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考前作业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186181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3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考前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考前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考前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考前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考前作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9 高三历史考前作业 一、选择题 2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文化遗址(距今约38003500 年)考古队队长许宏认为, 对二里头文化遗址的讨论,目前仅限于推论和假说的范畴。该文化的族属和王朝的归属问题最终廓清, 仍有待于包含丰富信息的文字材料的发现和解读。在这里,将二里头文化遗址视为夏朝存在的标志是 一种 A逻辑推理式的历史解释B对新的历史现象的理解 C对历史有效信息的提取D史料实证式的历史解释 25在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反对“ 率兽食人 ” 的暴政、强调“ 民为贵 ” 的民本主义与“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 治于人 ”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的等级观念和 “ 牧

2、民 ” 思想共存共生。这种种共生意味着:儒家 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是一种思想体系中相互呼应、彼此补充的两种特质。其特定价值内涵同源 于 A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B董仲舒的 “ 大一统 ” 思想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 26下图为 “ 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 图。大运河河道的变迁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B经济形态变革的标志 C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D政治中心转移的反映 27王国维在谈到清代学术时说:“ 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成之学新。” 从“ 乾嘉之学 ” 到“ 道咸之 学” 的变化体现了 A统治危机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明末清初反封建思想产生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逐

3、渐丧失D康梁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28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 政绩工程 ” ,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 困难。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这种现象说明 2 / 9 A洋务运动在中国行不通B商办是解困出路之一 C官办是洋务企业的病因D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 29晚清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办公大楼“ White House”、国务书记 “ The Secretary of State”分别被官方汉译为 “ 白宫 ” 、“ 国务卿 ” ,并一直沿用下来。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晚清时期中国不断融入世界B君臣观念下的文化融合 C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D各国

4、交流中的文化冲突 301927年 8 月 1 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派的第一枪。它标志着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这支新型人民军队 A党的领导是其显著特征B建立伊始毛泽东掌握军队领导权 C抗战初期被改编为八路军D为 “ 打倒列强除军阀” 立下不朽功勋 31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关系方面主要有四次建交高峰(如下图所示)。其中第四次出现于20 世纪 90 年 代初,这一时期中国建交的对象主要集中于 A非洲和欧洲 B亚洲和北美洲C亚洲和欧洲 D非洲和亚洲 32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 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 不明,第

5、二是人生短暂。” 结果其著作被公焚,这个以“ 人是万物的尺度” 一句话影响西方哲学史两千 年的伟大哲学家被控“ 不敬神 ” ,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A实行宗教神权统治B神意对政治决策有重大影响 C自由缺乏必要环境D派系纷争造成政治权力滥用 33众所周知,欧洲著名城市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也最早萌发于地中海沿岸。然而,到了 18 世纪,远在大西洋的英国却成为资本主义霸主,这主要因为 A英国地理位置优越 B英国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C意大利的文化传统 D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3 / 9 34下图漫画联合国的和声反映出 A联合国是伸张正义的讲坛B联合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6、C战后初期联合国被美国所操纵D苏联企图控制联合国大权 35下表为英国1951 年和 1982 年政府福利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单位:亿英铹)。 由此可见英国 福利支出国民生产总值 1951 年2074 14508 1982 年68510 316698 A经济增长与货币扩张有关 B缩小了各阶层贫富差距 C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加强 D财政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二、非选择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四大发明”的原型最早出现于培根的新工具。他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 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 第三种

7、是在航行方面。”马克思基本承袭了培根的说法,“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 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材料二最早在教科书中提出“四大发明”的是陈登原,他在1933 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设 4 / 9 有“四大发明”一目,并指出:“在近代中华民族不曾对世界有所贡献然而在过去,确曾建立不少的丰功 伟业,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 纸与印刷,固为近代文明所必需的 物件,即军事上用的火药,航海时用的罗针,何尝效力稀少?然而这四者,都是在中国史上发现的最早呢! ” 受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开始对中国科技史感兴趣,李约瑟开始萌生撰写中国科 学技术史的意

8、愿。1943 年 2 月,李约瑟应邀抵达中国,其领导下的“中英科学合作馆”使战时的中国 科学界获益良多。1946 年李约瑟回国时收获了大量中国科技史的珍贵文献资料,不久其在巴黎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发表演说并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此后,“四大发明”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最高成就的 概念被世界所接受。 1954 年初,包含着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最大热忱的千秋巨著一一中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由 剑桥大学隆重出版。该书特别阐述了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等中国的发明创造。这部巨著打破了西方 人长期坚持的中国历史上无科学的观点,中国文明在世界上有着独特地位,使中国辉煌的古文明广为西方 人所知。 (1)结合所

9、学知识,简述以“ 四大发明 ” 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及成因,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 识,分析 “ 四大发明 ” 在近现代中国被广泛宜传的现实意义。(15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知识,指出中国“ 四大发明 ” 的历史地位及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 响。( 10 分) 5 / 9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针对有人将唯物史观歪曲为“技术经济史观”或社会宿命论的挑战,思格斯提出了著名的“历 史合力论”,他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人作为历史主体及其合力的结果,“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 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

10、望及其 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它表明历史进程就是 物质条件与个人意志及其合力的统一,经济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但它不是唯一的 因素,个人及其主体合力对历史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每个人都对社会发展作出了各自独特的历史贡献。 结合材料与所学历史知识,围绕恩格斯的“ 历史合力论 ”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 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45【历史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20 世纪 30 年代初,很多中国学者认为“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已变成了时代标语,经济 统制的呼声日高,“拯救这末日的

11、厄运最普遍有力的手段就是所谓的计划经济或统制经济”。 6 / 9 1934 年上海商会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实行统制工业政策的要求。自1935 至 1937 年,南京政府及其官员 加强了参加商业、工业和银行业的活动,政府举办的工商业迅猛增长,掌握了工商业和金融业的领导权。 1938 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名为“计划经济”的战时经济方针,使国民经济实现计划化和军 事化,其实质就是经济统制;1939 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统制经济”,1941 年确立起统制经 济体制,并全面实施;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国家总动员法的领布,国民政府战时统 制经济进入其强化阶段。 (1

1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实行的统制经济政策。(9 分) 46【历史 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20 世纪 50 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后,逐步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 坐”、“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1955 年 5 月苏联与英美法奥签订条约结束了对奥地利 的军事占领,东西关系开始解冻;1955 年 9 月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正式承认联邦德国;1959 年 9 月赫鲁晓夫应邀访问美国,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举行了戴维营会谈并发表公报,美苏在柏

13、林问题上 相互让步,美国公开希望赫鲁晓夫对中国施加压力,逼迫中国放弃解放台湾统一中国的立场,阻止中国自 力更生发展核武器的道路;1961 年苏联主导民主德国修筑柏林墙,引引发新一轮柏林危机;1962 年美国 7 / 9 发现苏联在古巴秘密建立导弹基地,引发美苏危机,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苏联最终 被迫撤走在古巴的导弹。 (1)根据材料,概括赫鲁晓夫时期美苏关系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时期苏美争霸产生的影响。(9 分) 47【历史 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王崇伦, 1927 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 年

14、 8 月,王崇伦入鞍钢轧辊厂, 成为鞍钢为数不多的年轻高级技工。1952 年,王崇伦所在车间承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 的任务。王崇伦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提高工效24 倍。 1953 年,王崇伦将加工卡 动器的纪录从45分钟提高到19 分钟,效率提高六七倍。同年他被评为鞍山市工业特等劳动模范。1954 年 初,在王崇伦等人提议下,一场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在全国蓬勃兴起。1956 年,王崇伦被授予全国先进 生产者。 1959 年初,王崇伦又组织鞍钢能工巧匠开展技术协作活动。同年王崇伦应邀到23 个企业进行技 术交流,各单位纷纷盛赞王崇伦的高尚技艺和精神。60年代初

15、,鞍钢各轧钢厂面临停产的威胁,王崇伦承 担起研制大轧辊的攻关任务。历时一年,先后突破十几项重要技术难题,终于试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 中国冶金史上的一项空白,王崇伦凭着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精湛的技艺,为鞍钢和国家赢得了殊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崇伦成为“ 劳动模范 ” 的时代背景。(7 分) 8 / 9 (2)根据材料,归纳王崇伦为代表的“ 劳模精神 ” 的内涵。( 8 分) 考前历史作业答案 题号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A D D A B B A C C B C C 41( 25 分) (1)特点:重视经验总结,强调实用技术

16、,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4 分) 成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5 分) 意义:重塑国人历史记忆,增强民族自信心,抵御外来侵略;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交流, 有助于打破列强对中国的孤立封锁。(6 分) (2)地位:说明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4 分) 影响: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条件,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奠定了基础。总之,“ 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面 貌。( 6 分) 42( 12 分)示例: 论题: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论证:伴随着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完成,俄国开始逐步走上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于19 世纪 末 20 世纪初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但是,俄国的帝国主义具有浓厚的军事封建色彩,沙皇专制统治造成 9 / 9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同时俄国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