间分布测定的实验数据来确定所提出的模型中所引入的模型参数; 3.结合反应动力学数据通过模拟计算来预测反应结果; 4.通过一定规模的热模实验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26,4.2.1 常见的几种流动模型,根据平推流的定义,同时进入系统的流体粒子也同时离开系统,即平推流反应器不改变输入信号的形状,只将其信号平移一个位置。,1. 平推流模型,一、 理想流动模型,28,统计特征值:,29,2. 全混流模型,考察有效体积为Vr、进料体积流量为Q的全混流反应器,若在某一瞬间t=0,将流体切换成流量相同的含有示踪剂的流体,同时

9、检测流出物料中示踪剂浓度变化。,31,全混流的停留时间分布,单位时间内流入、流出反应器的示踪剂量分别为QC0、 QC 单位时间内反应器内示踪剂的累积量为 , 因此有:,32,33,将 代为 则有:,34,无因次化,统计特征值,1.全 混 流,2.平 推 流,3.工业反应器,小结,35,二、 非理想流动模型,建模的依据:该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应用的技巧:对理想流动模型进行修正,或将理想流动模型与滞留区、沟流和短路等作不同的组合。,测算非理想反应器的转化率及收率,需要对其流动状况建立适宜的流动模型,,本节讲述三种非理想流动模型。,36,(一) 多级混合模型(N为模型参数),多釜串联模型是用N个全

10、混釜串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的反应器。N为模型参数。,1.模型假定条件: 每一级内为全混流; 级际间无返混; 各釜体积相同,37,2.多釜串联模型的停留时间分布,设反应器总体积为Vr,并假想由N个体积相等的全混釜串联组成,釜间无任何返混。若对系统施加脉冲示踪后,作示踪剂的物料衡算:,图 多釜串联模型,38,(1),初始条件:,(示踪剂流入速率)(示踪剂流出速率)=(示踪剂累计速率),在t时刻,对第一全混流区(i=1)应有:,(2),作示踪剂的物料衡算,将式(1)积分后可得:,(3),39,对第二全混流区(i=2)应有:,(4),将(3)代入(4)得:,(5),解式(5)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得:,以及,(

11、6),40,对第三全混流区(i=3) 应有:,(7),解式(7)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并整理得:,(8),第N釜流出的物料中示踪剂浓度为:,(9),41,脉冲示踪,又,或:,积分得:,42,3. 多釜串联模型特征值及模型参数, 无因次平均停留时间:, 无因次方差:,43,模型参数N,所以,实际反应器方差应介于0与1之间,当,与全混流模型一致,44,用多釜串联模型来模拟一个实际反应器的步骤,.测定该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求出该分布的方差; .将方差代入式(4-28)求模型参数N; .从第一釜开始,逐釜计算。 采用上述方法来估计模型参数N的值时,可能出现N为非整数的情况,用四舍五入的办法圆整成整数是

12、一个粗略的近似处理方法,精确些的办法是把小数部分视作一个体积较小的反应器。,45,多釜串联模型的E()和F()图,46,(二)轴向分散模型,1.模型假定:,流体以恒定的流速u 通过系统; 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的横截面上径向浓度均一 在流动方向上流体存在扩散过程,以轴向扩散系数Da表示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并用费克定律加以描述。 同一反应器内轴向扩散系数在管内恒定,不随时间及位置而变。 管内不存在死区或短路流。,47,2.轴向扩散模型的建立,图4.3-2 轴向扩散模型物料衡算示意图,设管横截面积为Ar,在管内轴向位置Z 处截取微元长度dZ,作物料衡算。,48,假定系统内不发生化学反应,根据流入流出+

13、累积,将上列各项代入整理后得:,流入:,流出:,累积:,此即轴向扩散模型方程,49,引入无因次量:,Pe为彼克列数,是模型的唯一参数。它表示对流流动和扩散传递的相对大小。当Pe0时,对流传递速率较之扩散传递速率要慢得多,属于全混流情况。当Pe时,属活塞流情况,此时扩散传递与对流传递相比可略去不计,代入上式得轴向扩散模型无因次方程为:,式中,50,3.模型参数的求取,当Pe大于100时,不论采用什么边界条件都有 :,上式的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随着示踪剂的输入方式而异,只有开-开式系统才有解析解:,51,4.轴向扩散模型的应用,对于一级不可逆反应,上式有解析解:,对管内微元段作反应组分A的物料衡算

14、有:,式中,52,活塞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的串联,(三)组合模型,53,54,55,4.3 流体的混合态及其对反应的影响,4.3.1 流体的混合态 离析流模型的基本假定是流体粒子从进入反应器起到离开反应器止,粒子之间不发生任何物质交换,这种状态称为完全离析,即各个粒子都是孤立的,各不相干的。如果粒子之间发生混合又是分子尺度的,则这种混合称为微观混合。当反应器不存在离析的流体粒子时,微观混合达到最大,这种混合状态称为完全微观混合或最大微观混合。,56,4.3.2 流体的混合态对反应过程的影响,设浓度分别为CA1和CA2体积相等的两个流体粒子,进行级不可逆反应。,如果这两个粒子是完全离析的,则其各自的反应速率应为rA1及rA2,其平均反应速率则为:,假如这两个粒子间是微观混合,此种情况的平均反应速率应为:,57,微观混合程度对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影响:,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曲线为凸曲线;,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曲线为 凹曲线;,反应速率与浓度成线性关系,= 1时,1时 ,1时 ,58,59,流体的混合对反应工况的影响,间歇反应器:所有的粒子在反应器中的时间都相同,因此浓度相同。,平推流反应器:同一截面上的粒子浓度相同,不同一截面上的粒子不混合,因此粒子的微观混合对其没有影响。,全混流反应器:反应器内流体粒子的停留时间不同,所以组成也不同,除一级反应外微观混合程度将影响反应器的工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