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165577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42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统编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18 小英雄雨来(节选) 文 本 分 析 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儿童 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地和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 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共有 六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和敌人勇敢斗争的事 迹来描述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年仅十二岁的雨来,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 文感受到小英雄在同日寇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勇敢的美好品质, 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另外,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可以培 养学生阅读课文要有一定的速度的能力。具体教学时

2、,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 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难点,抓住主要人物,快速把握课文内容。 教 学 目 标 1. 会认 17 个生字,会写 15 个生字,重点理解“劫难、飘飘悠悠”等 词语。 2. 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 部分加上小标题。 3. 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 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 学 重 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每 个部分加上小标题;分析文中关于 还乡河景色的描写,体会景物描写 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 学 难 点 体 会 雨 来 热 爱 祖 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并受到熏陶。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第一课

3、时 课时目标 1. 会认“晋、絮”等 17个生字,会写“晋、炕、铅”等15 个生字,正确读 写“芦花、发愣、铅笔”等词语。 2. 快速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 2 1. 正确读写字词,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子。 2.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给每个部分拟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谈话引入。 导语:抗日战争时期, 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 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 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 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2.

4、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晋察冀边区,有条还乡河。河边有个村,名叫芦花村。 村里有个娃,名字叫雨来。年龄十二岁,游泳本领强。 秋天已来到,雨来上夜校。在校受教育,学会爱国家。 鬼子来扫荡,掩护李大叔。人小志气高,智斗敌人把命保。 思考: 听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他事迹吗?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段。 3. 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明确:小指雨来年龄小,是一个少年;英雄指雨来的特点;雨来 故事的主人公。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 介绍作者及课文有关资料。 管桦(19222002)著名作家、诗人。原名鲍化普,河北丰润人。1940

5、 年参加革命工作, 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曾任北京市文联主席、 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会长、 北京老舍研究会会长。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将军河 深渊,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短篇小说上学山谷中等。 抗日儿童团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许多抗日根据地都成立了抗日儿童 团的组织。抗日儿童团团员们在青年救国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斗争。 抗日儿童团的任务是:宣传大家打日本;侦察敌情抓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尊 敬抗战官和兵;帮助军属来做事;学习生产不稍停。陕甘宁边区、苏北解放区、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儿童团员是当时抗日儿童团的主力。其中,最为活跃的是晋察 3 冀边区的儿童团,他们开展了“五不运动”

6、:不给敌人带路;不给敌人送信;不 吃敌人的糖;不念敌人的书;不告诉敌人藏粮的地方。 2. 快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写的字: 晋 j n 察冀炕 kn 上铅 qi n 笔迈 m i 呜 w 呜枪栓 shun 胳 膊 b 劫 ji 难 红 绸 chu 子扒 b 开敌 d 人尸 sh 首趁 chn 慌 hun 忙 会认的字:苇絮 x 扭 ni 身软鼓 囊 nn 囊姥 l o 姥吧 b 嗒塞 si 哇 w 啦糠 kn 皮 捆 kn 绑 bn 枪毙 b 需注意的字音: “晋”和“趁”是前鼻音;“栓”是翘

7、舌音,读“shu n”;注意多音字“囊、 吧、塞、哇”,可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音义辨别。 需注意的字形: “晋”的上方是“亚”,不是“并”; “塞”最下方是“土”,不要写成“士”; “慌”右下部是“”,不要写成“充”。 多音字: s i 活塞 b 扒车 n n 软鼓囊囊 塞 s 堵塞扒囊 s i 边塞 p 扒手 n n 行囊 b 吧嗒 w 哇啦 吧哇 b 好吧 w 快走哇 形近字示例: 炕(炕上)胳(胳膊)绸(绸缎) 抗(抗战)格(格式)调(声调) 吭(吭声)络(脉络)惆(惆怅) (2)重点词语释义。 扫荡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泛指彻底清除。 劫难灾难;灾祸。 飘飘悠悠在空中或水面上轻缓地

8、浮动。 4 推推搡搡推来推去。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嘟嘟囔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4. 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教师出示思考题。 2. 以学生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 画的习惯。 3. 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中重点句子、重点段 落、重点词语、重点人物、重点细节。 4. 合作探究,交流解释。 预设: (1)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的家乡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

9、子进行不屈的斗争。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炼小标题: 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或游泳) 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或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交通员(或掩护)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河沿上枪声(或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方法拓展:怎样编写小标题?要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文中人物的活动来 编写。可以是句子, 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 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5. 小结: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 5 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

10、 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 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我们采用 了_阅读的方法,在认读本课生字词的同时,也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并 给每部分拟了一个标题,即:_、_、_、_、_、_。同 学们在朗读合作交流中,初步感受到了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主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朗读课文,品赏文中重点语句和段落。 2. 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

11、验, 感受雨来热爱祖国、 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 受到 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 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生动的词语。 2. 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芦花发愣铅笔枪栓胳膊劫难炕沿鬼脸 戒指柜板绸子枪声敌人尸首防备慌忙 2. 教师激情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速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六 个部分拟了小标题。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研读重点句段,继续学习雨来身上的那种 6 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精神品质。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 重点切入,体会情感,感悟品质。 (1)(出示

12、课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的部 分,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和第四部分(和鬼子斗 争)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最能体现雨来的小英雄形象。 (2)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教师着重点拨: 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出示课件) 例如: 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明确: 这一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雨来与鬼子作斗争。(出示课件) 预设一:鬼子给雨来松绑, 问他刚才看见谁进来了, 雨来说他什么也没看见。 预设二: 鬼子给雨来吃好吃的糖块,雨来拒绝了。 预设三: 无计可施的鬼子凶狠

13、地殴打雨来,并把雨来拉出去准备枪毙。 (引导学生理解雨来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殴打坚贞不屈) 误认为雨来牺牲。(出示课件)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明确: 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 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脱险。(出示课件)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 明确: 利用自身优势从鬼子手中逃脱,突出雨来的机智勇敢。 2. 品析重点句,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预设: (1)雨来为什么如此机智勇敢地和敌人斗争呢?(出示课件) (2)“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

14、祖国”在课文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在课文中两次提到: 女老师斜着身子, 7 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明确: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 这种 爱国主义的思想, 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 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 基础。 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 的祖国。” 明确: 敌人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 在严峻的斗争面前, 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

15、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 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3. 用对比朗读的方式,领悟景物描写的作用。(出示课件) “芦花开的时候, 远远望去,(黄绿的) 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 白雪。风一吹, (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 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 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 的美丽景色, 点明雨来的家乡美, 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埋下伏笔。这样美丽的家 乡,岂容敌人侵占!所以雨来在后面才与敌人作各种斗争。) “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 在还乡河上, (像开了一大

16、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 (飘飘悠悠地)飞着。” (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景物描写是烘托雨来宁死不屈的英雄行为) “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 着。” (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侧面烘托乡亲们痛惜失去雨来的悲愤和 暂时的沉默) 教师总结: 文中的三次景物描写, 都表达了对家园的热爱之情,同时衬托了 人物的心情。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4. 品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第一部分描写还乡河景色美, 点明雨来的家乡美, 并为后来雨来脱险埋下伏 8 笔; 第二部分写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 英勇斗争的 思想基础; 第三部分写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的坚强不屈,勇敢机智; 第四部分写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 第五部分写乡亲们的赞叹,直接点明雨来的品质; 第六部分写雨来脱险没有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