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177708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5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词,说说“ 长相思 ” 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 山”“水” ,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一首 36 字;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 句;一韵到底,有叠韵;取材上多写 相思之情。 (2)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

2、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愁 ” 用拟人 化的手法婉转的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 恨。纳兰长相思里提到“ 山一程,水一程” ,与 “ 风一更,雪一更” 的两相映照,暗示出 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 首词表达纳兰 “ 思归 ” 的委婉心境。 【解析】 【分析】( 1)这两首词的词牌都是长相思,要从字数、句数、押韵、平仄、主旨 等对这两首词进行比较、总结、归纳。字数:都是36 字;句数:上下阕各有4 句话;押 韵:一韵到底;主旨: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白诗,从下阕“ 思悠悠,恨

3、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可以看出这是一首 闺怨词,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少妇思念丈夫,她 的心也随着流水去追随丈夫的行踪。“ 吴山点点愁 ” 用拟人化的手法,愁的不是吴山,而是 少妇。因此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兰诗,由“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 可看出这首诗表达对故园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 ,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 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离家越远,思乡之 情越浓烈。因此,这首词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 故答案为: 一首 36 字;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 句;一韵到底,有

4、叠韵;取材上多写 相思之情。 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 愁” 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的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 念与怨恨。纳兰长相思里提到“ 山一程,水一程” ,与 “ 风一更,雪一更” 的两相映照, 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 情。这首词表达纳兰“ 思归 ” 的委婉心境。 【点评】 本题考查对有关“ 词” 的常识。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 字的平仄等,平时学习时多积累一些诗词,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

5、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 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 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读下面题目,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却” 的义项,诗句中“ 却” 的意思为 _ 动退;后退。 动打退:击退。(又)动使动使 后退。 动推 却;推辞;拒绝。 动去:去掉。 动回头。 副通 “ 恰 ” ,刚刚。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B. 初

6、闻涕泪满衣裳C. 却看妻子愁何在D. 便下襄阳 向洛阳 【答案】 (1)回头 (2)D 【解析】 【分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却” 的意思。 “ 却看妻子愁 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翻译为: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 欣喜若狂。故 “ 却” 在这里解释为:回头。 ( 2)河南:古义是指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涕:古义是指眼泪。今义是鼻涕。妻 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孩子。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下:经过。ABC 三项的加下划线词都是 古今异义词。故选D。 故答案为: 回头; D。 【点评】 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结合诗句和诗歌内容即可作答; 本题要结合积累

7、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 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艾青诗选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1)诗中的 “ 礁石 ” 象征了什么? (2)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全诗采用了_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 理内涵。诗歌形象_、_,洋溢着一种 _情绪。 【答案】 (1)“ 礁石 ” 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2)拟人、比喻、对偶。 (3)象征;明朗

8、;纯净;昂扬奋发的乐观 【解析】 【分析】( 1)礁石此诗所描绘的礁石的形象,正像一个久经斗争考验的人, 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它失生活的信念 和信心。经受刀砍浪打的礁石,依旧微小地面对海洋、历经磨难的斗士依旧勇敢坚强地活 着。故象征一切被压迫的民族,一切被压迫的人民抗击旧世界的力量。 (2) 它的脸上和身上运用拟人,把礁石当成人写。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运 用对偶,对仗工整。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 刀砍过一样。把浪打在礁石身上的状态比喻成刀砍一样。 用“ 扑过来 ” 描写浪花,无 疑,是把浪花比喻成“ 人” 的写法,

9、本来没有生命的浪花,好像也有主观意志,能主动对礁 石发起攻击。而接下来的是:写礁石“ 打碎 ” 浪花,同样把礁石拟人化了,客观事物的相磨 相荡,仿佛是人与人的斗争。这里,就有了比喻、拟人,同时,在更深的层次上,有“ 移 情” 的作用。 (3)“海洋 ” :象征着各种困难的根本,象征着人类劣根性和罪恶的源泉。“礁石 ” : 象征了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也象征了我们民族的那种不可或缺的不畏强暴、不屈不 挠的顽强斗争精神。“微笑 ” 的含义:在艰难困苦面前是一种自信,在残酷的敌人面前是 一种强者的藐视,在欢乐与胜利的时刻是一种舒畅。 礁石告诉我们要以微笑的方式 生活,无论你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无

10、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强调表达了那种坚 韧、不折不挠的精神。 故答案为: “ 礁石 ” 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拟人、比喻、对偶; 象征;明朗;纯净;昂扬奋发的乐观。 【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和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评价的能力。分析诗歌形象应走好 三步: 分析形象描写,识别性质。 概括描述形象特征。 展示形象的意义。因此, 简答题答案也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 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 形 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 等);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明白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答题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

11、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 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 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4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村晚。 示例: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字词赏析】 “ 敲”“落” 极富情致,颇见主人候客的急切之状和焦急难耐的心情。 【情感表达】借蛙声喧闹,映衬夜晚的寂静,表达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满陂 , 山衔落日浸寒漪 。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 信口吹。 【注】 陂:池塘的岸。 清:水波纹。 腔:曲调。 【答案】 【字词赏析

12、】“ 横 ” 字表明牧童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情感表达】借牧童在牛背上随意坐着及吹着笛子,写出了乡村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诗人 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 【分析】(1)此题属于字词赏析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基础上从 诗中挑选出富有表现力的字进行赏析。如浸 ,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 象。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 真活泼,淳朴无邪。“ 信” ,这里是随意的意思,表明牧童是随意地吹奏曲子,表现牧童的 悠闲自得。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 的水灌

13、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 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 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据此可知,诗人借牧童在牛背上随意坐着及吹着 笛子,写出了乡村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 1) “ 横” 字表明牧童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2)借牧童在牛背上随意坐着及吹着笛子,写出了乡村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 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该字的字义 +语境义;该字使用

14、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 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2)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 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 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5、(2)请合理想象,描绘“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一情景。 【答案】 (1)思乡之情。 (2)遥望对岸,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城的树木枝繁叶茂,清楚可见。那鹦鹉洲上的草长 得极为茂盛,郁郁葱葱,就像铺上一层绿茸茸的毯子。 【解析】 【分析】( 1)黄鹤楼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在诗歌的最后一句“ 日暮乡关何 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中流露出来,从这句可以看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翻译为: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 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在做题时,可以结合翻译,加入一些形容词,使用一些修辞 手法。 故答案为:(1) 思乡之情。(2)

16、遥望对岸,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城的树木枝繁叶 茂,清楚可见。那鹦鹉洲上的草长得极为茂盛,郁郁葱葱,就像铺上一层绿茸茸的毯子。 【点评】( 1)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抓住关键词,乡关,指的是故乡,据此 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对古诗意境的赏析与理解。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即可在脑海中 呈现一幅美丽的景象,再结合诗句写下来即可。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 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 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 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 蜀人,报本禅院方丈。 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 搜句:作诗。 浙东:指钱塘江以 南越、婺、处、台七州。 (1)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