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184829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0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词,完成后面小题。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 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 沁园春 ” 是这首词的 _,“ 风骚 ” 原指诗经中的_和楚辞中 的 _。 (2)上下阕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好处? (3)下阕中 “ 惜” 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答案】 (1)词牌名;国风;离骚 (2)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这样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题更加 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3)一个 “ 惜 ” 字,定下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既褒扬肯定了“ 秦皇汉武 ”“唐宗宋 祖”“成吉思汗 ” 的雄才伟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否定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 足,饱含惋惜之情。 【解析】 【分析】( 1) 沁园春 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 年 2 月所作。 “ 沁园春 ” 为词牌名, “ 雪” 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 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

3、的塬上,当“ 千里冰封 ” 的大好河山和 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 豪放之词。 “风骚 ” 是诗经 国风和楚辞 离骚的并称,它们同被视为中国诗歌发 展的源流,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 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2)沁园春 雪用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上半阙,融情于景,通过 描写壮美的北方雪景,抒发热爱、赞颂祖国大好河山之情。下半阙,融情于议,通过对古 代著名帝王的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议论,抒发革命者的豪情。 (3) “ 惜 ” 字领起 “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4、只 识弯弓射大雕”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惜” 字的含义: “惜” 中含褒,肯定他们是中国历 史上的杰出英雄。他们一生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肯定了他们, 也就是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惜” 字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的不足。 批评他们短于“ 文治 ” ,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惜” 字包 含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念。 故答为: 词牌名;国风;离骚; 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这样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题更加鲜 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一个 “ 惜” 字,定下了

5、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既褒扬肯定了“ 秦皇汉武 ”“唐宗宋 祖”“成吉思汗 ” 的雄才伟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否定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 足,饱含惋惜之情。 【点评】 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 成体系; 本题考查对词中表达方式的把握。上阕描写,由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 折腰,引出下阕议论,抒情。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 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半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 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 信的情怀。 本题考查

6、诗歌的炼字,解答时需要结合重点词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开头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2)请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为下文铺 垫。 (2)诗人借周瑜火烧赤壁的胜利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 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的抑郁不平。 【解析】 【分析】( 1) “ 折戟 ” 为小; “ 赤壁之战 ” 为大, “ 国家的命运 ” 为大。 “ 折戟 ”

7、是引起 诗人抒发感情的工具,同时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 (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 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 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 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 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 局。而是说 “ 铜雀春深锁二乔” ,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 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 春深

8、 ” 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 “ 锁 ” 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 服。借赤壁之战这则历史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故答案为: 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为下文铺垫。 (2) 诗人借周瑜火烧赤壁的胜利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有政 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的抑郁不平。 【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方法及作用,注意结合句子内容,明确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及 铺垫 作用。 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明确句意,结合时代背景明确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9、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中的 “ 薄暮 ” 与“ 徙倚 ” 是什么意思?请任选一个作答。 (2)这首诗运用了哪个典故,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徙倚:徘徊薄暮:傍晚 (2)“ 采薇 ” 一词运用典故,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的故事,表达 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解析】 【分析】( 1)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意思是 “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徙倚:徘徊,彷徨。 (2)采薇

10、: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 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 采薇 ” 代指隐居生活。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 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运用典故,表达诗人 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故答案为: 徙倚:徘徊薄暮:傍晚; “ 采薇 ” 一词运用典故,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的故事,表达诗 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 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 本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

11、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 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4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唐)刘禹锡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说说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试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1)以动衬静,以鹊噪,蝶飞的动景烘托晚禾秋草的静景,突出送别环境的寂 静。 (2)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 托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 【分析】( 1)“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两句,

1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鹊噪衬 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当然,也可答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 写,鹊噪是听觉描写);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2) “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又一骑驿马急驰而来,在驿站旁的树荫下打住。驿使 下马奔站内交差去了,留下驿马因疲惫而长一声短一声的嘶鸣。这些传送重要急件的驿 使,身背公文袋,不论烈日、寒风,还是大雨、冰雪的天气,不分昼夜,快马加鞭,飞奔 在尘土飞扬的驿道上。从结构上看:此句照应诗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呼应首句 “ 候吏立 沙际 ” 。从内容上看:点明送客地点,表明全诗主旨。从表现手法上讲:借景抒情,以

13、驿马 再三嘶鸣烘托(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故答案为:以动衬静,以鹊噪,蝶飞的动景烘托晚禾秋草的静景,突出送别环境的寂 静。 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 依依惜别之情 54 【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考生要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注意平时对施诗歌鉴赏的 知识的掌握技巧运用。分析时要结合诗句的内容、诗歌的主旨以及情感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鉴赏。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从内容、情感以及结构 上进行分析。 5阅读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14、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阅读画线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借助月亮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 (2)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句所表达的情感,与下列哪两个选项的诗句相通? ()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C.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D.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古诗词中有许多写“ 月” 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一句带有

15、“ 月” 字的古诗词。(诗句中允许 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答案】(1)在这一句中,描写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作者用 “ 转” 和“ 低” 来写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经很深了,而作者依然无法入眠。作者借月亮表达 了自己怀念亲人的深情。 (2)A,D (3)答案示例:月上柳梢头/别时茫茫江浸月/秦时明月汉时关 【解析】 【分析】(1)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 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转 ” 和“ 低” 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无眠 ” 是泛指

16、那些和 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 多么遗憾的事啊! (2) AD 与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句所表达的情感相通。“ 天涯若比邻”“天涯共此 时” 与“ 千里共婵娟 ” 一样,都是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B 抒发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闲适 之情。 C写长江奔流的名句壮阔之中见沉郁,雄浑之外显悲凉。 (3)多读书,多背诗,特别是多记忆带有“ 月” 字的古诗词,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 生表述合理即可。如“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等。 故答案为:在这一句中,描写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作者用 “ 转” 和“ 低” 来写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经很深了,而作者依然无法入眠。作者借月亮表达 了自己怀念亲人的深情; AD; 月上柳梢头 /别时茫茫江浸月/秦时明月汉时关 【点评】 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 诗风,看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具体要做到:通读全诗, 把握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